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 猪场管理 本章提要 本章在描述现代养猪生产的标准与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养猪生产模式、养猪 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工艺的现场组织和管理方法。 第一节 现代养猪生产 现代养猪生产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养猪产业,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 行集约化养猪生产,通常称之为工厂化养猪。把实现了工业生产方式的猪场称为工 厂化猪场,其实现代化养猪不专指工厂化养猪,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高级形 式。 一、 现代养猪生产的标准 衡量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准是:①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高;②具有适宜的规 模,能够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③经济效益好。在养猪生产中,只要 使用优良的猪种、全价的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防疫,获得较高的经 济效益,不管采用什么设施都可称为现代化养猪。养猪生产现代化的过程,是采用 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养猪生产的过程,提高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最终 获得优质猪肉产品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综合国内外现代化养猪生产的现状,其主要特点如下: 1.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 养猪生产的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 猪哺乳、育成和肥育等,按照这一过程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 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备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 和分娩泌乳母猪群。整个生产的按工艺流程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2.实行全进全出制工艺、按节律全年均衡生产 所谓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批猪 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3.使用优良的品种、优质的饲料、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采用必要的设施对环 境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其中优良的品种是通过完整的育种体系 来实现的,完整的育种体系是指以育种场(核心群)为核心,繁殖场(繁殖群)为中介和 商品场(生产群)为基础的宝塔式繁育体系,它能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把核心群的遗传
1 第六章 猪场管理 本章提要 本章在描述现代养猪生产的标准与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养猪生产模式、养猪 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工艺的现场组织和管理方法。 第一节 现代养猪生产 现代养猪生产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养猪产业,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 行集约化养猪生产,通常称之为工厂化养猪。把实现了工业生产方式的猪场称为工 厂化猪场,其实现代化养猪不专指工厂化养猪,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高级形 式。 一、 现代养猪生产的标准 衡量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准是:①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率高;②具有适宜的规 模,能够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③经济效益好。在养猪生产中,只要 使用优良的猪种、全价的饲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防疫,获得较高的经 济效益,不管采用什么设施都可称为现代化养猪。养猪生产现代化的过程,是采用 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养猪生产的过程,提高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最终 获得优质猪肉产品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综合国内外现代化养猪生产的现状,其主要特点如下: 1.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 养猪生产的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 猪哺乳、育成和肥育等,按照这一过程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 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备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 和分娩泌乳母猪群。整个生产的按工艺流程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2.实行全进全出制工艺、按节律全年均衡生产 所谓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批猪 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3.使用优良的品种、优质的饲料、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采用必要的设施对环 境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其中优良的品种是通过完整的育种体系 来实现的,完整的育种体系是指以育种场(核心群)为核心,繁殖场(繁殖群)为中介和 商品场(生产群)为基础的宝塔式繁育体系,它能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把核心群的遗传
2 改良成果迅速地传递到商品生产群转化为生产力。如果猪场的规模小,必须在购买 种猪上严格把关,使猪场的公猪、基础母猪保持较好的生产水平,避免近交,防止 优良性状退化。因为这三个方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保证,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水平的高素质的人才,对猪场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第二节 养猪生产模式 一、集约化饲养 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小于 2m2,采 用母猪产床也叫母猪产仔栏或防压栏,一般设有仔猪保温设备。它的主要特点是“集 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采用的技术和设施先进, 节约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工厂化养猪生 产,在世界养猪生产中被普遍采用。 二、半集约化饲养 半集约化饲养即不完全圈养制,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约 5m2,可以母仔同栏、 也可有栏位限制母猪,设有仔猪保温设备,或用垫草冬季取暖。其特点是圈舍占用 面积大、设备一次性投资比完全圈养制低,母猪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繁殖。 在我国有很多养猪企业采用这种模式。 三、散放饲养 散放饲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于 5m2,其特点是建场投资少,母猪活动增加, 有利于母猪繁殖机能的提高,减少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可随着母猪运动,提高抵 抗力。这种最古老的养猪模式因其效率低曾经被养猪企业冷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上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使散放饲养模式生产 的猪肉受到欢迎,价格比较高,所以散放饲养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户外饲养是典型的散放饲养,在欧洲又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满 足猪的行为习性要求,投资少、节水节能,对环境污染少。但这种养猪模式受气候 影响较大,占地面积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南方山地草山草坡多,气温较 高,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展养猪事业
2 改良成果迅速地传递到商品生产群转化为生产力。如果猪场的规模小,必须在购买 种猪上严格把关,使猪场的公猪、基础母猪保持较好的生产水平,避免近交,防止 优良性状退化。因为这三个方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保证,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水平的高素质的人才,对猪场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第二节 养猪生产模式 一、集约化饲养 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小于 2m2,采 用母猪产床也叫母猪产仔栏或防压栏,一般设有仔猪保温设备。它的主要特点是“集 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采用的技术和设施先进, 节约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工厂化养猪生 产,在世界养猪生产中被普遍采用。 二、半集约化饲养 半集约化饲养即不完全圈养制,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约 5m2,可以母仔同栏、 也可有栏位限制母猪,设有仔猪保温设备,或用垫草冬季取暖。其特点是圈舍占用 面积大、设备一次性投资比完全圈养制低,母猪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繁殖。 在我国有很多养猪企业采用这种模式。 三、散放饲养 散放饲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于 5m2,其特点是建场投资少,母猪活动增加, 有利于母猪繁殖机能的提高,减少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可随着母猪运动,提高抵 抗力。这种最古老的养猪模式因其效率低曾经被养猪企业冷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上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使散放饲养模式生产 的猪肉受到欢迎,价格比较高,所以散放饲养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户外饲养是典型的散放饲养,在欧洲又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满 足猪的行为习性要求,投资少、节水节能,对环境污染少。但这种养猪模式受气候 影响较大,占地面积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南方山地草山草坡多,气温较 高,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发展养猪事业
3 饲养模式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养猪生产采用什么样 的模式,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气候、能源等综合条件来决定,最终要取得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可照抄照搬看起来很先进、但不适用、经济效益低的 饲养模式。 第三节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一、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 技术水平不一样,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系统化,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施全进全出工艺。现在介绍几种常见 的工艺流程: 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生长肥育期 三段饲养二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 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 例如分娩哺乳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 提高生产水平。 2.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生长肥育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独立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 保育期一般 5 周,猪的体重达 20kg,转入生长肥育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肥育猪对环 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肥育舍饲养 15~16 周,体重 达 90~110kg 出栏。 3.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 生长肥育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 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 21 天,确妊后转入妊娠 舍饲养至产前 7 天转入分娩哺乳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 便于发情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4.六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保育期→ 育成期→ 肥育期
3 饲养模式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养猪生产采用什么样 的模式,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气候、能源等综合条件来决定,最终要取得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可照抄照搬看起来很先进、但不适用、经济效益低的 饲养模式。 第三节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一、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 技术水平不一样,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系统化,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施全进全出工艺。现在介绍几种常见 的工艺流程: 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生长肥育期 三段饲养二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 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 例如分娩哺乳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 提高生产水平。 2.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生长肥育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独立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 保育期一般 5 周,猪的体重达 20kg,转入生长肥育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肥育猪对环 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肥育舍饲养 15~16 周,体重 达 90~110kg 出栏。 3.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 生长肥育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 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 21 天,确妊后转入妊娠 舍饲养至产前 7 天转入分娩哺乳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 便于发情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4.六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 妊娠期→ 泌乳期→ 保育期→ 育成期→ 肥育期
4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生长肥育期分成育成期和肥育期, 各饲养 7~8 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乳、保育、育成、肥育四段。此工艺流程 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 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 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难以切断传染源,严格 防疫比较困难;所以,有的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以单元全进全 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如果猪场 规模在 3~5 万头,可以按每个生产节律的猪群设计猪舍,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 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是比较理想的。 5.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 大型规模化猪场要实行多点式养猪生产工艺及猪场布局,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 全出,其工艺流程如图。 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管理,可以避免猪场过于集中 给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带来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饲养阶段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有的猪场将妊娠母猪群 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如果 收购商品肉猪按照生猪屠宰后的瘦肉率高低计算价格,为了提高瘦肉率一般将肥育 期分为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在肥育前期自由采食、肥育后期限制饲喂。总之,饲 养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必须根据猪场的性质和规模,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 提来确定。 二、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1.确定饲养模式 确定养猪的生产模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猪场的性质、规模、 养猪技术水平等。例如,养殖规模小,采用定位饲养,投资高、栏位利用率低,加 大了生产成本。同样是集约化饲养,可以采用公猪与待配母猪同舍饲养,也可以采 用分舍饲养;母猪可以定位饲养,也可以小群饲养
4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生长肥育期分成育成期和肥育期, 各饲养 7~8 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乳、保育、育成、肥育四段。此工艺流程 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 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 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难以切断传染源,严格 防疫比较困难;所以,有的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以单元全进全 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如果猪场 规模在 3~5 万头,可以按每个生产节律的猪群设计猪舍,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 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是比较理想的。 5.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 大型规模化猪场要实行多点式养猪生产工艺及猪场布局,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 全出,其工艺流程如图。 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管理,可以避免猪场过于集中 给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带来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饲养阶段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有的猪场将妊娠母猪群 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分娩率;如果 收购商品肉猪按照生猪屠宰后的瘦肉率高低计算价格,为了提高瘦肉率一般将肥育 期分为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在肥育前期自由采食、肥育后期限制饲喂。总之,饲 养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必须根据猪场的性质和规模,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 提来确定。 二、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1.确定饲养模式 确定养猪的生产模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猪场的性质、规模、 养猪技术水平等。例如,养殖规模小,采用定位饲养,投资高、栏位利用率低,加 大了生产成本。同样是集约化饲养,可以采用公猪与待配母猪同舍饲养,也可以采 用分舍饲养;母猪可以定位饲养,也可以小群饲养
5 各类猪群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都需要根据饲养模式 来确定。在我国现阶段养猪生产水平下,饲养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不能照 抄照搬;在选择与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的原则是:凡能够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和设 施应尽量采用,可用人工代替的设施可以暂缓采用,以降低成本。 2.确定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是指相临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成一定 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形成确定规模的泌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合理的生产节拍是全进全出工艺的前提,是有计划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 理、均衡生产商品肉猪的基础。 生产节拍一般采用 1、2、3、4、7 或 10 天制,要根据猪场规模而定。例如,年 产 5~10 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企业可实行 1 或 2 天制,即每天有一批母猪配种、产 仔、断奶、仔猪保育和肉猪出栏;年产 1~3 万头商品肉猪的企业多实行 7 天制;规 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 10 或 12 天制。 7 天制生产节拍有以下优点:第一、便于组织生产,因为猪的发情期是 21 天, 是 7 的倍数;第二、可将繁育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 5 天内完成,避开 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第 4~6 天发情,配种工作可安排在三天内完 成。如从星期一到星期四安排配种,不足之数可按规定要求由后备母猪补充,这样 可使生产的配种和转群工作全部在星期四之前完成;第三、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 年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性和盲目性。 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 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现就几个重要的生产 工艺参数加以讨论说明。 ⑴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决定母猪的年产窝数,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其计 算公式如下: 繁殖周期= 母猪妊娠期(114 天)+ 仔猪哺乳期 + 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一般采用 21~35 天断奶;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断奶至发情时 间 7~10 天,二是配种至受胎时间,决定于情期受胎率和分娩率的高低;假定分娩 率为 100%,将返情的母猪多养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头猪,其时间是:21×(1-情期受 胎率)天。所以: 繁殖周期=114 + 35 + 10 + 21×(1-情期受胎率)
5 各类猪群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都需要根据饲养模式 来确定。在我国现阶段养猪生产水平下,饲养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不能照 抄照搬;在选择与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的原则是:凡能够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和设 施应尽量采用,可用人工代替的设施可以暂缓采用,以降低成本。 2.确定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是指相临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成一定 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形成确定规模的泌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合理的生产节拍是全进全出工艺的前提,是有计划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 理、均衡生产商品肉猪的基础。 生产节拍一般采用 1、2、3、4、7 或 10 天制,要根据猪场规模而定。例如,年 产 5~10 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企业可实行 1 或 2 天制,即每天有一批母猪配种、产 仔、断奶、仔猪保育和肉猪出栏;年产 1~3 万头商品肉猪的企业多实行 7 天制;规 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 10 或 12 天制。 7 天制生产节拍有以下优点:第一、便于组织生产,因为猪的发情期是 21 天, 是 7 的倍数;第二、可将繁育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 5 天内完成,避开 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第 4~6 天发情,配种工作可安排在三天内完 成。如从星期一到星期四安排配种,不足之数可按规定要求由后备母猪补充,这样 可使生产的配种和转群工作全部在星期四之前完成;第三、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 年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性和盲目性。 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 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现就几个重要的生产 工艺参数加以讨论说明。 ⑴繁殖周期 繁殖周期决定母猪的年产窝数,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其计 算公式如下: 繁殖周期= 母猪妊娠期(114 天)+ 仔猪哺乳期 + 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一般采用 21~35 天断奶;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断奶至发情时 间 7~10 天,二是配种至受胎时间,决定于情期受胎率和分娩率的高低;假定分娩 率为 100%,将返情的母猪多养的时间平均分配给每头猪,其时间是:21×(1-情期受 胎率)天。所以: 繁殖周期=114 + 35 + 10 + 21×(1-情期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