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它的目标群体是谁、它的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它的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由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划分和权力配置决定的。现代国家的政府在横向结构上的构成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子系统构成;在纵向结构上由中央(全国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三个层级构成: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构成的,在纵向结构上是由中央(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的。(三)此外,台湾地区学者伍启元将政策分为四种类型:基本政策(metapolicies)、实质政策(functionalpolicies)策略(stragies&tactics)、规则与程序(rules&procedures)。基本政策决定政府的主要目标和对若干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法,侧重原则性:实质政策包括政府的全部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和预算;策略是支持政府实施基本政策和实质政策的方法;规则与程序是实施基本政策和实质政策的手段和工具。他认为,除了这些政策类型之外,还有决定方法的政策、决定如何执行政策的政策、决定政策延续、改变及终结的政策。纵向的政策基本类别,主要倾向于依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来划分,政策之间通常有从属关系,主要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二、公共政策的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与本质(2学时)一、公共政策的功能教材: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导向功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控制功能(计划生育政策)、协调功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策)、象征功能(普通话政策)。补充: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特殊功能10
10 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它的目标群体是谁、它的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它的执 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由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划分和权力配置决定的。现代国家的政府在横向结构上的构成由立法、行政、司 法三个子系统构成;在纵向结构上由中央(全国)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三个层级构 成;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构成的,在纵向结构上 是由中央(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的。 (三)此外,台湾地区学者伍启元将政策分为四种类型:基本政策(metapolicies)、 实质政策 (functional policies) 、 策 略 (stragies&tactics) 、 规 则 与 程 序 (rules&procedures)。基本政策决定政府的主要目标和对若干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法,侧 重原则性;实质政策包括政府的全部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划和预算;策略是支持政 府实施基本政策和实质政策的方法;规则与程序是实施基本政策和实质政策的手段和工 具。他认为,除了这些政策类型之外,还有决定方法的政策、决定如何执行政策的政策、 决定政策延续、改变及终结的政策。 纵向的政策基本类别,主要倾向于依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来划分,政策之间通 常有从属关系,主要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 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 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功能与本质 (2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功能 教材: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导向功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控制功能(计划生育政策)、协调功能(共 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策)、象征功 能(普通话政策)。 补充: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特殊功能
一种标准是社会基本形态。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社会基本形态处于改变之中的社会状态,一种是社会基本形态稳定不改变的社会状态。另一种标准是社会变革程度,从这一角度划分的社会状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变革程度不大的常态社会,一种是社会变革程度较大的转型社会。中国社会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后,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它不是一个常态社会,是一个处于改变之中的社会。公共政策在社会转型条件下发挥出特殊功能。(1)政策的社会均衡稳定功能。(2)政策的社会公平正义功能。(3)政策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二、公共政策的本质现代公共政策具有多种规定性,而在这些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这一起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就是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群体从他们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所界定的目标;其次是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代表者不完全等同于被代表者。作为被代表者的那个阶级,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有其特殊的界定;再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上的委托人即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输入到政治体系中之后,聚合成为公共利益并进而形成公共目标。因此,由公共权力机关所确定的政策目标,往往是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的混合物:越是政纪松弛、政风败坏,政策目标就越具有自利性;主要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越紧张、越显得不可调和,政策目标就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策主体的自律、自控能力越强,对政策主体的社会监督就越有效,政策目标的公共性越名副其实。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所谓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政策分配和调整利益关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如社会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二是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具有这样作用的政策很多。如现在很多国家制11
11 一种标准是社会基本形态。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社会基本形 态处于改变之中的社会状态,一种是社会基本形态稳定不改变的社会状态。 另一种标准是社会变革程度,从这一角度划分的社会状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变革 程度不大的常态社会,一种是社会变革程度较大的转型社会。中国社会在贯彻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以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后,进入了社会转 型时期。它不是一个常态社会,是一个处于改变之中的社会。公共政策在社会转型条件 下发挥出特殊功能。 (1)政策的社会均衡稳定功能。 (2)政策的社会公平正义功能。 (3)政策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现代公共政策具有多种规定性,而在这些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公共政策 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这一起 决定作用的规定性就是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据有公共权力的 个人和群体从他们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所界定的目标;其次是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性 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代 表者不完全等同于被代表者。作为被代表者的那个阶级,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有其特 殊的界定;再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上的委托人即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输入到政治体 系中之后,聚合成为公共利益并进而形成公共目标。因此,由公共权力机关所确定的政 策目标,往往是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的混合物:越是政纪松弛、政风败坏,政策目 标就越具有自利性;主要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越紧张、越显得不可调和,政策目标就越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策主体的自律、自控能力越强,对政策主体的社会监督就越有效, 政策目标的公共性越名副其实。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 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 所谓社会价值的分配,指的是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 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 政策分配和调整利益关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 的政策,如社会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二是 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具有这样作用的政策很多。如现在很多国家制
定和实施的推动高新科技发展的各种政策,直接的受益者是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升发、生产、销售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人员,实际上是要通过这些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利益。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0.5学时)一、公共政策的形成公共政策的形成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1)公共问题的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在一定的人群中就会形成共同的利益要求和基于这种要求的公共问题。因此,在人类的原始社会,这一政策要素就已经产生。(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如果公共问题由当事人自身共同制定行为规则和行动方案予以解决,还不能够形成公共政策,因为这种规则和方案不能成为其他人解决同类问题时必须照办的规则和方案。在原始社会里,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是各个氏族相互解决,因此,那时还不存在公共政策。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就必然产生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一一公共权力,即国家。国家以及履行国家职能的专门组织即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方案,对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权力机关不仅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而且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而作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者,须拥有迫使社会全体成员接受政策的手段,特别是暴力手段。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政策执行须有“一种特殊等级的人”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管理他人并为了管理而系统地一贯地掌握着某种强制机构即暴力机构”为后盾。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二、公共政策的发展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社会生产力虽有进步,但是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则是自然经济;国家形态虽日趋发达,但是基本的政治体制是君主制,统治者的理念是“家天下”、“即国家”,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近代以来,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地获得解放,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国家形态和政府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推动着公共政12
12 定和实施的推动高新科技发展的各种政策,直接的受益者是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 发、生产、销售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人员,实际上是要通过这些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社 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利益。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发展(0.5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形成 公共政策的形成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在一定的人群中就会形成共同的利益 要求和基于这种要求的公共问题。因此,在人类的原始社会,这一政策要素就已经产生。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如果公共问题由当事人自身共同制定行为规则和行动方 案予以解决,还不能够形成公共政策,因为这种规则和方案不能成为其他人解决同类问 题时必须照办的规则和方案。在原始社会里,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 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是各个氏族相互解决,因此,那时还不存在公共政策。到了原始 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就必然产生以维护法律为 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国家以及履行国家职能的专门组织即政府,作为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 行动方案,对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权力机关不仅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而且是公共政 策的执行者。而作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者,须拥有迫使社会全体成员接受政策的手段,特 别是暴力手段。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政策执行须有 “一种特殊等级的人”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管理他人并为了管理而系统地一贯地掌 握着某种强制机构即暴力机构”为后盾。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二、公共政策的发展 公共政策是一种国家和政府行为,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的演进、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 会,社会生产力虽有进步,但是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则是自然经济;国家形态虽日趋发达, 但是基本的政治体制是君主制,统治者的理念是“家天下”、“朕即国家”,国家和政府 的政策不以公共利益而完全以统治阶级乃至某一统治集团的利益为根本诉求。近代以 来,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地获得解放,社会生活越来 越丰富多彩,国家形态和政府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推动着公共政
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代国家里,公民能够通过众多而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凝集共识,形成舆论,使国家和政府认识到哪些问题是公共问题,并且应该列入政策议程。(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法理上是人民主权的受委托者,因此公共政策的形成在内容上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惟一诉求,在形式上须履行合法化的程序,即人民代表机构的直接批准或授权批准。(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现代公共政策在内容上日益丰富,不仅有大量的政治政策,而且有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房地产、金融、税收等等涉及各个经济领域的经济政策,还有关于社会安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民教育、科技发展等等大量的社会、文化政策。现代国家和政府,自罗斯福“新政”、北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公共政策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策过程相结合。美国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人们通常所讲的西方公共政策科学实际上指的是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科。公共政策学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在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土壤主要是指当时的美国社会具有三种特别的因素:除了普遍流行行为主义方法外,还有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现实的政策辩论,以及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正是这三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问题不断增多是美国孕育公共政策运动的重大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外矛盾开始激化。从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美国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而且程度日益严重。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问题有社会贫困、越南战争失败、水门事件等。政治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们一方面对政府的错误政策进行猛烈的秤击,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系统进行研究改进。20世纪60年代,美国产生了大量贫困人口,约翰逊政府13
13 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 公共政策问题形成 中的公民参与。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现代国家 里,公民能够通过众多而有效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凝集共识,形成舆论,使 国家和政府认识到哪些问题是公共问题,并且应该列入政策议程。(2)现代国家和政府 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法理上是人民主权的受委托 者,因此公共政策的形成在内容上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惟一诉求,在形式上须履 行合法化的程序,即人民代表机构的直接批准或授权批准。(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 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现代公共政策在内容上日益丰富,不仅有大量的政治政策,而且 有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房地产、金融、税收等等涉及各个经济领域的经济政策,还 有关于社会安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民教育、科技发展等等大量的社 会、文化政策。现代国家和政府,自罗斯福“新政”、北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 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 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 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甚至最高统 治者一个人的品格、智慧、学识和视野等因素;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特别是自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取决于政策过程的 科学化和民主化,公共政策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策过程相结合。 美国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 人们通常所讲的西方公共政策科学实际上指的是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科。公共政策学 科首先在美国形成并获得巨大发展。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指出,公共政策学之所以诞生 于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确具有适合公共政策学生在的土壤”。所谓适合公共政策学产 生的土壤主要是指当时的美国社会具有三种特别的因素:除了普遍流行行为主义方法 外,还有日益加剧的社会问题、现实的政策辩论,以及接受政策替代方案的文化。正是 这三种社会文化因素构成了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 问题不断增多是美国孕育公共政策运动的重大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的 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后,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国内 外矛盾开始激化。从 60 年代开始到 80 年代,美国的社会问题日趋增多,而且程度日益 严重。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问题有社会贫困、越南战争失败、水门事件等。政治学家、 科学家和学者们一方面对政府的错误政策进行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对公共政 策的制定系统进行研究改进。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产生了大量贫困人口,约翰逊政府
提出“向贫困宣战”(TheWaronPoverty)的口号,推行包括发展教育、兴建住宅、增加营养、扩大就业等在内的社会福利计划。向贫困宣战的结果,不仅加大了政府的开支,而且福利计划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招致社会不满。政府消灭社会贫困的行动对政策研究产生了作用。许多政策学家从政府和民间得到研究经费的资助,政策分析开始介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政策学家也开始认识到现有知识不足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是这一时期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美国为了取得在亚洲的控制权,不惜人力、物力,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支持南越反动政权,发动了一场根本无法取得胜利的航脏战争。越南战争的失败对美国公共政策研究产生了很多影响。在越南战争中,为帮助美国空军和国防部进行研究,由它们资助的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发展出系统分析与成本估计技术。在与越南共产党的交战中,政策学家发现了理性模式的局限性,从而更重视渐进主义的分析模式。战场的瞬息变化暴露出静态分析的缺点,动态的政策分析得到发展。越战的最终结果要求政策学家在政策规划和分析中重视道德和价值的因素。水门事件不仅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而且暴露出美国政治生活的混乱与丑恶。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一边义正词严地保证“我不是一个骗子”,但第二天就引辞职。从水门事件中,政策学家进一步认识到道德标准应当成为政策科学的核心。伦理与价值判断应当融入政策规划和制定的过程。(参见丘昌秦:《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之研究》,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7,第42-43页)与公共政策产生有关的另一个争论是由奥本海姆事件引发的原子能政策的讨论。约瑟失、奥本海姆市犹太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仅有物理学的才能,还有经济管理才能。在他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时,他被提拔为美国最早的原子弹实验基地罗斯·阿拉莫斯研究所所长,成为美国原子弹研究的一号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本海姆成为美国核能委员会成员。但后来,由于他反对开发氢弹,并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被美国当做“赤色分子”解除公职,并遭到批判。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正确选择原子能政策的争论,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政策观点:一些人认为在制定原子能政策时,应首先考虑将其用于国防和军事,从而保障美国的安全;另一些人则主张在制定原子能政策时,要考虑将这一技术优先用于和平,为全人类造福,防止发生核军备竞赛。有关原子弹的政策问题成为严峻的政治问题。美国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产生的重要因素。日本学者在考14
14 提出“向贫困宣战”( The War on Poverty)的口号,推行包括发展教育、兴建住宅、 增加营养、扩大就业等在内的社会福利计划。向贫困宣战的结果,不仅加大了政府的开 支,而且福利计划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招致社会不满。政府消灭社会贫困 的行动对政策研究产生了作用。许多政策学家从政府和民间得到研究经费的资助,政策 分析开始介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政策学家也开始认识到现有知识不足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是这一时 期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美国为了取得在亚洲的控制权,不惜人力、物力, 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支持南越反动政权,发动了一场根本无法取得胜利的肮脏战争。 越南战争的失败对美国公共政策研究产生了很多影响。在越南战争中,为帮助美国空军 和国防部进行研究,由它们资助的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发展出系统分析与成本估计技 术。在与越南共产党的交战中,政策学家发现了理性模式的局限性,从而更重视渐进主 义的分析模式。战场的瞬息变化暴露出静态分析的缺点,动态的政策分析得到发展。越 战的最终结果要求政策学家在政策规划和分析中重视道德和价值的因素。水门事件不仅 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而且暴露出美国政治生活的混乱与丑恶。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 一边义正词严地保证“我不是一个骗子”,但第二天就引咎辞职。从水门事件中,政策 学家进一步认识到道德标准应当成为政策科学的核心。伦理与价值判断应当融入政策规 划和制定的过程。 (参见丘昌秦:《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之研究》,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7, 第 42-43 页) 与公共政策产生有关的另一个争论是由奥本海姆事件引发的原子能政策的讨论。约 瑟失、奥本海姆市犹太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仅有物理学的才能,还有经济管理才能。在 他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时,他被提拔为美国最早的原子弹实验基地罗 斯·阿拉莫斯研究所所长,成为美国原子弹研究的一号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本 海姆成为美国核能委员会成员。但后来,由于他反对开发氢弹,并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 被美国当做“赤色分子”解除公职,并遭到批判。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正确选 择原子能政策的争论,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政策观点:一些人认为在制定原子能政策 时,应首先考虑将其用于国防和军事,从而保障美国的安全;另一些人则主张在制定原 子能政策时,要考虑将这一技术优先用于和平,为全人类造福,防止发生核军备竞赛。 有关原子弹的政策问题成为严峻的政治问题。 美国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产生的重要因素。日本学者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