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B>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井点;面 积较大时,应用环状井点I=1/10 iii)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1.6m,一般 ≯2m,在总管拐弯处,靠河流处加密 用多套抽水设备时,各段总管长度应大 致相等,段与段之间断开
ii)B>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井点;面 积较大时,应用环状井点I=1/10 iii)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1.6m,一般 ≯2m,在总管拐弯处,靠河流处加密, 用多套抽水设备时,各段总管长度应大 致相等,段与段之间断开
②高程布置 井点管处降水深度H≯6m,露出地面0.2-0.3m, 滤管埋入透水层中, 井管埋设深度 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基坑底面至降水后地下水位的最小距离0.5 1.0m。 I水力坡度 L—井管至基坑中心(单排时至坑底远端) 的水平距离。 如H大于井管长,则可降低埋设面。 H不够时,可以上部集水坑降水,下部井 点降水。也可采用二级轻型井点
②高程布置 井点管处降水深度H≯6m,露出地面0.2-0.3m, 滤管埋入透水层中, 井管埋设深度 H ≥ H1+h+IL 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 h –基坑底面至降水后地下水位的最小距离0.5- 1.0m。 I—水力坡度 L—井管至基坑中心(单排时至坑底远端) 的水平距离。 如H大于井管长,则可降低埋设面。 H不够时,可以上部集水坑降水,下部井 点降水。也可采用二级轻型井点
(3)轻型井点计算 计算内容 涌 井点的数量n、井距D、抽水设备选用 涌水量计算以水井理论为依据。 几种水井:无压井、承压井、完整井、不完整 井组合成四种类型井。 无压完整井 无压不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 承压不完整井
(3)轻型井点计算 计算内容: Q涌、井点的数量n、井距D、抽水设备选用等。 涌水量计算以水井理论为依据。 几种水井:无压井、承压井、完整井、不完整 井组合成四种类型井。 无压完整井 无压不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 承压不完整井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公式 (2H-S)S Q=1.366K (m3/d) lgrR-lgr 此为无压完整井的涌水量Q计算公 式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公式 Q=1.366K (m3/d) 此为无压完整井的涌水量Q涌计算公 式。 ( ) R r H S S lg lg 2 − − • •
对无压非完整井群井:以H代替H 0=13006,S)(m) b-有效影响深度笔趣吸水) s H0由 查表得到,S1-井管处降水深, s′+l 1-滤管长。 若算出H>实际H,则取H=H 当(长/宽)>5或坑宽B>2R时,应分块计
对无压非完整井群井:以H0代替H (m3/d) H0 --有效影响深度(考虑井底吸水) H0由 查表得到,S 1--井管处降水深, l--滤管长。 若算出H0>实际H,则取H0 =H 当(长∕宽)>5或坑宽B>2R时,应分块计 算。 ( ) 0 0 lg lg 2 1.366 R x H S S Q K − − = s l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