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 1.这三件事,正好是三次机缘,使我有幸与鲁迅先生有了一面之 缘。但通常的写法,都是对“一面”写一次,但文章却突破常规 写了三次。请用一一线画出三处描写的“一面”的文字,读读 看看作者抓住哪些细节来描写的,在页边作简略批注。 参考: 第3段 抓住体态(瘦)、年龄(五十上下)、穿着(牙黄的长衫)、举 动(嘴里咬着一枝烟)来写。 第18段 抓住面色(黄里带白),体态(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约 莫一寸长),胡须(好像浓墨写得隶体一字)来写 第31段 同上。 2这些细节描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共同点一一瘦 不同点一一描写角度不同 第3段:远观 第18段:近看 第31段:细描 3.这三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编排的?在构思上有什么 特点? 参考: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 照片式的构思艺术。 启示: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 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 3.一个“瘦”字,体现了鲁迅什么个性特点? 参考:“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 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 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一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 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四、烘云托月 1.然而,这些照片又是由什么纽带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再读课文, 寻找其中的创作技巧 参考:内山老板的热情服务:“我”的心理活动。 2重点阅读5-16段,分析内山老板的个性特点。 参考:开朗、热情、同情中国:他与鲁迅先生的交谈声中“夹杂 着非日本的东西”。这些都给作者以好感。当我迫于钱少而买不 起《毁灭》时,他非但没有嘲笑,反而巧妙的引出了鲁迅,所以 本质里还藏着质朴的个性 3.内山老板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一是由内山老板自然而巧妙地引出鲁迅先生;二是作为陪 衬人物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这儿,鲁迅是“月”(中心人
三、外貌描写 1.这三件事,正好是三次机缘,使我有幸与鲁迅先生有了一面之 缘。但通常的写法,都是对“一面”写一次,但文章却突破常规, 写了三次。请用——线画出三处描写的“一面”的文字,读读, 看看作者抓住哪些细节来描写的,在页边作简略批注。 参考: 第 3 段—— 抓住体态(瘦)、年龄(五十上下)、穿着(牙黄的长衫)、举 动(嘴里咬着一枝烟)来写。 第 18 段—— 抓住面色(黄里带白),体态(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约 莫一寸长),胡须(好像浓墨写得隶体一字)来写。 第 31 段—— 同上。 2.这些细节描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共同点——瘦。 不同点——描写角度不同 第 3 段: 远观 第 18 段:近看 第 31 段:细描 3.这三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编排的?在构思上有什么 特点? 参考: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 照片式的构思艺术。 启示: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 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 意。 3.一个“瘦”字,体现了鲁迅什么个性特点? 参考:“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 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 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 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四、烘云托月 1.然而,这些照片又是由什么纽带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再读课文, 寻找其中的创作技巧。 参考:内山老板的热情服务;“我”的心理活动。 2.重点阅读 5-16 段,分析内山老板的个性特点。 参考:开朗、热情、同情中国;他与鲁迅先生的交谈声中“夹杂 着非日本的东西”。这些都给作者以好感。当我迫于钱少而买不 起《毁灭》时,他非但没有嘲笑,反而巧妙的引出了鲁迅,所以 本质里还藏着质朴的个性。 3.内山老板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一是由内山老板自然而巧妙地引出鲁迅先生;二是作为陪 衬人物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这儿,鲁迅是“月”(中心人
物),内山是“云 云托月,以内山的美好个性衬托鲁迅的 善意、宽厚,可谓以美衬美。 A.找到文章重点描写“我”的内在心理的句段,朗读并揣摩 我”的内心情感,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 第2段:“我已经困软地像一团棉花。 第16段:我真踌躇起来 第19段:那种正直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第35段: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第38-42段:全部。 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贫困遭际、想买书 又无钱买书的窘迫;更多地则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热爱劳 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角度讲,“我”的内心情感,在文章中也起到了烘云托月 的作用,使鲁迅这个形象更加饱满起来。 5.对中心人物进行渲染烘托,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开展。找出 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它们的艺术效果。 参考:2、3、5、38,这些描写,有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社会环境 的悲惨,但正是这些坏环境,反衬出鲁迅形象的光辉来。 6.小结:当我们对中心人物的正面描写较为苍白时,我们可以尝 试借助于侧面描写,是中心人物生动、丰满起来,真正达到“烘 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 了解,用他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参考:“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 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 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 和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 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 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文章中还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品味,请找出你认为写 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课本上做出批注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 的手里一一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物),内山是“云”,一云托月,以内山的美好个性衬托鲁迅的 善意、宽厚,可谓以美衬美。 4.找到文章重点描写“我”的内在心理的句段,朗读并揣摩 “我”的内心情感,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 第 2 段:“我已经困软地像一团棉花。” 第 16 段:我真踌躇起来: 第 19 段:那种正直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第 35 段: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第 38-42 段:全部。 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贫困遭际、想买书 又无钱买书的窘迫;更多地则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热爱劳 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角度讲,“我”的内心情感,在文章中也起到了烘云托月 的作用,使鲁迅这个形象更加饱满起来。 5.对中心人物进行渲染烘托,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开展。找出 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它们的艺术效果。 参考:2、3、5、38.这些描写,有自然环境的恶劣,有社会环境 的悲惨,但正是这些坏环境,反衬出鲁迅形象的光辉来。 6.小结:当我们对中心人物的正面描写较为苍白时,我们可以尝 试借助于侧面描写,是中心人物生动、丰满起来,真正达到“烘 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教 学 反 思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 了解,用他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参考:“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 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 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 和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 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 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文章中还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品味,请找出你认为写 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课本上做出批注。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 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