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上升原理 毛细水的上升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 “湿润现象”产生的 由于液体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存在 着表面张力,因而在液体表面表 面任意划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 都会和拢;另外,毛细管管壁的 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作用, 这个引力使与管壁接触部分的水 面呈向上弯曲状,这种现象称为~图32毛管中水柱的上升
地下水上升原理 由于液体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存在 着表面张力,因而在液体表面表 面任意划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 都会和拢;另外,毛细管管壁的 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作用, 这个引力使与管壁接触部分的水 面呈向上弯曲状,这种现象称为~ 毛细水的上升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 “湿润现象”产生的
2.2土的渗透性 ※存在于地基中的地下水,在一定的压力差作 用下,将透过土中孔隙发生流动,这种现象 称为渗流或渗透 ※下面讨论四个问题: 渗透模型; 2.层流渗透定律; 3.渗透系数的确定; 4.动水压力及流砂现象
2.2 土的渗透性 ※存在于地基中的地下水,在一定的压力差作 用下,将透过土中孔隙发生流动,这种现象 称为渗流或渗透。 ※下面讨论四个问题: 1.渗透模型 ; 2. 层流渗透定律; 3.渗透系数的确定; 4.动水压力及流砂现象
渗透模型 考虑到实际工程可对渗流作如下简化:一是 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二是不考虑土体 中颗粒的影响,这种假想的渗流模型 (1)模型的流量等于真实的流量 (2)模型的压力等于真实的压力 (3)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真实渗 流所受到的阻力相等 a水迕土孔隙中的远动(b)橡流核 对于渗透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土体单位面 积的水量这种平均渗透速度来代替真实速度
渗透模型 (1) 模型的流量等于真实的流量; (2) 模型的压力等于真实的压力 (3) 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真实渗 流所受到的阻力相等。 考虑到实际工程可对渗流作如下简化:一是 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二是不考虑土体 中颗粒的影响,这种假想的渗流模型 对于渗透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土体单位面 积的水量这种平均渗透速度来代替真实速度
层流渗透定律 装置中①是面积为4的直立圆0-王 筒,其侧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 的侧压管。滤板②填放颗粒均 匀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 多余的水从溢水管③溢出,使 筒内的水位维持恒定。渗透过 砂层的水从短水管④流入量杯 ⑤中,并以此来计算渗流量Q m(4 (2 得出:流量Q与过水面积A和 水头(h1-h2)成正比与渗透路 径L成反比,即达西定律 达西渗透实验装置 Q=KA(h-h/L
层流渗透定律 装置中①是面积为A的直立圆 筒,其侧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 的侧压管。滤板②填放颗粒均 匀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 多余的水从溢水管③溢出,使 筒内的水位维持恒定。渗透过 砂层的水从短水管④流入量杯 ⑤中,并以此来计算渗流量Q。 得出:流量Q与过水面积A和 水头(h1 -h2)成正比与渗透路 径L成反比,即达西定律: Q=KA (h1 -h2 )/L 达西渗透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