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斑点叉尾鯽养殖 鱼类养殖
第五章 斑点叉尾鮰养殖 鱼类养殖
第五章斑点叉尾鮞养殖 概述 斑点叉尾鮞养殖( Ictalurus punctaus),亦称沟鲶,在 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鯽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 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 布。斑点叉尾鮞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 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魎。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 肉质上乘等优点
第五章 斑点叉尾鮰养殖 概 述 斑点叉尾鮰养殖(Ictalurus punctaus),亦称沟鲶,在 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 美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分 布。斑点叉尾鮰在美国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池塘、 江河、湖泊、水库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 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 肉质上乘等优点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斑点叉尾鮞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 腹部较平直,背部则斜平。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 口横裂较小。有触须4对。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 线完全。鲜活时背部两侧体色淡灰色或稍带灰白色,至腹 部逐渐变为乳白色。幼鱼身体两侧分布有较明显而不规则 的斑点,成鱼无斑点。各鳍均为深灰色,背鳍后有一脂鳍
第 一 节 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 腹部较平直,背部则斜平。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 口横裂较小。有触须4对。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 线完全。鲜活时背部两侧体色淡灰色或稍带灰白色,至腹 部逐渐变为乳白色。幼鱼身体两侧分布有较明显而不规则 的斑点,成鱼无斑点。各鳍均为深灰色,背鳍后有一脂鳍。 一、形态特征
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范围为0~36.5℃,最适生 长温度18~34℃。 在溶氧为25~3mg/L时能正常生活,低至0.81mg 时开始出现浮头。 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 适应盐度为02%~8‰ 主要栖息于水的底层,喜在有砂砾、块石的底质中 生活。性较温驯,有集群习性
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范围为0~36.5℃,最适生 长温度18~34℃。 在溶氧为2.5~3mg/L时能正常生活,低至0.81mg/L 时开始出现浮头。 正常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9。 适应盐度为0.2‰~8‰。 主要栖息于水的底层,喜在有砂砾、块石的底质中 生活。性较温驯,有集群习性
食性与生长 是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 虫、枝角类、桡足类,稍大些还摄食水生昆虫、摇蚊幼 虫等;鱼种至成鱼阶段则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大型 浮游动物、小鱼虾、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喜食投喂的各种商品饲料。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 弱光条件下摄食。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体重可 达100~150g,到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2kg
三、食性与生长 是杂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 虫、枝角类、桡足类,稍大些还摄食水生昆虫、摇蚊幼 虫等;鱼种至成鱼阶段则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大型 浮游动物、小鱼虾、有机碎屑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 喜食投喂的各种商品饲料。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 弱光条件下摄食。 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养至年底,体重可 达100~150g,到第二年年底可长到1~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