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级知识点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闭环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采用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实现系统极点配置。 系统镇定的定义与实现。 前馈补偿解耦。 状态反馈解耦。 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与降维状态观测器。 3.三级知识点 滑模控制器的改进及其实现。 前馈补偻解耦与状态反馈解耦的设计步骤。 状态观测器的实现。 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反馈矩阵G的设计。 降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过程。 闭环系统的分离性原理。 全维状态观测器与降维状态观测器的系统结构图。 【学习重点】 1.状态反馈的意义。 2.状态反馈对原系统能观测性及能控性的影响。 【学习难点】 1.状态反馈的作用。 2.状态反馈的设计。 3.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有课堂讲授法、专题研讨、案例教学。通过专题讨 论,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们结合理论知识实现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的控制 系统设计。 -33
—33— 2. 二级知识点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闭环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采用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实现系统极点配置。 系统镇定的定义与实现。 前馈补偿解耦。 状态反馈解耦。 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与降维状态观测器。 3. 三级知识点 滑模控制器的改进及其实现。 前馈补偿解耦与状态反馈解耦的设计步骤。 状态观测器的实现。 全维状态观测器的反馈矩阵 G 的设计。 降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过程。 闭环系统的分离性原理。 全维状态观测器与降维状态观测器的系统结构图。 【学习重点】 1.状态反馈的意义。 2.状态反馈对原系统能观测性及能控性的影响。 【学习难点】 1.状态反馈的作用。 2.状态反馈的设计。 3.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有课堂讲授法、专题研讨、案例教学。通过专题讨 论,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们结合理论知识实现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的控制 系统设计
五、课程考核 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勤综合考量。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是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本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采 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学生访谈、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 七、课程资源 (一)建议选用教材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6. (二)主要参考书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科学出版社,2015.3. [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3]张嗣瀛、高立群.现代控制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俞立.现代控制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三)其它课程资源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 执笔人:崔明月 参与人:刘红钊,吕晓东 课程负责人:崔明月 审核人(系/教研室主任):郑扬冰 审定人(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韩桂全 2020年11月 一34
—34— 五、课程考核 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勤综合考量。 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是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本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采 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学生访谈、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 七、课程资源 (一)建议选用教材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第 3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 6 版).科学出版社,2015. 3. [2]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0. [3] 张嗣瀛、高立群.现代控制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俞立.现代控制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三)其它课程资源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 执笔人:崔明月 参与人:刘红钊,吕晓东 课程负责人:崔明月 审核人(系/教研室主任):郑扬冰 审定人(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韩桂全 2020 年 11 月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电机及电力拖动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al Machines and Drives 课程代码:69010204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程/必修课 -35-
—35—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电机及电力拖动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al Machines and Drives 课程代码:69010204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学时:90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修读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课内实验(实践):6个实验项目共18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电机及拖动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国家前沿科技行业的爱国热 情,掌握电机拖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支撑毕业要求1、3】 2.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各种电机的功能、特点及应 用:【支撑毕业要求1、3】 3.培养学生运用电机及拖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 2、3】 4.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深化专业理论,增强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电机及拖动系 统的分析设计、仿真、安装与调试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2、3】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工程科学的工其用 电机与动工柱问题的表迷 课程目标1 上提资 法分新电机及抗动城复工问 分析电机及拖功领域复工柱问题,形成深刻认 课程目标2 变压器 -36
—36—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学时:90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修读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课内实验(实践):6个实验项目共18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电机及拖动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国家前沿科技行业的爱国热 情,掌握电机拖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支撑毕业要求 1、3】 2.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各种电机的功能、特点及应 用;【支撑毕业要求 1、3】 3.培养学生运用电机及拖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1、 2、3】 4.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深化专业理论,增强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电机及拖动系 统的分析设计、仿真、安装与调试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1、2、3】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 于电机与拖动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掌握基本的电机及电力拖动工程基础知识,包括 直流电机原理、变压器原理、交流电机原理、电力拖 动系统的基础知识等,能够应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分析电机及拖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够应用数理和工程基本原理,结合文献调研结 果,分析电机及拖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形成深刻认 识并得出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2 1.工程知识 4.研究 1-2 掌握基本的电机及电力拖动工程基础知识,包括 直流电机原理、变压器原理、交流电机原理、电力拖 动系统的基础知识等,能够应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分析电机及拖动顿城复张工程阿题: 十能奶来用正瑞的方法对电视发花动系玩和头的各 特性、信 指标祥征 课程周标2 2风舞凳折 分析电机及拖动领城复杂工程何题,形减深刻认 开出有效结论: 种特性、信息和指标特征等连行研究和实登验证: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猫路 讲授、专规研计 程目标1、2 6 第二章流电机 讲投 联程目际1、2 12 第三章李压器 讲投 课程目标1,2.3 第四章并步吧机 讲 深程百标1,2,3,4 16 第五草同电机 程国标1、2,3、 第六章电力动系玩 动力学基础 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3、4 6 第七章直流电动机的 电力施动 讲投 课程目标1、2、3 10 第八章三相交流电动 机的电力控动 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1、2、3 8 实验一直流电机认识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3、4 3 实验 实险二直流他励电动 机实验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3、4 实验三单相变压器实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3、4 实验四三相变压器实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3、4 实验五三相鼠笼异梦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3、4 3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实验六三相同步发电 小组实路 课程目标3、4 3 机的运行特性 -37
—37— 法分析电机及拖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4-1 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对电机及拖动系统相关的各 种特性、信息和指标特征等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课程目标 2 2.问题分析 4.研究 2-3 能够应用数理和工程基本原理,结合文献调研结 果,分析电机及拖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形成深刻认 识并得出有效结论。 4-1 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对电机及拖动系统相关的各 种特性、信息和指标特征等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磁路 讲授、专题研讨 课程目标 1、2 6 第二章 直流电机 讲授 课程目标 1、2 12 第三章 变压器 讲授 课程目标 1、2、3 6 第四章 异步电机 讲授 课程目标 1、2、3、4 16 第五章 同步电机 讲授 课程目标 1、2、3、4 8 第六章 电力拖动系统 动力学基础 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 1、2、3、4 6 第七章 直流电动机的 电力拖动 讲授 课程目标 1、2、3 10 第八章 三相交流电动 机的电力拖动 讲授、分组讨论 课程目标 1、2、3 8 实验一 直流电机认识 实验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 实验二 直流他励电动 机实验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 实验三 单相变压器实 验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 实验四 三相变压器实 验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 实验五 三相鼠笼异步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 实验六 三相同步发电 机的运行特性 小组实验 课程目标 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