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翘首(qido)诘责(jie)盎然(ang) 坦荡如砥(dn B.滞留(zhi) 锃亮(zen)炽热(chi 惟妙惟肖(xiao) C.禁锢(gu) 吹嘘(xu 轩榭(xie) 络绎不绝(yi) D.屏息(bin 喝彩he) 簌簌(su) 深恶痛绝(wu)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 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为了语文课题研究 B.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即使是面对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总能因她的修养而和颜悦色 D.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5月30日,火星抵达了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见 B.“五四”的火炬传递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 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 8 页 金堂县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翘.首(qiáo) 诘.责(jié) 盎.然(àng) 坦荡如砥.(dĭ) B.滞.留(zhì) 锃.亮 (zèn) 炽.热(chì) 惟妙惟肖.(xiào) C.禁锢.(gù) 吹嘘.(xū) 轩榭.(xiè) 络绎.不绝( yì) D.屏.息(bĭng) 喝.彩 hè) 簌.簌(sù) 深恶.痛绝(wù)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 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废寝忘食 ....,终于完成了为了语文课题研究。 B.我们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即使是面对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总能因她的修养而和颜悦 ...色.。 D.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 5 月 30 日,火星抵达了 11 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见 它。 B.“五四”的火炬传递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 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D.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广大散文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桕,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夜晚 B.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C.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的往下冲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 D、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或许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 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B.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 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C.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中有 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D.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 间有一千二百多里,虽然骑上奔跑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 8 页 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D.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广大散文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夜晚 B. 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C. 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D. 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的往下冲荡 6.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B、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 D、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或许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 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B.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 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C.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其中有 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D.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 间有一千二百多里,虽然骑上奔跑的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它快。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二、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下阙中任选一首, 写出题目再默写。(4分) 、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 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 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 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0.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结构特点是 。(3分) 11.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答 12.“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一句中“很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四、作文(6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人生如画,那亲情就是画面中最美妙的色彩;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亲情 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 8 页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 76 分) 二、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 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③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下阙中任选一首, 写出题目再默写。(4 分) 答: ▲ 三、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0-12 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 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 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 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0.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结构特点是 ▲ 。(3 分) 11.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 分) 答: ▲ 12.“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一句中“很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答: ▲ 四、作文(60 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人生如画,那亲情就是画面中最美妙的色彩;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亲情
就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章: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亲情就是诗篇中最浓烈的韵味…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蹒跚为儿买橘的背影,亲情是朱德笔下母亲任劳 任怨为家人的付出,亲情是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错,亲情,一个永恒的 话题。请以《感悟亲情》为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 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2.请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 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 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 “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 8 页 就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章;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亲情就是诗篇中最浓烈的韵味……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蹒跚为儿买橘的背影,亲情是朱德笔下母亲任劳 任怨为家人的付出,亲情是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错,亲情,一个永恒的 话题。请以《感悟亲情》为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 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 答: ▲ 2.请简要分析诗歌后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 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 题。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 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 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 “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译文 ②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译文:▲ 5.你认为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 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为了解开这些谜 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 国(国名)记者 (人 名)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 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2分) 7.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 带给你的启示、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清欢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 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 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 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 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 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 八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 八年级语文 第5页 共 8 页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译文: ▲ ②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译文: ▲ 5.你认为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6.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为了解开这些谜, 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 年, ▲ 国(国名)记者 ▲ (人 名)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 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2 分) 7.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 带给你的启示、感受。(2 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0 题。(18 分) 清欢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 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 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 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 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 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