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还要在以下面努力: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与意义(1学时)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一)研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确定假设;收集系统资料;资料分析;做操作性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收集。(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矛盾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比较分析方法;(步骤: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进行个案研究;类型分析: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5、个案分析方法:(步骤: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起草研究报告)6、经济分析方法;7、制度分析方法;8、价值分析方法二、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教学反思】1注重概念基础知识的深度讲解2.以案例形式对社会救助发展历程进行讲解5
5 要。 未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还要在以下面努力:强化研究者的主 体意识;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重视本土资源;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 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习方法与意义(1 学时)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研究 程序的设计;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确定假设;收 集系统资料;资料分析;做操作性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收集。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矛盾分析 方法 3、历史分析方法;4、比较分析方法;(步骤:确定比较研究的范围;进行个案研 究;类型分析;设定比较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5、个案分析方法;(步骤:明确个案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整理分析材料;起草研究报告)6、 经济分析方法;7、制度分析方法;8、价值分析方法 二、学习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注重概念基础知识的深度讲解 2.以案例形式对社会救助发展历程进行讲解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第二章公共政策单元学时周次4第2教学周的基本内涵教学环境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构成与功能,理解制定公共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教学目的和分析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在解决公共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知识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功能重点难点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功能难点: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1.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思考与练2.公共政策有哪些功能?习3.通过实例分析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成因1.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89阅读文献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上篇: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0.5学时)一、公共政策的内涵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标准,对公共政策的内涵和范围做出过不同的判断。据此可以做出如下基本划分:1.强调政府的作为2.重视公共政策的目的3.突出公共政策的特征4.体现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性5.强调公共政策结果的地位。公共政策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通过公共政策系统不同的产出状态,反6
6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单元 第二章 公共政策 的基本内涵 学时 4 周次 第 2 教学周 教学环境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构成与功能,理解制 定公共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 和分析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在解决 公共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重点难点 知识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 与功能 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本质;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构成与 功能 难点: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 思考与练 习 1.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 2.公共政策有哪些功能? 3.通过实例分析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成因 阅读文献 1.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89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上篇: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0.5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在公共政策学领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标准,对公共政策的内 涵和范围做出过不同的判断。据此可以做出如下基本划分: 1.强调政府的作为 2.重视公共政策的目的 3.突出公共政策的特征 4.体现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性 5.强调公共政策结果的地位。公共政策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 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通过公共政策系统不同的产出状态,反
映出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地位差异。6.突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或影响官方政府职能的人们所作的基本决策、承担的义务与其行为的结合。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组合由那些要求变化者、决策者和受到该政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产生,最后由合法当局为回应政府外部和内部的人的压力,被迫重新做出合理的决定。这一判断,说明公共政策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态,而是社会生活各种活动的集中表现,受到企业组织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社会活动的影响。分人占有它们。换句话说,…一项政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西方学者有关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学者综合这些学术文献中对公共政策所做的界定,提出了能够全面地揭示“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定义。例如,台湾中兴大学张世贤教授认为:“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产出的策略”。他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角度:①以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达到公共目标所采用的策略;②以问题取向(Problem-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策略;③以过程取向(Process-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的产出。国家行政学院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的公共问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划。”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二、本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综合上述各种界定,我们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一一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于什么、为什么千、怎样千、不想千什么、为什么不想干。所以,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体制各有不同,公共权力机关的构成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权力配置各有不同,因此,公共政策7
7 映出公共事务处理中的地位差异。 6.突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美国学者拉雷.N.格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 握或影响官方政府职能的人们所作的基本决策、承担的义务与其行为的结合。在多数情 况下,这些组合由那些要求变化者、决策者和受到该政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 产生,最后由合法当局为回应政府外部和内部的人的压力,被迫重新做出合理的决定。 这一判断,说明公共政策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态,而是社会生活各种活动的集中 表现,受到企业组织主体和社会组织主体社会活动的影响。分人占有它们。换句话 说,.一项政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 西方学者有关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学者综合这些学术文献 中对公共政策所做的界定,提出了能够全面地揭示“公共政策”概念内涵的定义。例如, 台湾中兴大学张世贤教授认为:“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 由政治过程,所产出的策略”。他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角 度:①以目标取向(Goal-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达到公共目标所采用的策略; ②以问题取向( Problem-0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策略;③ 以过程取向( Process-Oriented)来界定: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的产出。国家行政学院 张德信教授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威机关为了解决特定的公共问 题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划。”国家行政学院张金马教授给公共政策下的定 义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 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等。” 二、本课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综合上述各种界定,我们对公共政策给出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 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这 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 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 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于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 为什么不想干。所以,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当今世界各国的政策体制各有不 同,公共权力机关的构成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权力配置各有不同,因此,公共政策
的制定方式和过程也就各有不同。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的提出来自政治系统的环境的挑战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维持和存续的需要,而解决公共问题的轻重缓急的次序的认定则取决于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作的考量;公共目标的设定既可能是公共权力机关理性(虽然事实上是有限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非理性活动的产物。不管怎样,公共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公共政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虽然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总是一部分公民受益而另一部分公民受损。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引导机关、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对某一项具体政策而言,价值分配则在与该政策直接相关的群体和个体范围内进行。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政府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就人们要求政府介入某一事务,做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总体上或某一特定的范围内遵循一种放任主义或不干涉主义的政策。这种无为政策可能对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些团体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类型与特征(1学时)一、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一)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①元政策②基本政策③部门政策;(相互关系: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基本政策衍生自元政策,是元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延伸和具体体现;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①战略:就是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8
8 的制定方式和过程也就各有不同。 第三,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 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够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 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公共问题的提出来 自政治系统的环境的挑战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维持和存续的需要,而解决公共问题的轻 重缓急的次序的认定则取决于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作的考量;公共目标的设定 既可能是公共权力机关理性(虽然事实上是有限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非理性 活动的产物。不管怎样,公共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公共政策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 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虽然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总 是一部分公民受益而另一部分公民受损。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它通过规范、引导机关、团体和公 民个人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分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稀有资源。对某一项具体政策而言, 价值分配则在与该政策直接相关的群体和个体范围内进行。 第六,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形式的政策,包括 政府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公然采取的行动。消极形式的公共政策则包括,政府官员 就人们要求政府介入某一事务,做出的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任何事情的决定。换句话 说,就是政府在总体上或某一特定的范围内遵循一种放任主义或不干涉主义的政策。这 种无为政策可能对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些团体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特征(1 学时) 一、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 (一)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力的各项 公共政策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①元政策② 基本政策③部门政策;(相互关系: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 摄的关系;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基本政策衍生自元政策,是元 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延伸和具体体现;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 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①战略:就是政 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
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大政策,也称为“宏观政策”②策略:是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③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也称为“微观政策”(相互关系:战略是全局的,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服务于战略,战术是微观的,针对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在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特定方面的目标,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涉及面不同,战略、策略、战术依次递减)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划分:①政治政策②经济政策③社会政策④教育、科技、文化政策4.其他分类方法:(1)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①单目标政策②多目标政策:(2)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①程序性政策②非程序性政策;(3)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①实质性政策②程序性政策(4)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①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②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5)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调节性政策③自我调节性政策④再分配政策(6)由美国学者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③再分配性政策(7)以政策的结果是双赢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划分:①零和博奔政策②非零和博奔政策(8)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①初始政策②反馈政策(9)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①确定型政策(如全国统考制度)②不确定型政策③风险型政策(建立股票市场)④竞争型政策(10)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①鼓励性(扩大性)政策②限制性政策(11)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①积极性政策②消极性政策(改革初期对私企发展的不行动的政策)(12)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①能动型政策②被动型政策(二)从形式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是由谁制定、它的9
9 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也就是大政策,也称为“宏观政策” ②策略:是政 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③战术: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 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也称为“微观政策”(相互 关系:战略是全局的,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服务于战略,战术是微观的,针对 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在战略的指导下完成特定方面的目标,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涉 及面不同,战略、策略、战术依次递减) 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划分:①政治政策 ②经济政策 ③社会政 策 ④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4.其他分类方法: (1)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①单目标政策②多目标政策; (2)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①程序性政策②非程序性政 策; (3)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①实质性政策②程序性政策 (4)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①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②符号性(或象征性)政 策; (5)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调节性政策③自我调 节性政策④再分配政策 (6)由美国学者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①分配性政策② 限制性政策③再分配性政策 (7)以政策的结果是双赢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划分:①零和博弈政策② 非零和博弈政策 (8)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①初始政策②反馈政策 (9)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①确定型政策(如全国统考制度) ②不确定型政策③风险型政策(建立股票市场) ④竞争型政策 (10)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①鼓励性(扩大性)政策②限 制性政策 (11)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①积极性政策②消极性政策(改革初期对私 企发展的不行动的政策) (12)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①能动型政策②被动型政策 (二)从形式特征上划分: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是由谁制定、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