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 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 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 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 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 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 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1、胸膈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 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 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 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勻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 下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 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 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 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 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 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 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 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 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 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 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 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 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9、乳痈。用酒迭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0、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山憲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毎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庯。用山蘧姞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 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荺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迷下。 4、风痰疾。用山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勻服下,躺着 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己紫 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 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 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 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 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石蒜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l、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 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 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
9、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0、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山慈姑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 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 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 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 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 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 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 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石蒜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 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 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
调勻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 儿复苏。 白茅 释名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 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 哕止即停服 2、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 次服下。 3、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 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4、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 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5、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瘟、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 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6、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 服一次。 7、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天服一次 8、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9、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0、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龙胆 释名亦名陵游。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 儿复苏。 白茅 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 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 哕止即停服。 2、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 次服下。 3、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 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4、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 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5、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 汁)。 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6、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 服一次。 7、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一天服一次。 8、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9、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0、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龙胆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才 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 茶匙,水煎,温服 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瘟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 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 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増加药量。治劳疸,可増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 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 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勻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头天晩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细辛 释名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 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柿蒂汤迷下。 、小儿睿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 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 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 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 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 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 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 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 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 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细辛 释名 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 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 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 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 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 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 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 方名“聪耳丸”。 释名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 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睿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 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 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 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 方名“聪耳丸。 及己 释名亦名“獐耳细辛”。 气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 方名“聪耳丸”。 细辛 释名 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 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 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 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2、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用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柿蒂汤送下。 3、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 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 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4、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小儿 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5、牙齿肿痛。口中溃烂,用细辛煎成浓汁,多次漱口,热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7、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 方名“聪耳丸”。 及己 释名 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