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2.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4.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6.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青玉案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τ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7.“元夕”指 的晚上,此夜又称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 考试时间: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 42 分) (一)默写(18 分)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2.当年万里觅封侯, 。 (《诉衷情》)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4.轻烟老树寒鸦, 。 (《天净沙·秋》) 5. ,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6.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 7-8 题(4 分)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7.“元夕”指 的晚上,此夜又称 。(2 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9.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醉翁”这个号的来历。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C.第二段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 D.“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Φ,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日:"吾 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③。″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 廨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日:“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 益吾私宅 【注释】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②常分:正当职业。③肆:店铺。④督邮:官名 廨:官府的房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乃弃业欲求州官( )(2)但当速返葱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吕僧珍“不私亲戚”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从上文看,吕僧珍具有 的美德。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9.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醉翁”这个号的来历。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C.第二段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 D.“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①,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日:“吾 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②,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③。”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 廨④,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日:“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 益吾私宅!” 【注释】①既至:指回故乡做官。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 廨:官府的房子。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乃弃业欲求.州官( ) (2)但当.速返葱肆(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14.吕僧珍“不私亲戚”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15.从上文看,吕僧珍具有 的美德。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二、现代文(共 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1 分)
文章应“润物细无声 ①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贵( ),忌 )。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在( )中打动读者,在含 蓄蕴藉中自然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文章不忌讳直接抒情,但如果感情过于直露,语言也就显得单调,文章也就失去了应 有之意。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 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 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 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 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③文章不能一味说理,如果能借助生活的细节或自然现象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会更加 生动形象。朱熹的《读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淸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巧借“源头活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再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讯先生在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时,并没有说该怎样做, 不该怎样做,而是把文化遗产比做大房子,把精华部分比做鱼翅,把糟粕部分比做烟灯、烟 枪、姨太太等,把历史虚无主义者比做烧毁大房子的昏蛋,把盲目排外者比做欣欣然走进大 房子的孱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遗产继承观。 ④我们现在写文章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文章选材越大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
文章应“润物细无声” ①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贵( ),忌 ( )。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在( )中打动读者,在含 蓄蕴藉中自然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文章不忌讳直接抒情,但如果感情过于直露,语言也就显得单调,文章也就失去了应 有之意。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 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 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 “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 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③文章不能一味说理,如果能借助生活的细节或自然现象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会更加 生动形象。朱熹的《读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巧借“源头活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再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讯先生在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时,并没有说该怎样做, 不该怎样做,而是把文化遗产比做大房子,把精华部分比做鱼翅,把糟粕部分比做烟灯、烟 枪、姨太太等,把历史虚无主义者比做烧毁大房子的昏蛋,把盲目排外者比做欣欣然走进大 房子的孱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遗产继承观。 ④我们现在写文章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文章选材越大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
大的题材,宽泛无边,我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写起来容易大而不当、空洞无物,流于套话 连篇。所以写文章应善于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真 情实感中,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鲁迅先生通过《一件小事》就严肃解剖了自己,让我们看 到鲁迅先生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朱自清先生通过《背影》就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 们理解了至大至柔的父爱,这些事例都表明文章选材不在大小,贵在以小见大,润物于无声 16.第①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直白僵硬含蓄蕴藉不知不觉B.含蓄蕴藉不知不觉直白僵硬 C.不知不觉直白僵硬含蓄蕴藉D..含蓄蕴藉直白僵硬不知不觉 17.文章开头引用杜甫的诗,其作用是 (3分) 18.阅读第②③④段,请以“文章含蓄应善于」 ”的句式概括每段的观点 (9分) (1) 19.第②③④段的论证结构是( )(2分) A总分式B并列式C对照式D层进式 本文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7分) ①正在开会——临济文化研究会。本地宿儒全部到齐,依次发言。这些老先生拎着黑 色人造革旧皮包,穿着灰扑扑的中山装,满脸皱纹,老旧如陶,却—个个口吐莲花,满腹经 ②中午吃饭,我挨个儿敬酒,连称“先生”。有位梁先生,40来岁,语不出众,貌不惊 人,席间很安静,却是了不起的人物 ③大约20多年前,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血青年,埋没乡间。在人们印象里,农村 很苦,农村太穷,农村人愚昧,农村人不会拿钱买一本书来看,只肯用它来对付柴米油盐。 但是,他热爱着自己的农村 ④即使淡漠如我,早早离家,到现在魂牵梦萦的,还是老家的土墙、坯屋、哞哞长叫的
大的题材,宽泛无边,我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写起来容易大而不当、空洞无物,流于套话 连篇。所以写文章应善于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真 情实感中,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鲁迅先生通过《一件小事》就严肃解剖了自己,让我们看 到鲁迅先生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朱自清先生通过《背影》就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 们理解了至大至柔的父爱,这些事例都表明文章选材不在大小,贵在以小见大,润物于无声。 16.第①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2 分) A.直白僵硬 含蓄蕴藉 不知不觉 B.含蓄蕴藉 不知不觉 直白僵硬 C.不知不觉 直白僵硬 含蓄蕴藉 D..含蓄蕴藉 直白僵硬 不知不觉 17.文章开头引用杜甫的诗,其作用是 (3 分) 18.阅读第②③④段,请以“文章含蓄应善于 ”的句式概括每段的观点。 (9 分) (1) (2) (3) 19.第②③④段的论证结构是( )(2 分)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对照式 D 层进式 20.本文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6 题(27 分) ①正在开会——临济文化研究会。本地宿儒全部到齐,依次发言。这些老先生拎着黑 色人造革旧皮包,穿着灰扑扑的中山装,满脸皱纹,老旧如陶,却一个个口吐莲花,满腹经 纶。 ②中午吃饭,我挨个儿敬酒,连称“先生”。有位梁先生,40 来岁,语不出众,貌不惊 人,席间很安静,却是了不起的人物。 ③大约 20 多年前,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血青年,埋没乡间。在人们印象里,农村 很苦,农村太穷,农村人愚昧,农村人不会拿钱买一本书来看,只肯用它来对付柴米油盐。 但是,他热爱着自己的农村。 ④即使淡漠如我,早早离家,到现在魂牵梦萦的,还是老家的土墙、坯屋、哞哞长叫的
老牛、老羊倌赶着一群羊回来了,反穿老羊皮袄,把自己搞得也像一只羊…但是,深爱如 此,却从未想过要给生我养我的故乡写一部历史,太难。 ⑤你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村子?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3207万个村庄,要给其中 的三百万分之一修史立传资料从何而来?老人相继过世新生代一心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还有几个人对家乡历史念念不忘?就算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又有几点笔墨能够惠顾到根细 草上? ⑥但是凭着典型的书生意气,这个人开始了漫长的修村史的过程。 ⑦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化馆研究整套的《二十五史》。当时炎炎盛夏,没有空调,房间 正中悬吊着锅盖大的风扇,一开就扬沙成阵,搞得他衣履光鲜地进去,灰头土脸地出来。 本书一本书地摸过,一个字—个字地筛选,到最后能找到的资料还是少得可怜。 ⑧他偶然听说荒郊野外有两块石碑,碑文和村史有关,便马不停蹄地赶去。谁知一块已 经砌了人家的猪圈,一块残破不全,荒凉地立在乡间。严冬腊月,天冷,人冷,手冷,手里 的圆珠笔也冻住了,他只好边咚咚地跺脚,一边把笔放进怀里暖-暖,再写俩字。 ⑨历史不好写,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他又生性内向,需要上山下乡,钻墙觅缝, 遍访人群,更是一个艰苦浩大的工程。 ⑩20年的研究和积累,5年的伏案疾书,成就一部没有销路的35万字的村史。假如把 这些字全换成时尚文字,那得赚多少钱! ①说他没赚钱也不对。书稿完成,村干部高兴坏了,一定要给他开稿费:5000块。我 不禁摇头叹息:这笔账怎么算?丛青葱岁月,写到人到中年;从赤日炎炎,写到数九寒天: 从第一个字,写到第35万字。青春、岁月、健康,就等于5000块钱? ⑩他却生了气:“你给我钱,这不是在打我脸?″他想一想,“假如你一定要给的话,你 算算咱村里一共有多少五保户、军烈属,替我把这笔钱分给他们,叫他们过个好年
老牛、老羊倌赶着一群羊回来了,反穿老羊皮袄,把自己搞得也像一只羊……但是,深爱如 此,却从未想过要给生我养我的故乡写一部历史,太难。 ⑤你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村子?到 2004 年底,全国共有 320.7 万个村庄,要给其中 的三百万分之一修史立传,资料从何而来?老人相继过世,新生代一心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 还有几个人对家乡历史念念不忘?就算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又有几点笔墨能够惠顾到一根细 草上? ⑥但是凭着典型的书生意气 .......,这个人开始了漫长的修村史的过程。 ⑦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化馆研究整套的《二十五史》。当时炎炎盛夏,没有空调,房间 正中悬吊着锅盖大的风扇,一开就扬沙成阵,搞得他衣履光鲜地进去,灰头土脸地出来。一 本书一本书地摸过,一个字一个字地筛选,到最后能找到的资料还是少得可怜。 ⑧他偶然听说荒郊野外有两块石碑,碑文和村史有关,便马不停蹄地赶去。谁知一块已 经砌了人家的猪圈,一块残破不全,荒凉地立在乡间。严冬腊月,天冷,人冷,手冷,手里 的圆珠笔也冻住了,他只好一边咚咚地跺脚,一边把笔放进怀里暖一暖,再写俩字。 ⑨历史不好写,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他又生性内向,需要上山下乡,钻墙觅缝, 遍访人群,更是一个艰苦浩大的工程。 ⑩20 年的研究和积累,5 年的伏案疾书,成就一部没有销路的 35 万字的村史。假如把 这些字全换成时尚文字,那得赚多少钱! ⑪说他没赚钱也不对。书稿完成,村干部高兴坏了,一定要给他开稿费:5000 块。我 不禁摇头叹息:这笔账怎么算?从青葱岁月,写到人到中年;从赤日炎炎,写到数九寒天: 从第一个字,写到第 35 万字。青春、岁月、健康,就等于 5000 块钱? ⑫他却生了气:“你给我钱,这不是在打我脸?”他想一想,“假如你一定要给的话,你 算算咱村里一共有多少五保户、军烈属,替我把这笔钱分给他们,叫他们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