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
1.常见意象: 月亮、夕阳、浮(孤)云 浮萍、秋(霜、蓬草、黄叶)、春草 (孤)雁、猿、杜鹃、沙鸥、归鸟. ■■■■■ 驿站、客馆(寒灯)、岸边、溪桥、江楼、车船. 节日(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上元…) 2表达情感: (1)思乡怀人之情 (2)漂泊孤寂之感 (3)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或贬谪之苦 (4)感伤年华逝去
1.常见意象: 月亮、夕阳、浮(孤)云…… 浮萍、秋(霜、蓬草、黄叶)、春草 …… (孤)雁、猿、杜鹃、沙鸥、归鸟…… 驿站、客馆(寒灯)、岸边、溪桥、江楼、车船…… 节日(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上元……) 2.表达情感: (1)思乡怀人之情 (2)漂泊孤寂之感 (3)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或贬谪之苦 (4)感伤年华逝去
3、常见手法: (1)景物描写:(景情关系、描写手法) 正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反衬(乐景哀情) 白描、动与静、多角度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常见手法: (1)景物描写:(景情关系、描写手法) 正衬(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反衬(乐景哀情) 白描、动与静、多角度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 的动荡年代。②指进入仕途为官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 的动荡年代。②指进入仕途为官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 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 思乡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 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 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夜的寂静,表现了诗 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情怀。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 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 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 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 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 思乡之情。“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 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 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夜的寂静,表现了诗 人彻夜难眠、孤独寂寞的情怀。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 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 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 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