上海市闵行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3.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4.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5.亭亭净植, (《爱莲说》) 6.陈涉太息曰:“嗟乎, !”(《陈涉世家》)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题中的“酬”的含义是 “乐天”是指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之地 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 C.“怀旧空吟闻笛赋”一句抒发了诗人因朋友亡故的思念感伤之情。 D.“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抒发了诗人因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伤仲永
上海市闵行区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8 分) 1.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过零丁洋》) 2. 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3.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4. 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5. 亭亭净植,_________。(《爱莲说》) 6. 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 !”(《陈涉世家》)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 诗题中的“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乐天”是指_________。(2 分) 8.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之地。 B.“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 C.“怀旧空吟闻笛赋”一句抒发了诗人因朋友亡故的思念感伤之情。 D.“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抒发了诗人因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9.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1.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结局,说明了 的道理。(3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养柑蚁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 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 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故园户之家() (2)则持之而去()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常害怕小虫,损失其实(很多)。 B.常常遭受小虫的侵害,使柑橘的果实受损。 C.经常以小虫为祸患,损失实际上(不多) D.常常害怕小虫,其实是担心柑橘受损失 14.老百姓买蚂蚁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养柑蚁”的现象说明了 的道理。(3分) 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 对惯性思维说“不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2 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1. 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结局,说明了_________ 的道理。(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养柑蚁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 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 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故.园户之家( ) (2)则持之而去.( ) 13.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经常害怕小虫,损失其实(很多)。 B. 常常遭受小虫的侵害,使柑橘的果实受损。 C. 经常以小虫为祸患,损失实际上(不多)。 D. 常常害怕小虫,其实是担心柑橘受损失。 14. 老百姓买蚂蚁的原因是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15. “养柑蚁”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 的道理。(3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0 分) 对惯性思维说“不
(1)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 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 不要忘却,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 予思维 (2)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 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01毫米的纸对折51次会有 多高?—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有珠穆眀玛峰髙?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 要多1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 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3)惯性思雄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 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 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 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 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宽度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 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4)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 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 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 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 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5)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 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
(1)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 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为了告诫世人 不要忘却,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 予思维。” (2)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由于这 种惯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比如说,一张 0.1 毫米的纸对折 51 次会有 多高?一张板凳高,一栋大楼高,还是有珠穆朗玛峰高?答案是比太阳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还 要多 1 亿公里。答案令人诧异,但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正确答案有的人竟然百思不得其 解!这就是惯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怕力量。 (3)惯性思维力量的强大有时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的 设计,竟然取决于两千年前两匹战马屁股的宽度。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 4.85 英尺。为什么是这个奇特的标准呢?原来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而英国的 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可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习惯性地把马车的轮 宽搬到了电车上。据查,英国老路的辙迹宽度是罗马战车形成的,而罗马战车的轮宽恰恰是 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 (4)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 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也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 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 是禁锢创新的镣铐锁链。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 5%是非习惯性 的。如果我们奉行所谓“经验主义”,结果必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违背科学走弯路”! (5)惯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天敌”,但并不是不可破除的“魔咒”。牛顿是物理学的 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是华裔科学
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从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 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 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7.第(2)-(5)段围绕中心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请依照例子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依 次概括。(6分) (1)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 (4) 18.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9.阅读第(1)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直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B.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本段文字论述了思维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D.本段文字结合对思维重要性的论述提出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本文的论述,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闯入了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 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事实原理时还是个医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8分) 妈妈的眼睛 (1)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50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在即将颁奖的节骨 眼儿上,刚刚打破世界纪录的普钦可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普钦可夫失踪得很不是时候,在恐怖、爆炸、劫持、绑架等等字眼儿屡见报端的大 背景下,他的失踪不禁使组委会头头脑脑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个个心跳加速血压升 高。广播喇叭更是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3)实际上,普钦可夫安危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 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贏了,赢了,得了冠 军,破了纪录 (4)“看见了!看见了!电视机开着呢,评论员的声音大着呢。你听,你听,广播里正 喊着你的名字,快,快!领奖去!″千里之外的妈妈柳莎无比高兴,无比激动,她的嘴巴大 大地张着,双眼一动不动,一副喜极欲哭、欲哭无泪的样子
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大胆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从而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对惯性思维说“不”,因此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 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 毅然决然对惯性思维说“不”。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3 分) 17. 第(2)-(5)段围绕中心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请依照例子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依 次概括。(6 分) (1)惯性思维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盲点”; (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18. 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4 分) 19. 阅读第(1)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画直线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B. 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本段文字论述了思维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D. 本段文字结合对思维重要性的论述提出中心论点。 20.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联系本文的论述,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 分)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些半路出家的冒险者闯入了一个个科学新领域,带来意想不到 的突破。房地产经纪人恩德斯发现了在试管中培养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简便方法,画家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伽利略发现钟摆事实原理时还是个医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6 题(28 分) 妈妈的眼睛 (1)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50 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在即将颁奖的节骨 眼儿上,刚刚打破世界纪录的普钦可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2)普钦可夫失踪得很不是时候,在恐怖、爆炸、劫持、绑架等等字眼儿屡见报端的大 背景下,他的失踪不禁使组委会头头脑脑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一个个心跳加速血压升 高。广播喇叭更是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3)实际上,普钦可夫安危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 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 军,破了纪录!” (4)“看见了!看见了!电视机开着呢,评论员的声音大着呢。你听,你听,广播里正 喊着你的名字,快,快!领奖去!”千里之外的妈妈柳莎无比高兴,无比激动,她的嘴巴大 大地张着,双眼一动不动,一副喜极欲哭、欲哭无泪的样子
(5)“妈妈,妈妈,你知道吗?用妈妈的眼睛瞄准,靶心就像又大又圆又明的月亮,手 枪的准星—动也不动的,子弹长了眼似的直往靶心钻。”普钦可夫热血沸腾,言犹未尽。 这也难怪,对于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 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6)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 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术!不然的话,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 ⑦)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 的,压得透不过气来。普钦可夫直愣愣地望着母亲,用清纯而困顿的嗓音说:“妈妈,书上 说光明无限好、世界很精彩′,我还没看够呢。书上说‘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对人只有 一次而已’,我才刚刚起步呢。 8)柳莎完全明白儿子的意思。是呀,光明与生命二者兼而有之是再好不过了。可是 她非常凊楚∶感情战胜理智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她不能忘却丈夫的前车之鉴,她一字—顿 地说:“儿子,你爸爸的病与你—模一样,他不听医生的,结果呢……”柳莎再也说不下去, 她声音哽咽,眼泪在眼睛里打着旋儿 (9柳莎与儿子当机立断:两害相较取其轻。 (10决定一经作出,柳莎变卖财物,仅仅两天的时间,她一股脑儿地把汽车、钻戒和满 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的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 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11)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疾病,完全沉 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12)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 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 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13)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 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14)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最漂亮最湛蓝的纯洁的眼睛。 (15)“眼球移植还从来没有在人身上试验过。”巴甫琴科说。 (16)“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都 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光明的世界,合算。求您了。”柳莎说。 (1刀)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努力再努 力,人类史上第一次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 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上帝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苗。 (18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 艰难的对话 (19)“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20)“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21)“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22)“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5)“妈妈,妈妈,你知道吗?用妈妈的眼睛瞄准,靶心就像又大又圆又明的月亮,手 枪的准星一动也不动的,子弹长了眼似的直往靶心钻。” 普钦可夫热血沸腾,言犹未尽。 这也难怪,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 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6)8 年前,10 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 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术!不然的话,快则 3 个月,慢则半年…… (7)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 的,压得透不过气来。普钦可夫直愣愣地望着母亲,用清纯而困顿的嗓音说:“妈妈,书上 说‘光明无限好、世界很精彩’,我还没看够呢。书上说‘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对人只有 一次而已’,我才刚刚起步呢。” (8)柳莎完全明白儿子的意思。是呀,光明与生命二者兼而有之是再好不过了。可是, 她非常清楚:感情战胜理智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她不能忘却丈夫的前车之鉴,她一字一顿 地说:“儿子,你爸爸的病与你一模一样,他不听医生的,结果呢……”柳莎再也说不下去, 她声音哽咽,眼泪在眼睛里打着旋儿。 (9)柳莎与儿子当机立断:两害相较取其轻。 (10)决定一经作出,柳莎变卖财物,仅仅两天的时间,她一股脑儿地把汽车、钻戒和满 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的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 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11)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疾病,完全沉 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12)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 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 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13)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 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14)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最漂亮最湛蓝的纯洁的眼睛。 (15)“眼球移植还从来没有在人身上试验过。”巴甫琴科说。 (16)“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都 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光明的世界,合算。求您了。”柳莎说。 (17)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努力再努 力,人类史上第一次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 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上帝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苗。 (18)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 艰难的对话。 (19)“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 巴甫琴科问。 (20)“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21)“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22)“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