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适用范围 1.2一般规定 2安装前准备工作 2.1一般规定 2.2错栓埋设 2.3材料卸货、堆放及校验 3安装基本知识 3.1安装工具 3.2安装机械 3.3构件矫正 3.4构件吊装基本知识 3.5高强度大六角螺栓的摩擦连接的施工 4构件安装工艺 4.1柱的安装 4.2梁的安装 4.3吊车梁的安装 4.4其它构件的安装 5结构安装方案 5.1安装方案简介 5.2门式刚架常用安装方法及要求 5.3门式刚架其它安装方法及要求 5.4砼柱、钢梁结构的安装方法及要求 5.5其他要求 6安装检验表
1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1.2 一般规定 2 安装前准备工作 2.1 一般规定 2.2 锚栓埋设 2.3 材料卸货、堆放及校验 3 安装基本知识 3.1 安装工具 3.2 安装机械 3.3 构件矫正 3.4 构件吊装基本知识 3.5 高强度大六角螺栓的摩擦连接的施工 4 构件安装工艺 4.1 柱的安装 4.2 梁的安装 4.3 吊车梁的安装 4.4 其它构件的安装 5 结构安装方案 5.1 安装方案简介 5.2 门式刚架常用安装方法及要求 5.3 门式刚架其它安装方法及要求 5.4 砼柱、钢梁结构的安装方法及要求 5.5 其他要求 6 安装检验表
1概述 1.1适用范围 1.1.1本手册适用于单跨或多跨实腹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安装。刚架 跨度不大于36m,刚架平均高度不大于12m,柱距不大于9m,房屋的 屋面坡度不大于1/8,具有轻型屋盖和轻型外墙、无桥式吊车或有起 重量不大于20的A1~A5工作级别桥式吊车或3T悬挂式起重机的单 层房屋轻钢结构 1.1.2砌体墙面的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和砼柱与钢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 构中的屋盖轻钢结构的安装可参照本手册。 1.1.3超过本手册规定的工程应由设计、安装会同技术负责人制订详 细的安装方案 1.2一般规定 1.2.1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器具应统一,宜与土建工程所使用的 测量器具一致,并应按国家有关计量法规的规定定期送检,保证所使 用的器具合格。在使用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尺寸和温度的修 1.2.2刚架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和本手册的规定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 计,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和检查 1.2.3在刚架施工过程中,除执行本手册规定外,还应遵循国家现行 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1.2.4刚架安装前,应按构件的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核査质量证 明书,设计更改文件,构件交工所必需的技术资料。构件应符合设计 要求,对主要构件(柱、梁、吊车梁等)应进行复检。 1.2.5构件在卸货和安装中应防止涂层损坏。 1.2.6构件在安装前应清除附在其表面上的尘土、冰雪、油污和泥土
2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1.1.1 本手册适用于单跨或多跨实腹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安装。刚架 跨度不大于 36m,刚架平均高度不大于 12m,柱距不大于 9m,房屋的 屋面坡度不大于 1/8,具有轻型屋盖和轻型外墙、无桥式吊车或有起 重量不大于20T 的A1~A5 工作级别桥式吊车或 3T 悬挂式起重机的单 层房屋轻钢结构。 1.1.2砌体墙面的门式刚架轻钢结构和砼柱与钢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 构中的屋盖轻钢结构的安装可参照本手册。 1.1.3 超过本手册规定的工程应由设计、安装会同技术负责人制订详 细的安装方案。 1.2 一般规定 1.2.1 安装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器具应统一,宜与土建工程所使用的 测量器具一致,并应按国家有关计量法规的规定定期送检,保证所使 用的器具合格。在使用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尺寸和温度的修 正。 1.2.2刚架安装应按设计要求和本手册的规定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 计,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和检查。 1.2.3 在刚架施工过程中,除执行本手册规定外,还应遵循国家现行 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1.2.4 刚架安装前,应按构件的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核查质量证 明书,设计更改文件,构件交工所必需的技术资料。构件应符合设计 要求,对主要构件(柱、梁、吊车梁等)应进行复检。 1.2.5 构件在卸货和安装中应防止涂层损坏。 1.2.6 构件在安装前应清除附在其表面上的尘土、冰雪、油污和泥土
等杂物,并进行补漆;变形的构件应校正,经检査合格后方可安装, 在安装后应根据合同要求涂刷面漆。 1.2.7刚架的安装工艺,应保证结构稳定性和不致造成构件永久变形。 对稳定性较差的构件,起吊前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应进行临时 加固。细长构件的吊点位置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在吊装前应 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 1.2.8刚架的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 固定。对不能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的结构,应进行临时加固。 1.2.9刚架安装、校正时,应考虑外界环境(风力、温差、日照等) 的影响,由此引起的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对其采取调整措施。 1.2.10安装时,施工荷载、雪荷载和风荷载等严棼超过门式刚架 檩条等构件的设计承载能力。 1.2.11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隙 进行细石砼二次浇灌。 1.2.12高强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 1.2.13不得利用已安装就位的构件吊装其它重物。 1.2.14当釆用火焰矫正构件的变形时,同一部位加热不宜超过两次 加热温度不得超过正火温度;低合金钢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严禁 用水冷却。 1.2.15不得在焊道以外的母材表面引弧、熄弧。 1.2.16在吊车梁及设计上有特殊要求的其它重要受力构件承受拉应 力的区域内,不得焊接临时支架、卡具及吊环等
3 等杂物,并进行补漆;变形的构件应校正,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在安装后应根据合同要求涂刷面漆。 1.2.7刚架的安装工艺,应保证结构稳定性和不致造成构件永久变形。 对稳定性较差的构件,起吊前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应进行临时 加固。细长构件的吊点位置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在吊装前应 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起吊。 1.2.8 刚架的柱、梁、支撑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 固定。对不能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的结构,应进行临时加固。 1.2.9 刚架安装、校正时,应考虑外界环境(风力、温差、日照等) 的影响,由此引起的变形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对其采取调整措施。 1.2.10 安装时,施工荷载、雪荷载和风荷载等严禁超过门式刚架、 檩条等构件的设计承载能力。 1.2.11 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对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隙 进行细石砼二次浇灌。 1.2.12 高强螺栓孔,不得采用气割扩孔。 1.2.13 不得利用已安装就位的构件吊装其它重物。 1.2.14 当采用火焰矫正构件的变形时,同一部位加热不宜超过两次, 加热温度不得超过正火温度;低合金钢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严禁 用水冷却。 1.2.15 不得在焊道以外的母材表面引弧、熄弧。 1.2.16 在吊车梁及设计上有特殊要求的其它重要受力构件承受拉应 力的区域内,不得焊接临时支架、卡具及吊环等
2安装前准备工作 2.1一般规定 2.1.1刚架安装应具备钢结构设计图、钢结构(即翻样图)施工详图 及其他有关必需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2.1.2刚架安装前应进行图纸交底。设计方对设计意图进行说明并提 出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安装方介绍施工程序和主要方法,并对设计 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协调设计、安装之间的关系。 2.1.3刚架安装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 总平面布置,临时用房、用水、用电; 主要起重机械的布置及吊装方案; 构件运输方法、堆放及场地管理; 施工网络计划 劳动组织及用工计划 主要机具、材料计划 技术质量标准;技术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1.4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批 2.2锚栓埋设 2.2.1锚栓应由专业人员按照施工图进行埋设。所有锚栓应由固定架 或相似的方法固定以保持其正确的位置。在砼浇后以及钢结构安装 前,均应测量锚栓的位置 2.2.2锚栓埋设位置的复核由项目部人员或安装队负责做。 2.2.3要求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基础周围回填完毕, 地脚锚栓完好,测量资料齐全的条件下进行刚架的安装。二次浇灌处
4 2 安装前准备工作 2.1 一般规定 2.1.1 刚架安装应具备钢结构设计图、钢结构(即翻样图)施工详图 及其他有关必需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2.1.2 刚架安装前应进行图纸交底。设计方对设计意图进行说明并提 出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安装方介绍施工程序和主要方法,并对设计 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协调设计、安装之间的关系。 2.1.3 刚架安装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及重点、难点; 总平面布置,临时用房、用水、用电; 主要起重机械的布置及吊装方案; 构件运输方法、堆放及场地管理; 施工网络计划; 劳动组织及用工计划; 主要机具、材料计划; 技术质量标准;技术措施降低成本计划;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1.4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批。 2.2 锚栓埋设 2.2.1 锚栓应由专业人员按照施工图进行埋设。所有锚栓应由固定架 或相似的方法固定以保持其正确的位置。在砼浇后以及钢结构安装 前,均应测量锚栓的位置。 2.2.2 锚栓埋设位置的复核由项目部人员或安装队负责做。 2.2.3 要求基础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基础周围回填完毕, 地脚锚栓完好,测量资料齐全的条件下进行刚架的安装。二次浇灌处
的基础表面应凿毛。 2.2.4测量用的轴线标板和标高基准点应符合设计或国家现行标准规 定要求 2.2.5锚栓的测量控制可参照以下方法: 1除测量直角边长外,尚应测量对角线长度 2采用经纬仪或水准仪并使用同一个测量标尺来测量所有锚栓的 标高。 3用以下措施确定锚栓的正确位置(见图2.2.5)。 图2.2.5锚栓测量示意图 从基础的一端开始测量至每个刚架中线的距离及基础两侧间的 尺寸。 从基础的一端开始测量到每个端墙柱中线的距离,基础一端至另 端的尺寸—一在两端及内隔墙处。 测量刚架柱的间距(沿短向)。 测量从基础外侧及从每个柱中线至地脚锚栓的距离。 2.2.6锚栓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2.2.6。 表2.2.6锚栓位置的允许偏差
5 的基础表面应凿毛。 2.2.4测量用的轴线标板和标高基准点应符合设计或国家现行标准规 定要求。 2.2.5 锚栓的测量控制可参照以下方法: 1 除测量直角边长外,尚应测量对角线长度。 2 采用经纬仪或水准仪并使用同一个测量标尺来测量所有锚栓的 标高。 3 用以下措施确定锚栓的正确位置(见图 2.2.5)。 图 2.2.5 锚栓测量示意图 从基础的一端开始测量至每个刚架中线的距离及基础两侧间的 尺寸。 从基础的一端开始测量到每个端墙柱中线的距离,基础一端至另 一端的尺寸——在两端及内隔墙处。 测量刚架柱的间距(沿短向)。 测量从基础外侧及从每个柱中线至地脚锚栓的距离。 2.2.6 锚栓位置的允许偏差见表 2.2.6。 表 2.2.6 锚栓位置的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