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三峡之水以春夏秋冬为序,突出了其 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的第②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 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卷Ⅱ(共120分) 一、(24分)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 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三峡之水以春夏秋冬为序,突出了其 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的第②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 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卷Ⅱ(共 120 分) 一、(24 分)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 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 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_俗子胸襟谁识我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中壁》) (5)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_,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6)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引用了一个成语来指门前和院子 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这个成语是门庭若市_。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开头的“客路”与尾联中的“乡书”、“归雁” 紧密相扣,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 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示例:从炼字角度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4)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中壁》) (5)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6)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引用了一个成语来指门前和院子 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这个成语是 门庭若市 。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6 分) (1)这首诗开头的“客路”与尾联中的“ 乡书 ”、“ 归雁 ” 紧密相扣,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 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 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 示例:从炼字角度赏析:“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