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揭露的真实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萨克雷 说,描写真实就“必定要暴露许多不愉快的事实”回。他每说到 真实,总说是“不愉快的”,可是还得据实描写。他觉得这个社会 上多的是那种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仁爱的人,他们或是骗 子,或是傻瓜,可是他们很吃得开,他说,千万别放过他们,小说 家要逗人笑,就是为了讥刺他们、暴露他们①。所以这部小说把 他们的丑恶毫不留情地一一揭发。这里面有满身铜臭的大老 板,投机发财而又破产的股票商,吸食殖民地膏血而长得肥肥胖 胖的寄生虫,他们或是骄横自满,或是贪纵懒惰,都趋炎附势,利 之所在就翻脸无情,忘恩负义。,至于小贵族地主,他们为了家 产一门骨肉寇仇似的勾心斗角、倾轧争夺。败落的世家子往往 把富商家的纨裤子弟作为财源,从他们身上想花样骗钱。小有 资产的房东、店主等往往由侵蚀贵族或富商起家,而往往被他们 剥削得倾家。资本主义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道义,没有 情分,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名利场》就是这样一个唯势 是趋,唯利是图的抢夺欺骗的世界①。 这样的社会正象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John:u- nyam)在《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里描写的“培 ®萨克雷给朋友的信上说:“你称赞我的人道主义,真能搔到痒处。我对这行 逗笑的职业意来意感到严肃,渐渐把自已看成一种教士了。愿上帝给我们 谦逊的心,能揭示真实”(见《书信巢》第二册二八三页)。他又说:“我以艺 术家的身份,尽力写出真实,避免虚假”(见《书信集》第二册三一六页)。他 在一八六三年的日记上说:“希望尽我所知,写出真实.促进人与人间的 和爱”一戈登·瑞著《萨克面传》.第二部《智慧的年代》(The Age of Wisdom),麦克格劳·希尔公司版三九七页,又如《全集》第三册序文六页, 七页:正文四五七页,第十三册八四页,第十五册二七一页。 ⑧《全集》第一册九三页。 ①《全集》第一册九四页。 6
利市场”。市场上出卖的是世俗所追求的名、利、权位和各种享 乐,傻瓜和混蛋都在市场上欺骗鱼夺。萨克雷挖空心思要为这 部小说找个适当的题目,一天晚上偶尔想到班扬书里的名称,快 活得跳下床来,在屋里走了三个圈子,.嘴里念着“名利场,名利 场.”@,因为这个名词正概括了他所描華的社会。中国小说 《镜花缘》里写无管国附近也有个命意相仿的“名利场”⑧,正好 借来作为这部小说的译名。 萨克雷不仅描写“名利场”上种种丑恶的现象,还想指出这 些现象的根源。他看到败坏人类品性的根源是笼罩着整个社会 的自私自利。他说,这部小说里人人都愚昧自私,一心追慕荣 利®。她把表面上看来很美好的行为也剖析一下,·抉出隐藏在 底里的自私心。他以为我们热心关怀别人的时候,难保没有私 ①萨克置在早一些的著作里就写到当时社会上费族没落、平民上升,“为了谋 生,人海间各行各业城起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见《全集》第十四册二八三 页)。他觉得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他在《势利人脸谱》里写的那种势力社 会,还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有一种人是吃人的,有一种人是被吃的。萨克 雷把后者称为“筒子”,前者称为“乌鸦”一参看《乌稍上尉和鸽子先生》 (见《全集》第十四册),或竟称为“吃人的妖囊”。统治阶级和资本家“剥削 穷人,欺凌弱者”,他们都是吃人的妖虞:商业上的广告就是妖侧诱惑人的 手段(参看《全樂》第十六册一四左,一五二,二八O,二八一页,又第八册四 八八页):又说在这个社会上,欺骗好比打猎(参看《全巢》第十大册三二六 页):又说,社会好比赌场(参看《全集》第八册三六六页)。 @《书信集》第一册导言 二六页。 ⑧《镜花缘》第十六回。 ⑧萨克雷认为自私自利的心是这个世界的推动力(《书信集》第二册三五七 页)。他在下一部小说《潘丹尼斯》(Pendennis)里尤其着力阑明这点:人 人都自私,推动一切的是自私心(《全集》第四册二三二,三三大,三五二,三 八一,四二五页,又第九册一一一页)。 ⑥《书信集》第二册四二三页
心,我们的爱也混杂着许多自私的成分①。老奥斯本爱他的儿 子,可是他更爱的是自已,他要把自已那种鄙俗的心感在儿子身 上完偿。爱米丽亚忠于战死的丈夫,只肯和都宾做朋友;其实她 要占有都宾的爱,而不肯把自己的爱情答报他。一般小说家在 这种地方往往笔下留情,萨克雷却不肯放过。他并非无情,但是 他要描写真实。有人说他一面挖掘人情的丑恶,一面又同情人 的苦恼:可是他忍住眼泪,还做他冷静的分析③。 萨克雷写出了自私心的丑恶,更进一步,描写一切个人打算 的烦恼和苦痛,到头来却又毫无价值,只落得一场空。爱米丽亚 一心想和她所崇拜的英雄结婚,可是她遂心如愿以后只觉得失 望和后悔。都宾和他十八年来魂思梦想的爱米丽亚结婚了,可 是他已经看破她是个浅狭而且愚味的女人,党得自己对她那般 痴心很不值得。利蓓加为了金钱和地位费尽心机,可是她钻营 了一辈子也没有趁愿:就算她趁了愿,她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萨克雷看了这一群可怜人烦忧苦恼得无谓,满怀悲阀的慨叹说,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乐的? 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随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 意?”®这段话使我们联想到《镜花缘》里的话:“世上名利场中, 原是一座迷魂阵。此人正在场中吐气扬眉,洋洋得意,那个还把 他们物得过一经把眼闭了,这才晓得从前各事都是枉用心 机,不过做了一场春梦。人若识透此义,那争名夺利之心固然 ①《全樂》第一册四四八页。 ②参看拉斯·维格那斯Las Vergna3)著<萨克蕾 一他的生平、愿想和小 (W.M.Thackeray:L'Homme,le Penseur,le Romancier),B 黎一九三二年版八四页。 ③《全巢》第二册四二八页
时不能打断,倘诸事略为看破,退后一步,忍耐三分,也就免了许 多须恼,少了无限风波。如此行去,不独算得处世良方,亦是一 生快活不尽的秘决”①。萨克雷也识透“名利场”里的人是在“迷 魂阵”里枉费心机,但是他绝不直扬“退后一步,忍耐三分”,把这 个作为“处世良方,快活秘决”。 萨克雷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揭露“真实”,还要宣扬“仁爱”。读 者往往因为他着重描写社会的阴暗面,便疏忽了他的正面教训。 他曾解释为什么这部小说里专写阴暗的一面。他说,因为觉得 这个社会上很少光明影尽管大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事实确是 如此②。不过他写的阴暗之中也透露一些阳光,好比乌云边缘 上镶的银边。都宾是个傻瓜®,可是他那点忘我的痴心使他象 许多批评家所说的,带了儿分堂吉河德的气息。罗登原是个混 蛋,但是他对老婆痴心爱佩,完全忘掉了自已,他不复可部可恨, 却变成个可阀可怜的人物。他能跳出狭隘的自我,就减少些丑 恶。爱米丽亚在苦痛失望中下个决心:从此只求别人的快乐,不 为自已打算。她这样下决心的时候就觉得快乐④。她能跳出狭 隘的自我,就解除了烦恼。都宾是个无可无不可的脾气,他为个 人打算毫无作为,可是为朋友就肯热心奔走,办事也能干了。萨 克雷指出无私的友爱使胆小的变为勇敢,羞缩的能有自信,懒情 的变为勤快⑧。他说,他写这个灰暗的故事是要揭出世人的痴 愚,要大声疾呼,唤得他们清醒©,同时他还企图暗示一些好的 @《能花缘》十六回。 ②《书俏集》第二册三五四页。 ⑧萨克雷自己说的,见同上书,四二三页。 国《全巢》第一册三二二页。 回同上书,二六九页。 @《书信集》第二册四二四页
东西,不过这些好的东西,他是不配宜扬的①。因为他觉得自己 究竞不是教士,而是幽默作家,所以只用暗示的方式。细心的读 者可以看出他所暗示的教训,浮名浮利,一切虚空,只有舍已为 人的行为,才是美好的,同时也解脱了烦恼,得到真正的快乐。萨 克雷的说教即使没有被忽视,也不过是说教而已。至于揭露真 实,他是又细心、又无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始终没有妥协。 他熟悉资本主义社会,能把那个社会的丑态形容得淋满尽致。有 人竟把《名利场》看作“对当时社会的宜战书”②。可是萨克雷在 赤裸裸揭出社会丑相的同时,只劝我们忘掉自己、爱护别人。单 凭这点好心,怎么能够对付社会上的丑恶,萨克雷在这方面就不 求解答。.他确也酈视贵族©,有时也从制度上来反对统治阶 级④。可是他没有象他同时代的狄更斯那样企图改革的热情⊙, 而且以为小说家对政治是外行,不赞成小说里宜传政治©。: 《名利场》描摹真实的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萨克雷觉得时 俗所欣赏的许多小说里,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不够真实。所以他 ①同上书,三五四页。 ②参见《优傲的锻炼四一八页。 ③使克冒把贵族阶级称为“下等人”(见《全集》第十五册九四页),处处把他们 挖苦,如《全集》第十五册五大一、一七五页,第二十册三二O 一三三二 页:又如第十八册《四位乔治>(The Four Georges)那部讲演巢里把四代 皇帝形容得尊严扫地。 ④他反对帝王用“神权”来“胡乱的辖治”(多看《智慧的年代》二五五一二五 六页),又以为势利是制度造成的(见《全樂》第十五册十七、五七页)。 ③他以为贫穷和疾病死亡一般,都是自然界的峡陷,无法弥补(参滑《书信巢》 第二册三五六页)。 @参看《萨克雷在<展报>发表的文華汇辑》七一一七四页。他偶尔也很激 进,如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参看《智激的年代》二五一页),他也曾多加过 国会议员的竞选(参看《智藏的年代》二六五一二七一页),可是他对政治 一贯的不甚关心,晚年尤趋向保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