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自贡市初2017届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1本试卷分第1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就。考试结来后,将试题卷和签题卡一并②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必须将答案 钟,满分150分 第丨卷(单项选择题共42分) 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惬(q论)意春(tn)噬 同捐前嫌(xin) B.充塞(se) 舷(xdn)窗大名典(ding)鼎 C.嗤(c)笑 魔爪(zhdo 磕磕绊(pdn)绊 D.悖谬(m0) 按捺(ni) 喇叭声咽(y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紧俏金壁辉煌不可名状 B.请黇 痛心疾首 眼花擦乱 C.驽钝 未雨绸缪 新陈带谢 D.份额 芳草萋萋 奄奄一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商家为何在频繁上黑榜后仍安之若素,这背后,违法成本低是一个主因 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 现在的乡村已今非昔比 C.千万不能死要面子,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面子真是一文不名。 D.机会主义盛行,渴望事半功倍的“捷径心态”,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潜滋暗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电子作为老牌央企,35岁以下员工占70%以上,是一群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 B.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行车绿色出行 C.通过阅读《格萨尔》这部文学巨著,使我了解了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 D.记者获悉,2017年第一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于4月24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出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 热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①展 了 精神风貌 ②油然地生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③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 ④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 下列有关作家 B.①④③②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的《因绿记》是一篇优美的打情散文 B.宋濂,明代散文家。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的赠序。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荷马史诗指古希腊两部著名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行吟诗人荷马所作。 二、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银河系中栖息着数干亿颗恒星,它们彼此差异极大,这种差异部分源于它的庞大 每 颗肉眼能见的恒星,包括太阳,都是它的成员。银河系是如此巨大,太阳绕其中心运行一周 需要2.3亿年。设想一位天文学家用1厘米代表日地距离来绘制银河系图,他将需要一张比整 地球大得多的纸才能完全包容银河系。在这张图上,银河系中心到太阳的距离是17万千米, 相当于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实际距离27万光年。 甚至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也不足以描速银河系的大小,因为太阳离银河系边缘比离 银河系中心更远。包含太阳在内的银河系盘体叫做银盘,它是银河系中呈烙饼状的明亮部分 它含有旋骨,使得在银河系外的观测者看来,银河系就像一架玩具风车。银盘边蟑到其中心 大约6.5万光年,所以银盘的直径约13万光年。但银盘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有些不属于银 盘的恒星,还远在它的外边。 在这些遥远恒星之外,银河系统治着一个范围超过百万光年的王国。至少有10个比银河 系小的星系在围绕银河系运动,如同一群卫星绕一个大行星运动。这些伴星系是受银河系万 有引力控制的银河王国的属地。其中最大也最著名的两个是含数十亿颗恒星的大、小麦哲伦 云,而银河王国的最遥远前哨基地则是离银心约89万光年的一个仅有几百万颗恒星的矮星系。 (节选自〔美〕肯·克罗斯韦尔《走马观花看银河》,有删改) 7.下列不能说明“银河系是如此巨大”的一项是 A.如果用1厘米代表目地距离来绘制银河系图,需要的纸将比整个地球大得多。 B.太阳到银河系中心有27万光年,而太阳到银河系边缘距离更远。 C.包含太阳在内的银河系盘体叫做银盘,它是银河系中呈烙饼状的明亮部分。 D.银河系统治范围超过百万光年,至少有10个伴星系在围绕它运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源于它的庞大”用“部分”来界定影响银河系恒星差异的因素,用语准确。 B.“银河系就像一架玩具风车”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银盘的形状,说明形象生动。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k议,提出搬走两 C.“有些不属于银盘的恒星,还远在它的外边”中的“它”指代的是银盘。 D.本文依次从太阳、银盘、伴星系的角度说明银河系的巨大,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 ①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 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踺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 的主要内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人 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 喜欢传统文化,当然是必要的 ③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还在于应该学什么、怎 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然而,大潮之中,泥沙俱下,一方面,传统 文化国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另一方面是推广者、教育者在具体操作中的偏误 ④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固然有教导人严于律己、敬亲尊师的一面,但也有 强调绝对服从、愚忠愚孝的一面。古诗词数量庞大,不知凡几,情怀高黯、意境开阔的佳作 当然不少,但无病呻吟、阁艳情的作品就不合孩子学习。传统民俗中,有很多老祖宗留 下来的讲究,其中有很多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学习”,流于哗众取宽和形式主 义,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重表而不重里,重仅式而轻内涵,有追 逐热点之心,无真诚教导之意,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形成风潮,但风潮,终有退去的时候。英语成了热门,大家 都拼命学英语;诗词火了,不少人又开始背诵诗词;更有甚者,国学热中,有人将国学与升 学挂起钩来,使它变成了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是功利 而短视的 ⑥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照搬照套,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真加以鉴别,在发展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 学习也不是一场“运动”,更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氯国 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 ⑦唯其如此,才可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血脉中继续滔滔奔流。 ⑧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已经下课,但传统文化的大课堂还在进行。希望它不仅是“第 一课”,也是日常课;不仅是“泛读课”,也是“精品课”;不仅是“课内课”,也是“生活课”。 它其实也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一门共同的课程。(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宋詹)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小学教育加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喜欢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 B.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C.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 D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酒滔奔流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10下列不属于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些学校将传统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 没有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 上海一 C.具体操作流于形式、晔众取完,重表不重里。 千学第一课 D.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容易出现跟风现象。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两段引出论题 教育中加 :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 小就熟悉 B.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大潮中,泥沙俱下 C.第六、七段指出了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的统分最后一段发出呼吁,提出了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等主张。 怎么学。近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但也有 愚公移山 开阔的佳作 多老祖宗留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宽和形武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门,大家 者三夫,叩石垦壤,其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国学与升 易节,始一反焉 是功利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从之,其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以应 氛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疲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 L成部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杂然相许 父是“ B.始一反焉 始:开始。 活课 固不可彻 彻:通,贯通 詹) D.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 B.山北之塞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汝之不惠 文试第4页
A.愚公敢想敢做。苦于太行、王励的阻塞,他召集家人商议,提出能走两座大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愚公谋划周到。面对如何处置土石的问题,他成竹在胸,提出奶到海边上、隐土北 C.愚公信念坚定。叟的阻止,他回答,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终有被铲平的一天。 D.愚公感动天地。天帝也波愚公的诚心感动,他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 文学 第‖卷(共108分) 注意事项 判断题、多项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指示的位置,按题目要求规范填涂; 主观性试题,必须使用0.5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区城内作答。答在本试 蔗的液 卷上无效 大衣 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翻译(6分) 15.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7题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5分) (1)词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劈头质问开篇,传达出无尽悲愁。 (2)“往事知多少”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沉重感慨 (3)“又东风”,描写又一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 (5)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17.词的下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 情?(4分) (三)歌写名句名篇(5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