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B》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B 课程名称 Botany B 课程代码 10613102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学分/学时 3学分/64学时 理论学时 32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 园林、林学、农业资源与环 境、植物生产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负责人陆嘉惠 审定日期 2022年10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园林、园艺、林学、农学、植保、农资、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 切以植物为生产、研究对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后续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课 程的先导课程。在人才培养要达到的知识结构组成、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素质涵养方面具有重要 地位和作用。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种子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技能:具有正确观察和识别细胞、组织、器官显微结构特征的能力,掌握植物关键科、属特征和 亲缘关系,具备运用植物分类学原理,识别和鉴定植物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 的工作作风。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结构与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与形态结构、 功能: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术语,重要植物类群,关键科、属、种及其特征和常见植物。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分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 态结构及功能: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术语、植物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以及经济价值, 了解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目标2:具备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包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徒手制片 技术、生物绘图方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正确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显微结构特征 的能力:运用分类学的原理和形态术语,达到能识别常见植物,会签定不常见植物:具备通过植 物学工具书、网络检索获取专业学科相关植物的知识、信总的能力。 目标3: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科学素养。建立植物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整体 与局部的唯物辩证关系和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生命本质和生命之美,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探索精神: 具备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17
17 《植物学 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植物学 B Botany B 课程代码 10613102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学分/学时 3 学分/64 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 学时/32 学时 适用专业 园林、林学、农业资源与环 境、植物生产类各专业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负责人 陆嘉惠 审定日期 2022 年 10 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园林、园艺、林学、农学、植保、农资、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 一切以植物为生产、研究对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后续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课 程的先导课程。在人才培养要达到的知识结构组成、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素质涵养方面具有重要 地位和作用。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种子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技能;具有正确观察和识别细胞、组织、器官显微结构特征的能力,掌握植物关键科、属特征和、 亲缘关系,具备运用植物分类学原理,识别和鉴定植物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 的工作作风。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结构与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与形态结构、 功能;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术语,重要植物类群,关键科、属、种及其特征和常见植物。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分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 态结构及功能;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术语、植物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以及经济价值, 了解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目标 2:具备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包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徒手制片 技术、生物绘图方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正确观察和识别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显微结构特征 的能力;运用分类学的原理和形态术语,达到能识别常见植物,会签定不常见植物;具备通过植 物学工具书、网络检索获取专业学科相关植物的知识、信息的能力。 目标 3: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科学素养。建立植物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整体 与局部的唯物辩证关系和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生命本质和生命之美,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探索精神; 具备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基础 林华业41家据测量学、士掉学、气象学、遗传学 学业恭跳知识: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农学专业21掌握农学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 自然科学料 教业科学程专业用 掌握生物学、统计 课程目标1、2 象学、农业工 园琳业用子4专业素养 园琳专业控 的箱 作技能和专业 被保专业2.理学素养 知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基于自然科学知识正确 种子科半与工程专业2理学素养 之北有生物学 、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 实给技能。4】堂操牛物学,铵计学气象学 作保等基瑞知识:43具有较强的实验操 植保专业22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2具有现代生物学等专业基 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农资专业51具有审辩思维能力,能够发现、辨析 发现、耕析 疑,评价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及问: 技术开展 业索 和指导生现 施农业与科学工程专业4.专业素 开展作物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基 课程目标3 林专业4.专业素养 设浦农业与工程专业44具有认识和解决本专业内 种子科半与工程专业5.审创新 物技术汗学光和件秋业理论与现代生 专业52能够 18
18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2 农资专业 4.专业素养 林学专业 4.专业素养 农学专业 2.理学素养;4.专业素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4.专业素 养 园林专业 3.理学素养 园艺专业 2.理学素养 4.专业素养 植保专业 2.理学素养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2.理学素养 农资专业 4.1 掌握农学、生物学、地学、统计学专业 基础知识;4.3 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 能力。 林学专业 4.1 掌握测量学、土壤学、气象学、遗传学 等林学专业基础知识;4.3 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 和专业实践能力。 农学专业 2.1 掌握农学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4.1 掌握生 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 植物保护等农学专业基础知识。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4.1 掌握生物学、统计学、 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植物保护学等专业基础知 识;4.3 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园林专业 3.1 掌握数学、植物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 知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基于自然科学知识正确 表达园林相关问题; 园艺专业 2.2 具有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 实验技能。4.1 掌握生物学、统计学、气象学、园艺 植物保护学等专业基础知识;4.3 具有较强的实验操 作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植保专业 2.2 具有生物学、农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 验技能。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2.2 具有现代生物学等专业基 础理论与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 3 农资专业 5.审辩创新 林学专业 5.审辩创新 农学专业 4.专业素养 设施农业与科学工程专业 4.专业素 养 园林专业 4.专业素养 植保专业 5. 审辩创新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5.审辩创新 农资专业 5.1 具有审辩思维能力,能够发现、辨析、 质疑、评价本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及问题; 林学专业 5.1 具有审辩思维能力,能够发现、辨析、 质疑、评价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及问题; 农学专业 4.3 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农业领域现象, 能够运用理论与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具有 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基本 能力。 设施农业与工程专业 4.4 具有认识和解决本专业内 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植保专业 5.2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 发现、辨析农业领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自己 的见解或应对措施。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5.2能够运用种业理论与现代生 物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种业生产
三、教学内容 学习戒果 数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物和植物科学的发展史:科学发聚观三 然科学发展史的联系 1绪论 课程目标 .. 求及学习方法: 理论0.5学 习任务:课堂答腿 课程目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 1、2、3 3学会结构与功能统一性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 种子的的食和休民 2 理论1学时 的形态发生和解副结构,了 的用 4营茅 见变春器官类型 官的 买终30 结构 的的长与适应的一性」 教学活园 课程目标 1、2 花、传,受精过程 实验实践: 结构 的物器官的 1.挥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分类单元、金名法 课程目材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 2 学习任务:课堂答思。 理论1学时 比规律 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学会识别相 改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课程日 识别特征和术语,认识常见物。 物 合 检索表原星和使用方法,学会应用检 检素表鉴定植物、实验报告
19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 元 对应课程 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绪论 课程目标 3 1.了解植物和植物科学的发展史;科学发展观与 探索精神; 2.明确课程学习目的、内容和要求; 3.具备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植物界划分及其与自然科学发展史的联系; 2.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作用; 3.植物学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4. 植物科学网站及公众号、经典书籍。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课堂 讨论。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 理论 0.5 学时 2. 细 胞 与组织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结构、类型及功能;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徒手制片技术、生物 绘图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正确观察和识别植 物细胞、组织显微结构的能力; 3.学会结构与功能统一性分析方法。 1.植物细胞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 2.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功能; 3.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 4.植物细胞的质体和内含物(实验); 5.植物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实验); 6.结构与功能、生命体与生命观。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实验实践。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制 作切片、显微观察、实验报 告、课堂测试。 理论 5.5 学时 实验 6 学时 3 种 子 与幼苗 课程目标 1 1.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类型; 2.幼苗萌发条件、幼苗形成过程及类型。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寿命和休眠;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1.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 理论 1 学时 4 营 养 器 官 的 发 育 与 结构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根、茎、叶的形态发生和解剖结构,了解 常见变态器官类型; 2.掌握多细胞组织器官的生物绘图方法。具备观 察和识别区分根、茎、叶解剖结构的能力; 3.理解整体功能一致性和地上、下生长的相关性; 学会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分析方法。 1.根、茎、叶的生理功能及形态特征;发生及其生长动态; 2.根、茎的初生、次生生长过程和初生、次生结构; 3.叶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类型; 4.根、茎、叶的变态器官类型; 5.根、茎、叶的解剖结构观察(实验); 6. 植物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生长与适应的统一性。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实验实践。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显 微切片观察、实验报告、课 堂测试。 理论 9 学时 实验 10 学时 5 繁 殖 器 官 的 发 育 与 结构 课程目标 1、2、3 1.了解花组成,掌握雌蕊、雄蕊,种子、果实的 发育及结构; 2.了解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过程; 3.具备观察、分析、识别植物花器官解剖结构的 能力,理解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功能联系。 1.花的组成和发生;雄蕊、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2.开花、传粉、受精; 3.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及结构、类型; 4.被子植物生活史; 5.雄蕊、雌蕊和胚、果实的结构(实验); 6.植物器官的多态性(实验); 7.生命之花与生物多样性。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实验实践、课堂讨论。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显 微切片观察、实验报告、课 堂测试。 理论 6 学时 实验 6 学时 6 分 类 学 基 础 知识 课程目标 1 1.掌握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分类单元、命名法 则及学名构成;掌握植物检索表及其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大类群及其基本特征、演化关系和演 化规律。 1.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2.植物大类群; 3.植物的发生与演化; 4.生命的演化与生命之美。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2.学习任务:课堂答题。 理论 1 学时 7 被 子 植 物 分 类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被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学会识别相关 植物的类型; 2.掌握关键科识别特征和术语,认识常见植物, 了解其资源价值和应用; 3.掌握植物检索表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应用检 索表鉴定植物。 1.被子植物分类学术语; 2.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等关键 科、属;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等关键科、属; 3.关键科特征与常见植物识别(实验); 4.植物分类学中的植物文化与人文之美。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 媒体教学、实验实践。 2.学习任务:课堂测试、采 集植物、自编检索表、使用 检索表鉴定植物、实验报告。 理论 9 学时 实验 10 学时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考核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10 0 40 50 课程日标2 0 25 15 40 课程目标3 0 5 5 10 合计 10 30 60 100 注:1.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平时成绩 和实验成绩无效。 2.对于考勤采取直接扣减总评成绩:累计缺勤三次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结课考试。 (二)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考核依据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琴 (90-100分) (75-89分) (6074分) (0-59分) 考查植物形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 识概念表述不够正 正确:营养器官 课语 态解剖学、 概念表述正确:基本学 握营养器官、繁殖器官 养器官、繁殖器官的 确:营养器官、繁 分举学的其 殖器官的发育及结 繁殖器官的发育 目标 的发育及结构:关键科 发育及结构较掌握: 10 础理论知识 属特征及常见植物基 构掌握不够: 关键科属特征及常网 关键 及结构掌握很差: 关键科屈特征及 的堂握 本熟悉 植物较熟悉。 科属特征及常见植 物不够熟悉。 常见植物很不然 悉 2.实验成绩价标准 课程 评价标准 目 考核依据 权重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 (90-100分) (75-89分) (60-74分) (059分) 显微镜操作不够规 显微镜操作很不 显微镜操作基本规范: 显微镜操作较规范 范:徒手制片观察 规范:徒手制片面 徒手制片观察分析基 徒手制片观察分析较 分析不够全面:植 察分析很不全面: 木全面:持物细胞、细 全面:植物细胞、细 物细胞、组织、器 精物细胞、组织」 老客植物学 课程 织、器官显微结构识别 器官显微结构识 宫显微结构识别不 器官显微结构识 目标 基本实验技 基本正 确 别较 够正确 别很不正确 能和实践应 植物分类学术语使用 植物分类学术语使用 植物分类学 术语使 植物分类学术语 25 用能力。 基本准确:基本能识别 较准确:基本能识别 用不多准确:识 使用很不准确:识 常见植物,运用植物检 常见植物,运用植物 常见植物不铭相 别常见植物很不 索表、工具书签定植物 检索表、工具书签定 确,使用植物检名 准确,不能运用相 熟练。 植物较熟练。 表、工具书签定植 物检索表、工具书 物不够熟练。 签定植物。 20
20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考核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1 10 0 40 50 课程目标 2 0 25 15 40 课程目标 3 0 5 5 10 合计 10 30 60 100 注:1.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低于 50 分,则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无效。 2.对于考勤采取直接扣减总评成绩;累计缺勤三次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结课考试。 (二)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 (%) (90-100 分) 良 (75-89 分) 中/及格 (60-74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 目标 1 考查植物形 态解剖学、 分类学的基 础理论知识 的掌握。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概念表述正确;基本掌 握营养器官、繁殖器官 的发育及结构;关键科 属特征及常见植物基 本熟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概念表述较正确;营 养器官、繁殖器官的 发育及结构较掌握; 关键科属特征及常见 植物较熟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 识概念表述不够正 确;营养器官、繁 殖器官的发育及结 构掌握不够;关键 科属特征及常见植 物不够熟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 知识概念表述不 正确;营养器官、 繁殖器官的发育 及结构掌握很差; 关键科属特征及 常见植物很不熟 悉。 10 2.实验成绩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 (%) (90-100 分) 良 (75-89 分) 中/及格 (60-74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 程 目 标 2 考察植物学 基本实验技 能和实践应 用能力。 显微镜操作基本规范; 徒手制片观察分析基 本全面;植物细胞、组 织、器官显微结构识别 基本正确; 植物分类学术语使用 基本准确;基本能识别 常见植物,运用植物检 索表、工具书签定植物 熟练。 显微镜操作较规范; 徒手制片观察分析较 全面;植物细胞、组 织、器官显微结构识 别较正确; 植物分类学术语使用 较准确;基本能识别 常见植物,运用植物 检索表、工具书签定 植物较熟练。 显微镜操作不够规 范;徒手制片观察 分析不够全面;植 物细胞、组织、器 官显微结构识别不 够正确; 植物分类学术语使 用不够准确;识别 常 见 植 物 不 够 准 确,使用植物检索 表、工具书签定植 物不够熟练。 显微镜操作很不 规范;徒手制片观 察分析很不全面; 植物细胞、组织、 器官显微结构识 别很不正确; 植物分类学术语 使用很不准确;识 别常见植物很不 准确,不能运用植 物检索表、工具书 签定植物。 25
图不铭直实后 绘图不能反映 图基本反映显微 绘图较反映显微观筹 见野, 课程 所绘形 比 形态和结构特有 目标 真实 3 ,布局 协调 理整体很不协 不协调。 调 3.期末成绩评价标准 深价标准 考核依据 由及 不数 90-100分) (75-89分) C60.7A分3 结物学其木理论生 植物学燕本理论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调 识概念表述不够正 知识概念表述很 态解物形 吉构和类型、 分类学的帮 营养器官、繁殖器官的 营养器官、繁殖器 40 的知调 属特征及常见 关健科属特 植物基本熟悉, 及常见植物较熟悉。 常见植物不够站 考赛植物气 解削结构识别基本 解副结构识 15 用能 类学术语 很不准确。 能结合结构与功能、 证思维和分 关系对植物学现 部辩证关系对植物等 同部 关系 观、整体与局部究 5 析能力 象进行全面分析 象进行分析 现象进行分析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在民、贺学礼.《植物学》.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仪.《植物形态解剖实验》(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阎平等.《植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自编教材,石河子大学教务处,2007.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马炜梁.《植物学》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 2.贺学礼.《植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徐汉卿.《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4郑湘如、王丽。《植物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5.陆时万、吴国芳.《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1
21 课 程 目 标 3 考察求真务 实、严肃认 真的科学态 度和生物美 学素养。 绘图基本反映显微观 察视野,所绘形态和结 构特征典型、比例恰 当、真实; 绘图清晰、美观,布局 合理,整体协调。 绘图较反映显微观察 视野,所绘形态和结 构特征较典型、比例 较恰当、真实; 绘较图清晰、美观, 布局较合理,整体较 协调。 绘图不够真实反映 显微观察视野,所 绘形态和结构特征 不典型、比例不恰 当、真实; 绘图不清晰、美观, 布局不合理,整体 不协调。 绘图不能反映显 微观察视野,所绘 形态和结构特征 很不典型、比例很 不恰当、真实; 绘图很不清晰、美 观,布局很不合 理,整体很不协 调。 5 3.期末成绩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优 (%) (90-100 分) 良 (75-89 分) 中/及格 (60-74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 程 目 标 1 考查植物形 态解剖学、 分类学的基 础理论知识 的掌握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概念表述正确;对细 胞、组织结构和类型、 营养器官、繁殖器官的 发育及结构基本掌握; 关键科属特征及常见 植物基本熟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 概念表述较正确;对 细胞、组织结构和类 型、营养器官、繁殖 器官的发育及结构较 掌握;关键科属特征 及常见植物较熟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知 识概念表述不够正 确;对细胞、组织 结构和类型、营养 器官、繁殖器官的 发育及结构不够掌 握;关键科属特征 及常见植物不够熟 悉。 植物学基本理论 知识概念表述很 不正确;对细胞、 组织结构和类型、 营养器官、繁殖器 官的发育及结构 不掌握;关键科属 特征及常见植物 很不熟悉。 40 课 程 目 标 2 考察植物学 基础知识的 应用能力 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 解剖结构识别基本正 确;植物分类学术语应 用基本准确。 植物细胞、组织和器 官解剖结构识别较正 确;植物分类学术语 应用较准确。 植物细胞、组织和 器官解剖结构识别 不够正确;植物分 类学术语应用错误 较多。 植物细胞、组织和 器官解剖结构识 别很不正确;植物 分类学术语应用 很不准确。 15 课 程 目 标 3 考察唯物辩 证思维和分 析能力 能结合结构与功能、宏 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 辩证关系对植物学现 象进行全面分析。 结合结构与功能、宏 观与微观、整体与局 部辩证关系对植物学 现 象 进 行 分 析 较 全 面。 结合结构与功能、 宏观与微观、整体 与局部辩证关系对 植物学现象进行分 析不够全面。 不能结合结构与 功能、宏观与微 观、整体与局部辩 证关系对植物学 现象进行分析。 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在民、贺学礼.《植物学》.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仪.《植物形态解剖实验》(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阎平等.《植物学实验指导》(第三版).自编教材,石河子大学教务处,2007.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马炜梁.《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贺学礼.《植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徐汉卿.《植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4.郑湘如、王丽.《植物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5.陆时万、吴国芳.《植物学》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