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激浠水县燕中2013年秋季第三次月考七年级 ※※※※※※ ※※※※※※ 语文试题 ※※※※※※ ※※※※※※ 命题人:陆翃韫 ※※※※※※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 ※※※※※※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展示你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 ※※※※※※ 多思多想、沉着应答,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 ※※※※※※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 ※※※※※※ 、古诗文名句填空(每题一分,共10分) ※※※※※※1 ,不亦君子乎?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4 吹面不寒杨柳风 5、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秋天栖息 班级: 在农家里。 6、 ,教然后知困 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姓名: 、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歌女指责统治者,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诗句是 考号:9、“剪烛西窗”这个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中的“ ※※※※※※ ※※※※※※10、鲜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请从背诵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两句与“花”有 ※※※※※※关的诗句来 ※※※※※※ ※※※※※※ 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32分) ※※※※※※11、仔细观察下图的书法作品,请用楷书依次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 ※※※※※※ 載厦不育 ※※※※※※ ※※※※※※ ※※※※※※ ※※※※※※ ※※※※※※ ※※※※※※ ※※※※※※
浠水县英才学校 兰溪中学2013 年秋季第三次月考七年级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陆翃韫 满 分:120 分 时 间:120 分钟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展示你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 多思多想、沉着应答,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 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 一、古诗文名句填空(每题一分,共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亦君子乎?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5、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________________ ______。秋天栖息 在农家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歌女指责统治者,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剪烛西窗”这个成语现指亲友相逢叙旧,它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中的“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鲜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请从背诵过的古诗词中写出两句与“花”有 关的诗句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32 分) 11、仔细观察下图的书法作品,请用楷书依次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 分) ※※※※※※ ※※※※※※ ※※※※※※ ※※※※※※ ※※※※※※ ※※※※※※ ※※※※※※ ※※※※※※ ※※※※※※ ※※※※※※ ※※※※※※ ※※※※※※ ※※※※※※ ※※※※※※ ※※※※※※ ※※※※※※ ※※※※※※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 ※※※※※※ ※※※※※※ ※※※※※※ ※※※※※※ ※※※※※※ ※※※※※※ ※※※※※※ ※※※※※※ ※※※※※※ ※※※※※※
口∏∏「∏∏口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3分) A、黄晕(yun)蔷薇( qiang)寻觅(mi)酝酿( liang) 倏忽(shu)贮蓄(zhu) 偌大(rud)刹那(sha) C、威慑(she) 勋章(xun) 迸溅(beng)忍俊不禁(jin) D、匿笑(ni) 笼罩(10ng)庇护(bi)孪生(luan) 13、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盘虬卧龙头晕目炫海枯石烂 昂首挺立 惊慌失错随声附和孤苦伶仃 梦寐以求 C、晴天霹雳塞翁失马 万籁俱寂 花枝招展 D、不可救药骇人听 据理意断逝者如斯 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武松提着哨棒踉踉跄跄的向景阳冈走去。 B、他奋不顾身的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说其他最喜欢的名著,《茶花女》应该当仁不让了 D、杰克逊虽然已经猝然长逝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一系列精彩表演却深深地留在观 众们的记忆里。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 学习用品 C、对于他能否在本次朗诵大赛中胜出,老师抱有很大希望。 D、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 广场 16、下列四个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得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做起。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 人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17、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3分) A、愚公移山一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3 分) A、黄晕.(yùn) 蔷.薇(qiáng) 寻觅.(mì) 酝酿.(liàng) B、倏.忽(shū) 贮.蓄(zhù) 偌.大(ruó) 刹.那(shà) C、威慑.(shè) 勋.章(xūn)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ìn) D、匿.笑(nì) 笼.罩(lǒng) 庇.护(bì) 孪.生(luán) 13、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盘虬卧龙 头晕目炫 海枯石烂 昂首挺立 B、惊慌失错 随声附和 孤苦伶仃 梦寐以求 C、晴天霹雳 塞翁失马 万籁俱寂 花枝招展 D、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据理意断 逝者如斯 1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武松提着哨棒踉踉跄跄 ....的向景阳冈走去。 B、他奋不顾身的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 C、说其他最喜欢的名著,《茶花女》应该当仁不让 ....了。 D、杰克逊虽然已经猝然长逝 ....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一系列精彩表演却深深地留在观 众们的记忆里。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 学习用品。 C、对于他能否在本次朗诵大赛中胜出,老师抱有很大希望。 D、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 广场。 16、下列四个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得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做起。 C、“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D、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 人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17、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3 分) 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囊萤映雪————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此而义在彼。 D、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8、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尚书》、《礼记》、《春秋》并称“四书”,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为清代文学家纪昀,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 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19、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这幅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连贯的一段话。(2分) ①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 的变化,在反复观察中掌握规律。 ②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 着重要意义。 ④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正确的排序是 21、【材料探究】(5分) 材料一:电视剧《老有所依》内容简介:江木兰和吕希是夫妻,在北京工作,上有老下 有小。因为两人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比较沉重。木兰的父亲江开国患白内 障,还要照顾爷爷江多福。木兰因老人的赡养问题跟吕希产生了矛盾。江木兰的上级雷颂华 也因为父母的事情烦心,工作上老是找木兰的茬。吕希的父亲意外身亡,吕希只能亲自照顾 吕母。江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市长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市长说政府早已将养老问题纳 入到议程中,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圆满的答复。住到私人敬老院的江开国,帮助照顾儿子常年 在外的兰芝并和雷颂华父母成为好朋友。敬老院的那块地本来是属于市政规划用地,即将要 拆迁。江木兰打了市长热线,由政府出面保住了敬老院。江木兰最终和雷颂华和解。江开国 和江多福为了不拖累木兰,想回老家。最终江木兰将二老接回,全家团聚。 材料二:在北京丽都广场南门西侧的路边草坪有一口井,井底下居住着一对老夫妇,两
B、囊萤映雪————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C、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义在彼。 D、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8、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尚书》、《礼记》、《春秋》并称“四书”,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为清代文学家纪昀,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 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19、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这幅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连贯的一段话。(2 分) ①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 的变化,在反复观察中掌握规律。 ②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 着重要意义。 ④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材料探究】(5 分) 材料一:电视剧《老有所依》内容简介:江木兰和吕希是夫妻,在北京工作,上有老下 有小。因为两人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担子比较沉重。木兰的父亲江开国患白内 障,还要照顾爷爷江多福。木兰因老人的赡养问题跟吕希产生了矛盾。江木兰的上级雷颂华 也因为父母的事情烦心,工作上老是找木兰的茬。吕希的父亲意外身亡,吕希只能亲自照顾 吕母。江木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市长说明了自己的问题,市长说政府早已将养老问题纳 入到议程中,一定会给百姓一个圆满的答复。住到私人敬老院的江开国,帮助照顾儿子常年 在外的兰芝并和雷颂华父母成为好朋友。敬老院的那块地本来是属于市政规划用地,即将要 拆迁。江木兰打了市长热线,由政府出面保住了敬老院。江木兰最终和雷颂华和解。江开国 和江多福为了不拖累木兰,想回老家。最终江木兰将二老接回,全家团聚。 材料二:在北京丽都广场南门西侧的路边草坪有一口井,井底下居住着一对老夫妇,两
位老人近70岁,在此居住已有五六年,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回来居住。让记者意外的是, 离该井西侧大约50米,还有一个纸板覆盖、井盖上写着“热”字的井。搬开井盖,一股酸 臭味扑面而来,记者刚打算入内一採探究竟,被一位中年男士叫住。原来,他就是这口井的“主 人”王先生。他称自己今年53岁,家在怀柔农村,在井下已居住近20年。 材料三:中新网6月20日电日本警察厅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国内自杀人数 为33093人,较前一年增加938人,增幅为2.%%,这是历来数目第二高的年度。日本老人 的自杀人数创纪录,去年自杀的老人比前一年多了8.%%。按年龄层看,60岁以上的老人自 杀率增加最快,去年自杀的老人多了987个,达到12107个,增加幅度为8.%。这个年龄 层的自杀者占自杀者总数的36.6%。去年自杀的老人,56%是因为健康不好而要了结生命, 因为经济拮据寻死的老人约为15% (1)简述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 (2)上面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2分) (3)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呢?(1分 三、阅读理解(28分) 22、【诗歌天地】(4分)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 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 (2)请简述《繁星》《春水》的三大主要内容。(2分)
位老人近 70 岁,在此居住已有五六年,白天外出乞讨,晚上回来居住。让记者意外的是, 离该井西侧大约 50 米,还有一个纸板覆盖、井盖上写着“热”字的井。搬开井盖,一股酸 臭味扑面而来,记者刚打算入内一探究竟,被一位中年男士叫住。原来,他就是这口井的“主 人”王先生。他称自己今年 53 岁,家在怀柔农村,在井下已居住近 20 年。 材料三:中新网 6 月 20 日电 日本警察厅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去年日本国内自杀人数 为 33093 人,较前一年增加 938 人,增幅为 2.9%,这是历来数目第二高的年度。日本老人 的自杀人数创纪录,去年自杀的老人比前一年多了 8.9%。按年龄层看,60 岁以上的老人自 杀率增加最快,去年自杀的老人多了 987 个,达到 12107 个,增加幅度为 8.9%。这个年龄 层的自杀者占自杀者总数的 36.6%。去年自杀的老人,56%是因为健康不好而要了结生命, 因为经济拮据寻死的老人约为 15%。 (1)简述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 分) (3)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呢?(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8 分) 22、【诗歌天地】(4 分)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 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1 ) 这 首 诗 的 作 者 是 现 代 作 家 _________ , 代 表 作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繁星》《春水》的三大主要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3、【经典古文】(8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虽有至道( (2)教学相长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嘉肴 虽有至道 C闻之笑曰 于我如 浮云 虽令不从 日中不至 疑邻人之父 如其言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24、【科普小品】(9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籃。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 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 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 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 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 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 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 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 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 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
23、【经典古文】(8 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 分) (1)虽有至.道 ( ) (2)教学相长.( )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虽.有嘉肴 B 虽有至.道 C 闻之.笑曰 D 于我如. 浮云 虽.令不从 日中不至. 疑邻人之.父 如.其言 3、翻译下列句子。(2 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论述了什么道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科普小品】(9 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 2000 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 一惊。黄河在近 2000 间来竟决口 1500 多次,改道 26 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 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 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 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 68 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 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 16 亿吨,其中 12 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 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 题就出在这 4 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 3-4 米, 有的甚至高出 10 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 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 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