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0分) 减A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②春风如酒,夏风如mng(),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2.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格内。(3分) 少年读书如隙中口月;中年读书如庭中口月;老年读书,如台上口月;皆以阅历之浅深, 为之所得之浅深耳。 A.玩 B.望 C.窥 3.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指哪三项传统文化活动?(2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A)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 极(B)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C)泛舟之妙境 A.琴心( B.手谈( C.泛舟( 4.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时令、季节的特定称谓,请你从中任选 个,具体指明其在农历中所代表的时间界限。(1分)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 夏季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选词: 时间: 5.清朝文学家张朝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副 写出对句。(2分)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 大于堿”。姑存之以俟异日。 选句: 对句: 注:以上题均节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彩》,特此说明
2017 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34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胸藏丘壑.( ),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②春风如酒,夏风如 míng( ),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2.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恰当的方格内。(3 分) 少年读书如隙中□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月;皆以阅历之浅深, 为之所得之浅深耳。 A.玩 B.望 C.窥 3.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指哪三项传统文化活动?(2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A)琴心..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 极(B)手谈..之妙境;“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二句,极(C)泛舟..之妙境。 A.琴心( ) B.手谈( ) C.泛舟( ) 4.下边文段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是我国传统节日、时令、季节的特定称谓,请你从中任选 一个,具体指明其在农历中所代表的时间界限。(1 分)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 夏季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选词: 时间: 5.清朝文学家张朝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副 写出对句。(2 分)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 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选句: 对句: 注:以上题均节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特此说明
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18分) 容美纪游(节选) ◆顾彩 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 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 百无一空國、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蝶。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綸°,走 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驟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 峰,东西则霁矣。云行时急闭则留云一片娃寶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 围。草中多獐麂,狎不避人,回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 里,石磴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嶂、长阳大部,建始、石 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 通“记”。②煜口:yuln光耀灿烂。③牖:y如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囁:jian 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度() 完() 策() 浴() 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分) (A)百无一空囗(B)走囗下方 (0)□少亭台为点缀耳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 分) 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分) 示例:鱼多山高
一、容美山水钟灵秀,古今风流任神游(18 分) 容美纪游(节选)① ◆顾彩 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 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 百无一空 A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㷍②,走 B 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 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 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 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 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 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 通“记”。②煜口:yùlún 光耀灿烂。③牖:yǒu 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礛:jiān 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度( ) 霁( ) 策( ) 浴( ) 7.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 分) (A)百无一空 (B)走 下方 (C) 少亭台为点缀耳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 分) ① ② ③ 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 分) 示例:鱼多 山高
④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2 分) 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分 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 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 喜发现一棵被遺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芭,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 子能让一代巨賈张賽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 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⑨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 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 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 浪花。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 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 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 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中,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 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 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 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渍表老。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 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彩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 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
① ② ③ ④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2 分) 二、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9 分) 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 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 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 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 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④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 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 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 浪花。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 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 30 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 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 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 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 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 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 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 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 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
种传奇 13.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14.“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2分)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活出 15.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2分) 16.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1分)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2分)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 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 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 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的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 竹使人口”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 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 如五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 “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拌,每做别的莱,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 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 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晴,把一道新莱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 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載:“笋十斤,燕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 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种传奇。 13.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 分) 14.“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2 分)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 ,活出 。 15.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2 分) 16.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1 分) 1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2 分)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 分)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 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 70 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 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 80 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 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 竹使人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 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 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 “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 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 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 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 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 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 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燝烤,可见环境或氛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 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 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树,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 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 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 就在眼前了 18.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个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2分) 19.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2分) 20.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2分) 21.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 住行中,遣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2分) 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2分)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分)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是楹 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 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 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區,前區是“听鸟说甚”,后區是“问花笑谁”。 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 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 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 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 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 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 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 平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 就在眼前了。 18.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2 分) 19.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2 分) 20.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2 分) 21.所谓的“真味”,就是于平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平素的衣食.. 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2 分) 2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2 分) 四、名胜楹联藏机趣,山水云月醉乾坤(13 分) 山水云月一沙鸥 ◆田宗伟 ①在幽默机趣的对句中抒发性灵、体悟人生,是典型中国文人的特殊生命情调。这是楹 联不同于一般名胜联语,或是寄兴托志,或是咏事抒怀,总要表达一种内在情绪。它往往只 是借助对联这种形式,以山水云月为依托,含蓄曲折地表达某种意兴或感受,同时也展现出 智力上的灵巧和聪慧,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②在昆明昙华寺院子里两殿门上各有一块匾,前匾是“听鸟说甚”,后匾是“问花笑谁”。 两匾相对,正好组成一副绝妙的对联。寥寥八字,机趣洋溢,禅味深长。河北作家雪泥在欣 赏此联时说:“仅于艺术而言,窃以为,(A)穿行于红尘,能够停下来,听鸟说甚,问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