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 赏析 暮千里 (湖北恩施州)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荆州) 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2分)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②(2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三、(泸州) 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 2010 中中考必备—2009 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词 赏析 暮千里 一、(湖北恩施州)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荆州) 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2 分)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 , 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②(2 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三、(泸州) 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四、(湖北孝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2分)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五、(襄樊)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 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2分)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理解。(2分) 六、(扬州) 2
2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 分) 答: 2.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 分) 答: 四、(湖北孝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2 分)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五、(襄樊)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题。(4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 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 分)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理解。(2 分) 六、(扬州)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 的是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 (1分) 表达效果 七、(河南)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八、(陕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湖上 徐元杰 3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题。(6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 的是 时的景物。(2 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修辞手法:拟人、 (1 分) 表达效果: (3 分) 七、(河南)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4 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 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 八、(陕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0—21 题。(4 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九、(娄底)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十、(内江)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 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 。(6分)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4分) 十一、(温州)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十二、(丽水)
4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 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 分) 九、(娄底)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 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十、(内江) 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不到 30 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 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 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 。(6 分)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4 分) 十一、(温州)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 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十二、(丽水)
泛吴淞江 「宋]王禹俩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_(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十三、(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8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 )(2分)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分) 十四、(资阳) 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 分)
5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 (1)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 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 分) 十三、(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6—8 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 )(2 分)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 分) 十四、(资阳) 过零丁洋(4 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 分)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