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一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4年·内存延迟线或磁芯·外存纸带、卡片或磁带·工作速度几千~一万次/秒·软件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应用科学计算·代表机型ENIAC·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2016/11/29
2016/11/29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4年) • 内 存 延迟线或磁芯 • 外 存 纸带、卡片或磁带 • 工作速度 几千~一万次/秒 • 软 件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 应 用 科学计算 • 代表机型 ENIAC • 特 点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第二代一晶体管计算机(1954一1964年)·物理元件晶体管·内存磁芯·外存磁带或磁盘·工作速度几十万次/秒人类第一只晶体管(真空二极管)1947·软件高级算法语言·应用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TRADIC,1953·代表机型IBM7000系列·优点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2016/11/29
2016/11/29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4—1964年) • 物理元件 晶体管 • 内 存 磁芯 •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 工作速度 几十万次/秒 •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 • 应 用 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 代表机型 IBM 7000 系列 • 优 点 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 计算机TRADIC,1953 人类第一只晶体管 (真空二极管),1947
第三代一集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一1970年)·物理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硅)·内存半导体存储器·外存磁带或磁盘·工作速度几十万~几百万次/秒·软件高级算法语言、操作系统·应、用计算、管理及控制·代表机型IBMSystem/360·优点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寿命更长IBMSystem/360大型机·发展特点计算机设计出现了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局面2016/11/29
2016/11/29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 年) • 物理元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硅) • 内 存 半导体存储器 • 外 存 磁带或磁盘 • 工作速度 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操作系统 • 应 用 计算、管理及控制 • 代表机型 IBM System /360 • 优 点 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 发展特点 计算机设计出现了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局面 IBM System/360 大型机
第四代一一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物理元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能力增长一倍·内存半导体存储器·外存磁盘和光盘·工作速度几百万~几千万次/秒·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寿征IBM宣布制造出首款配置了功能性晶体管的7nm(纳米)节点测试芯片,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芯片。该项技术由IBM、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三星及纽约州立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完成招◆7纳米的晶体管尺寸大约只是单个红细胞的千分之一VLSI芯片及其封装的内部电路四代计算机一个人计算机,19812016/11/29
2016/11/29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 物理元件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内 存 半导体存储器 • 外 存 磁盘和光盘 • 工作速度 几百万~几千万次/秒 • 软 件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 应 用 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 第四代计算机—个人计算机,1981 VLSI芯片及其封装的内部电路 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能力增长一倍 IBM宣布制造出首款配置了功能性晶体 管的7nm(纳米)节点测试芯片,这是迄 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芯片。 该项技术由IBM、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 有限公司、三星及纽约州立大学纳米科学 与工程学院合作完成。 7 纳米的晶体管尺寸大约只是单个红细 胞的千分之一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类型时间代表机型重要意义电子管计算机1958-1964年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5—1972年主要用于两弹试验晶体管计算机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109丙1973年1974年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DJS-130掌握集成电路小型机技术20世纪801977年微型计算机DJS-050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初我国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1983年银河-I巨型机的标志1985年长城0520CH微机系列微机产业化的里程碑1992年起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20世纪801993年起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年代中期我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已经处于世大规模超大规模集1999年神威I超级计算机至今界领先地位成电路计算机2009年起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2010年起星云超级计算机2001年起“龙芯”微处理器芯片及其系列我国第一款通用CPU芯片2016/11/29
2016/11/29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类型 时间 代表机型 重要意义 电子管计算机 1958—1964年 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1965—1972年 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109丙 主要用于两弹试验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3年— 20世纪80 年代初 1974年 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DJS-130 掌握集成电路小型机技术 1977年 微型计算机DJS-050 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83年 银河-I巨型机 我国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 的标志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计算机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至今 1985年 长城0520CH微机 系列微机产业化的里程碑 1992年起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我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已经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 1993年起 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 1999年 神威I超级计算机 2009年起 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 2010年起 星云超级计算机 2001年起 “龙芯”微处理器芯片及其系列 我国第一款通用CPU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