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第一初级中学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 说明:1.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页为试题部分,共4大题 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 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狂野、奔放。当鼓点响起时,我们会被震撼、被烧灼(),接 着,内心会涌起奔腾的力量,情不自禁地伴着铿()锵的节奏,闻鼓起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传奇》这首歌一经在电台播放,便不由自主,传遍街头巷尾 C.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这件事,真的是义愤填膺 D.我们枣阳人现在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4、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限20字以内) [襄樊日报3月30日]3月16日,我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称号。据悉,红嘴相思鸟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名红嘴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 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 物名录》。这种鸟在我市的分布数量约有2400万只,种群密度12.18只/公顷,是分布数量最 多的种群之一。其主要分布区域为保康、南漳、谷城三县以及宜城、枣阳两个丘陵市 5、根据语境并依照前后句式进行仿写,做到句意连贯。(2分) 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幽静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 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6、名著阅读。(2分)
费县第一初级中学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 说明:1. 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 页为试题部分,共 4 大题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 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 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来源:Zx x k.Com] 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狂野、奔放。当鼓点响起时,我们会被震撼、被烧灼( ),接 着,内心会涌起奔腾的力量,情不自禁地伴着铿( )锵的节奏,闻鼓起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 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传奇》这首歌一经在电台播放,便不由自主,传遍街头巷尾。 C.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这件事,真的是义愤填膺。 D.我们枣阳人现在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4、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 分,限 20 字以内) [襄樊日报 3 月 30 日] 3 月 16 日,我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称号。据悉,红嘴相思鸟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名红嘴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 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 物名录》。这种鸟在我市的分布数量约有 2400 万只,种群密度 12.18 只/公顷,是分布数量最 多的种群之一。其主要分布区域为保康、南漳、谷城三县以及宜城、枣阳两个丘陵市。 5、根据语境并依照前后句式进行仿写,做到句意连贯。(2 分) 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幽静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 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6、名著阅读。(2 分)
《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小说里,叙述了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 但伟人也是常人,我们在了解了这些伟人具有丰功伟绩一面的同时,也看 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采菊东篱下, 。(《饮酒(其五)》陶渊明) ③历史上英雄成名也需要机遇,比如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周瑜,于是杜牧在《赤壁》里面 这样感慨:“ ④刘禹锡的诗历来表现一种豪迈乐观的心态,如他在《秋词》里这样写道: 这句诗就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 ⑤古人用语极为精练,如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仅用“ 八个字就 把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概括全面了,而且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结合语言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2分) 有位同学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 不卫生。” 你可以这样说来反驳他: 9、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 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 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朝阳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 帮助完成以下任务,使这次活动更加圆满。 ①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分) 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2分) 当确定了活动主题,接下来你们准备进行实地调査和采访,以更好地获取资料。你认为要搞 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一点)(2分)
《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小说里,叙述了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 ① 。但伟人也是常人,我们在了解了这些伟人具有丰功伟绩一面的同时,也看 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 ② 。 7、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②采菊东篱下, 。(《饮酒(其五)》陶渊明) ③历史上英雄成名也需要机遇,比如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周瑜,于是杜牧在《赤壁》里面 这样感慨:“ , 。” ④刘禹锡的诗历来表现一种豪迈乐观的心态,如他在《秋词》里这样写道: “ , 。” 这句诗就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 ⑤古人用语极为精练,如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仅用“ ”八个字就 把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概括全面了,而且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0 分) 8、结合语言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2 分) 有位同学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 不卫生。” 你可以这样说来反驳他: 9、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 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 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朝阳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 帮助完成以下任务,使这次活动更加圆满。 ①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 分) 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 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 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2 分) 当确定了活动主题,接下来你们准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更好地获取资料。你认为要搞 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一点)(2 分)
③筛选信息,分类整理:(2分) 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节日”,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 春联,但有些春联的上、下联搞混淆了,请你帮忙为上联找下联(填序号):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 备选下联:A、大地歌唤彩云B、共享锦绣年华 C、桃符万户更新D、喜庆国泰民安 ④成果展示,交流互补:(2分) 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就“节日”专题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现在 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 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不超过60字)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 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其中“”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12-16题。(10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③筛选信息,分类整理:(2 分) 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节日”,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 春联,但有些春联的上、下联搞混淆了,请你帮忙为上联找下联(填序号):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 备选下联:A、大地歌唤彩云 B、共享锦绣年华 C、桃符万户更新 D、喜庆国泰民安 ④成果展示,交流互补:(2 分) 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就“节日”专题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现在 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 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不超过 60 字) 三、阅读与欣赏 (40 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 10—11 题。(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 一幅怎样的情景? (2 分)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 (二)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 12--16 题。(10 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才美不外见曹刿请见B.安求其能千里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 生活谈谈看法。(2分) (三)阅读散文《鼓韵》,完成17-21题。(13分) 鼓韵 张春玲 ①说起敲锣打鼓,不是吹牛,当推我们临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声呐喊,喊出 了临汾800人的锣鼓队,人如潮涌,阵似排兵,男、女、老、少、壮、鼓、锣、钹、镲、磬。 于是,那“咚咚锵锵”的鼓声便把亚运盛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那黄土地铿锵有力的鼓 点撼动了整个世界,那北方粗犷豪壮的鼓韵便久久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雄放的黄土高原产 生着阳刚气十足的艺术。就像在冷飕飕的三九天喝着65℃的汾酒,吃漂着厚厚一层辣油的 羊肉泡漠一样,临汾人爱听铁板铜琶、高亢激越的《窦娥冤》、《十五贯》,最喜欢在拥挤的 人丛里,头顶着脸庞已冻得通红的孩子,听那把心房震得咚咚作响的锣鼓。我记着有一位白 发苍苍的老爸爸流着泪竖着大拇指对我讲:“他的一位英俊而鼓艺高超的兄弟在人们的一片 喝彩声中累断筋骨含笑死去。”我便恨自己是位丫头,便急急地盼着快快长大,去挥舞那扎 着红缨缨的、沉甸甸的鼓槌 ②鼓声伴着我长大。而在我记忆里敲得最响最热烈最奔放的,要数春节的添岁鼓了。 入腊月,十里八村的人们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共享欢乐。腊月二十三,人们用虔诚的锣 鼓送灶;除夕之夜,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总少不了鼓的和鸣;正月十五,锣鼓成了花灯 的前奏;直到二十,焰火晚会的礼花总是在欢乐的鼓乐里升腾… ③我永远忘不了骑在爸爸脖子上,脸儿冻得红红的,在人头缝里看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 面:在高跷队、旱船舞的前面,锣鼓在为他们开道(那时你一定得拦住他们的—一观众堵住 去路便是对表演者的最大奖赏了),于是,我看见皂袍束带、头裹纶巾、一身戎装的鼓手们, 在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令旗下,风风火火地敲打起来,爸爸说:这一段叫《秦王点兵》,那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5、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16、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 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 生活谈谈看法。(2 分) (三)阅读散文《鼓韵》,完成 17--21 题。(13 分) 鼓 韵 张春玲 ①说起敲锣打鼓,不是吹牛,当推我们临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声呐喊,喊出 了临汾 800 人的锣鼓队,人如潮涌,阵似排兵,男、女、老、少、壮、鼓、锣、钹、镲、磬。 于是,那“咚咚锵锵”的鼓声便把亚运盛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那黄土地铿锵有力的鼓 点撼动了整个世界,那北方粗犷豪壮的鼓韵便久久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雄放的黄土高原产 生着阳刚气十足的艺术。就像在冷飕飕的三九天喝着 65℃的汾酒,吃漂着厚厚一层辣油的 羊肉泡漠一样,临汾人爱听铁板铜琶、高亢激越的《窦娥冤》、《十五贯》,最喜欢在拥挤的 人丛里,头顶着脸庞已冻得通红的孩子,听那把心房震得咚咚作响的锣鼓。我记着有一位白 发苍苍的老爸爸流着泪竖着大拇指对我讲:“他的一位英俊而鼓艺高超的兄弟在人们的一片 喝彩声中累断筋骨含笑死去。”我便恨自己是位丫头,便急急地盼着快快长大,去挥舞那扎 着红缨缨的、沉甸甸的鼓槌。 ②鼓声伴着我长大。而在我记忆里敲得最响最热烈最奔放的,要数春节的添岁鼓了。一 入腊月,十里八村的人们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共享欢乐。腊月二十三,人们用虔诚的锣 鼓送灶;除夕之夜,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总少不了鼓的和鸣;正月十五,锣鼓成了花灯 的前奏;直到二十,焰火晚会的礼花总是在欢乐的鼓乐里升腾…… ③我永远忘不了骑在爸爸脖子上,脸儿冻得红红的,在人头缝里看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 面:在高跷队、旱船舞的前面,锣鼓在为他们开道(那时你一定得拦住他们的——观众堵住 去路便是对表演者的最大奖赏了),于是,我看见皂袍束带、头裹纶巾、一身戎装的鼓手们, 在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令旗下,风风火火地敲打起来,爸爸说:这一段叫《秦王点兵》,那
·节是《穆桂英大破夭门阵》,我不懂。我看见那系着彩绸,一开一合的铜钹,在阳光下 金灿灿,亮闪闪,那清脆声撞击着耳鼓,让人好激动好激动啊。我被那击鼓敲锣上下翻飞的 片红缨牢牢吸引住了。于是,在别人含笑的注视里,我把自己的一双小手拍得生疼生疼。 ④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生长锣鼓的土地;我知道,家乡的锣鼓是鼓林里的伟男!腰鼓虽 轻快活泼却失之纤弱:;婚丧嫁娶的锣鼓因有唢呐的伴唱又显得凄婉:那银屏上、戏剧里的升 堂,会令你想起百姓的冤屈……只有故乡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鼓声,让你顿生崇敬,催你奋 发进取! ⑤家乡唤春的如黄河涛声一样的锣鼓哟,我为你骄傲! 17、通读全文,思考临汾锣鼓的特色,然后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把下面句式补充完整。(表 达阅读感受)(2分) 家乡的锣鼓,是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的锣鼓。 18、说说第①段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支撑第一句话的。(理解文章写法)(2分) 19、第①段中写老爸爸讲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材料作用)(3分) 20、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③段在结构上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分) 21、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握情感倾向)(3分) (四)阅读说明文《“弓”中为何多道弯》,完成22--26题。(13分)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 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 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 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 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 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 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 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
一节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不懂。我看见那系着彩绸,一开一合的铜钹,在阳光下, 金灿灿,亮闪闪,那清脆声撞击着耳鼓,让人好激动好激动啊。我被那击鼓敲锣上下翻飞的 一片红缨牢牢吸引住了。于是,在别人含笑的注视里,我把自己的一双小手拍得生疼生疼。 ④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生长锣鼓的土地;我知道,家乡的锣鼓是鼓林里的伟男!腰鼓虽 轻快活泼却失之纤弱;婚丧嫁娶的锣鼓因有唢呐的伴唱又显得凄婉;那银屏上、戏剧里的升 堂,会令你想起百姓的冤屈……只有故乡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鼓声,让你顿生崇敬,催你奋 发进取! ⑤家乡唤春的如黄河涛声一样的锣鼓哟,我为你骄傲! 17、通读全文,思考临汾锣鼓的特色,然后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把下面句式补充完整。(表 达阅读感受)(2 分) 家乡的锣鼓,是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的锣鼓。 18、说说第①段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支撑第一句话的。(理解文章写法)(2 分) 19、第①段中写老爸爸讲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材料作用)(3 分) 20、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③段在结构上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3 分) 21、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握情感倾向)(3 分) (四)阅读说明文《“弓”中为何多道弯》,完成 22--26 题。(13 分)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 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 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 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 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 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 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 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 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