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2以纲为纲 以课本为基,以考纲为 导向,聊2010年中考阅读 艾城中学陈裕华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以课本为基石,以考纲为 导向,聊2010年中考阅读 艾城中学 陈裕华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 情感和诗歌意境 2、丛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雅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 新诗基本不设题
•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 情感和诗歌意境 •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 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 新诗基本不设题
09年古诗阅读得分情况 以萍乡为例(15049份) 第九小题得分率32% 第十小题得分率31% 分析 1、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存在很大障碍 2、把握不了诗词的关键字 掌析角度不明晰、方法不恰当、语言表 到位
09年古诗阅读得分情况 • 以萍乡为例(15049份) • 第九小题得分率32% • 第十小题得分率31% • 分析 • 1、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存在很大障碍 • 2、把握不了诗词的关键字 • 3、赏析角度不明晰、方法不恰当、语言表 述不到位
诗词鉴赏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借代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想象、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托物言志、化用典故等 意象:人、事、物、景等 思想感情: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 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 念家乡亲人、惜别等 格调: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 淡泊宁静(山水田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 綿(婉约派) 咋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
诗词鉴赏知识链接 •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借代等 •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想象、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托物言志、化用典故等 • 意象:人、事、物、景等 • 思想感情: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 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 念家乡亲人、惜别等 • 格调: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 淡泊宁静(山水田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 婉缠绵(婉约派) • 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
阅读古诗词应注意处 、作者与标题 如曹操的《观沧海》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汉江临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诗词中的景与人 情由景生,何景就是何情 ·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惜别) 3、关键字眼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 鸟不鸣山更幽。(以动写静)
阅读古诗词应注意处 • 1、作者与标题 • 如曹操的《观沧海》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汉江临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2、诗词中的景与人 • 情由景生,何景就是何情 • 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惜别) • 3、关键字眼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 鸟不鸣山更幽。(以动写静) •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