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孔子: 孔丘(前551一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孔丘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 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还整理过 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孔丘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 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 主旨,所谓“仁者爱人”。“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 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同时,“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体现,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 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反复主张“为国以礼”、“齐之以礼”、“约之以礼”。他反对残暴的政治 强调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2、《论语》的艺术特色: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 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 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他教给学生的也都是些实用的知识。由于孔 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 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 言。《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 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 广泛深刻的影响。 名言名句: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孔子与《论语》 1、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孔丘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但总的来说,一生是郁郁不遇的。其主 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还整理过 许多重要的古代典籍。孔丘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 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 “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 主旨,所谓“仁者爱人”。“爱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 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同时,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体现,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 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反复主张“为国以礼”、“齐之以礼”、“约之以礼”。他反对残暴的政治, 强调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 2、《论语》的艺术特色: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 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 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他教给学生的也都是些实用的知识。由于孔 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 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 言。《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 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 广泛深刻的影响。 3、名言名句: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做人格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话题素材 话题1:(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 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 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 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 善也。 话题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 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 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话题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 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做人格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话题素材 话题 1: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 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 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 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 善也。” 话题 2: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 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 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话题 3: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 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
话题4:(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 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 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 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 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 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 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话题5:(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 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 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 的来历。 话题6:(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 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 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 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题7:(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 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 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8:(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 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 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 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
话题 4: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 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 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 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 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 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 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话题 5:(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 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 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 的来历。 话题 6:(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 “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 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 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题 7:(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 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 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 8:(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 496 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 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 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 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
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 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 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9:(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 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 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 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 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 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 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 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 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驻足孔子墓前》节选) 话题10:(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 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 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 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 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 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11:(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 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
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 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 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 9:(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 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 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 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 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 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 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 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 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驻足孔子墓前》节选) 话题 10:(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 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 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 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 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 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 11:(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 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
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赢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 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 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 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 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 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5、作文素材 (1)P164(一篇游记) 走近孔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 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 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 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327.5亩,南北长1120 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 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 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 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53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 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 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 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 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 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 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 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 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
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 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 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 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 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 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5、作文素材 (1)P164(一篇游记) 走 近 孔 子 离开孔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我的时间尚未来 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尼采是疯狂的,也是自信的。而作为东方人的孔子, 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历史证明了他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在孔庙,我完全被其宏大的规模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经 两千余年修建,孔庙由原来的故宅三间,发展而为占地 327.5 亩,南北长 1120 米,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庙内古木参天,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直 逼北京的故宫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孔子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而为万人崇敬的一 代宗师,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孔庙的几个小时的行程中,最令我感叹的就是那十三碑亭。那里存放 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所立的 53 幢碑石,这是历代尊孔的实录, 也是孔子一步步被神化的真实记录。站在碑前,可以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些古代 帝王们动用了多少人马,才把几十来吨重的大碑运来,并一本正经地到这儿来参 拜的情景。其实,帝王们对孔子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敬,不如说只是利用。由于孔 子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孔子成了人人抢收夺的一块招 牌。封建统治者利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其封建统治,他们拼命将孔子偶像化,并 不断塞进一些他们的私货冒充是孔子的原始儒学。立碑只不过是其为巩固统治而 玩的伎俩而已。但不管如何,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绝对 是一个奇迹。孔子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