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课时教学计划 (教案)程序设计(Programming)刘财兴 肖磊 陈湘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说明1:本教案适用下面两种学时情况:1)64学时(上课36学时/上机28学时)2)80学时(上课56学时/上机24学时)第一次课:2学时内容:“第一章:概述"之S1.1C语言的发展历史与特点、S1.2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s1.3C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s1.4常用数学库函数教学目的了解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C语言的特点;2.了解简单C程序的编写;3.理解C程序书写的一些规定;4.掌握TC环境下C程序的上机步骤;了解常用数学库函数。正确编写C程序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上机步骤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禾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教学过程:六、[引信](约5分钟,语言表述)介绍《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讲述高级计算机语言及结构化程序设计含义,引入具体内容的学习。I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约5分钟,)1.说明C语言的产生2.说明C语言与UNIX的关系;IC语言的特点(约10分钟,学生阅读,ppt文档结合讲解)1.逐条解释C语言的特点;2.说明C语言的强大功能;I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main函数;2.格式输入/输出函数;3.标识符;4.用户自定义函数;
华南农业大学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程序设计 (Programming) 刘财兴 肖磊 陈湘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说明1:本教案适用下面两种学时情况: 1)64学时(上课36学时/上机28学时) 2)80学时(上课56学时/上机24学时) 第一次课:2学时 内容:"第一章:概述"之——§1.1 C语言的发展历史与特点、§1.2 C语言程 序的基本结构、§1.3 C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1.4 常用数学库函数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C语言的特点; 2. 了解简单C程序的编写; 3. 理解C程序书写的一些规定; 4. 掌握TC环境下C程序的上机步骤; 5. 了解常用数学库函数。 二、教学重点:正确编写C程序 三、教学难点:上机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引言]: (约5分钟,语言表述) 介绍《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讲述高级计算机语言及结构化程序设计 含义,引入具体内容的学习。 l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约5分钟,) 1. 说明C语言的产生; 2. 说明C语言与UNIX的关系; l C语言的特点 (约10分钟,学生阅读,ppt文档结合讲解) 1. 逐条解释C语言的特点; 2. 说明C语言的强大功能; l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 main函数; 2. 格式输入/输出函数; 3. 标识符; 4. 用户自定义函数;
5.表达式-算术表达式;6. 注释;7. 程序书写习惯;IC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说明上机的一般步骤,解释上机流程图;2.说明TC2.0系统的安装,简单的使用。3.在TC集成环境中演示前面讲过的简单C程序,并解释存盘、编译、运行、看结果,加载等操作命令的作用I常用数学库函数(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演示教材上的举例程序并分析输出的结果七、课程小结:(约5分钟,语言表述)八、布置作业:P131.13-1.16第二次课:2学时内容:“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之-S2.1C语言的数据类型、S2.2常量、s2.3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s2.4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s2.5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一、教学目的:1.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2.掌握常量的表示方法;3.理解并掌握变量的使用方法4.理解并掌握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的方法;。掌握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方法。一楼教学重点:营常量与变量的用法三教学难点: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六、教学过程IC语言的数据类型(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一切都是数字。“世界是由数构成的”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1. C语言的数据类型分类;2.基本数据类型;1常量(约1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常量的概念12. 数常量;3.字符与字符串常量I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约2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变量的概念2.变量的属性;3.变量名、地址和值之间的关系;4基本数据类型1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约1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变量定义的方法;2.变量初始化的作用、变量初始化的方法1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5. 表达式-算术表达式; 6. 注释; 7. 程序书写习惯; l C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 (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 说明上机的一般步骤,解释上机流程图; 2. 说明TC2.0系统的安装,简单的使用。 3. 在TC集成环境中演示前面讲过的简单C程序,并解释存盘、编译、运行、看结果,加载等操 作命令的作用 l 常用数学库函数 (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演示教材上的举例程序并分析输出的结果; 七、课程小结: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八、布置作业:P13 1.13-1.16 第二次课:2学时 内容:"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之——§2.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2.2 常 量、§2.3 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2.4 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 §2.5 数值型数据 间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的: 1.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 2.掌握常量的表示方法; 3.理解并掌握变量的使用方法; 4.理解并掌握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的方法; 5.掌握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常量与变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l C语言的数据类型 (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说——"一切都是数字。""世界是由数构成的" 1.C语言的数据类型分类; 2.基本数据类型; l 常量 (约1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常量的概念 2.数常量; 3.字符与字符串常量; l 变量及基本数据类型 (约2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变量的概念; 2.变量的属性; 3.变量名、地址和值之间的关系; 4.基本数据类型; l 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 (约1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变量定义的方法; 2.变量初始化的作用; 3.变量初始化的方法; l 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顺序;2.算术表达式运算举例;3.变量初始化的方法;七、课程小结:(约10分钟,语言表述)八、布置作业:P222.1-2.15第三次课:2学时内容:“第三章:运算与运算表达式"之--83.1算术运算、83.2赋值运算、$3.3关系运算、$3.4逻辑运算$3.5条件运算$3.6逗号运算$3.7强制类型转换运算一、教学目的:1.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方向;2.了解数学公式与运算表达式的差别;3.掌握书写正确的运算表达式的方法;4.掌握运算表达式的正确求解步骤;5.初步掌握使用运算表达式表示条件教学重点:掌握书写和求解运算表达式。二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运算表达式表示各种条件。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五、楼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软件、投影仪六、教学过程:[引 C语言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运算,运算的分类也有多种。1算术运算(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算术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算术表达式的运算;1赋值运算(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赋值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赋值表达式的运算;3.赋值运算是"左值运算”(Lvalue)即左边必须为变量1关系运算(约2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关系表达式的运算;3.关系表达式的结果;4..关系表达式表示条件;1逻辑运算(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 i逻辑表达式的运算3.如何判断一个量是否为"真"3.逻辑运算的"短路原则"4.逻辑表达式可以表示"复合条件";1条件运算(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条件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条件表达式的运算规则;3.条件表达式的结果类型1逗号运算(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顺序; 2.算术表达式运算举例; 3.变量初始化的方法; 七、课程小结: (约10分钟,语言表述) 八、布置作业:P22 2.1- 2.15 第三次课:2学时 内容:"第三章:运算与运算表达式"之——§3.1 算术运算、 §3.2 赋值运 算、§3.3 关系运算、§3.4 逻辑运算 §3.5 条件运算§3.6 逗号运算 §3.7 强制 类型转换运算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方向; 2.了解数学公式与运算表达式的差别; 3.掌握书写正确的运算表达式的方法; 4.掌握运算表达式的正确求解步骤; 5.初步掌握使用运算表达式表示条件。 二、教学重点:掌握书写和求解运算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运算表达式表示各种条件。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引言] C语言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运算,运算的分类也有多种。 l 算术运算 (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算术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算术表达式的运算; l 赋值运算 (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赋值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赋值表达式的运算; 3.赋值运算是"左值运算"(Lvalue)即左边必须为变量 l 关系运算 (约2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关系表达式的运算; 3.关系表达式的结果; 4.关系表达式表示条件; l 逻辑运算 (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逻辑表达式的运算; 3.如何判断一个量是否为"真"; 3.逻辑运算的"短路原则" 4.逻辑表达式可以表示"复合条件"; l 条件运算 (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条件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条件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3.条件表达式的结果类型; l 逗号运算 (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逗号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2.逗号表达式的运算规则;3.区分逗号作分隔符与运算符;I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能够系统自动转换,为何还需要强制转换?2.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3.强制类型转换为何是一时性转换"?(约5分钟,语言表述)七、课程小结八、布置作业:P333.17--3.21第四次课:2学时内容:"第四章:C程序的流程控制"之一s4.1算法、$4.2C语句概述、$4.3"条件分支"之--$4.3.1if~else分支s4.3.2if分支一、教学目的,了解算法的基本知识2.理解并掌握算法的流程图、N-S图的表示方法;3. 理解三种基本结构的概念;4.了解三种基本结构的C语句的表示;5.理解并掌握ifelse分支和if分支教学重点::三种基本结构、流程图、N-S流程图二教学难点:流程图、N-S流程图四、李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教学方法:禾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六、教学过程1算法(约4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算法的概念;12.算法的特性;3.算法的表示4.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循环;5.3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和N-S图的画法;6.三种基本结构的共同特点。IC语句概述(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C语言语句的分类,2.流程控制语句;3..顺序结构表示程序的执行的前后顺序,没有专门的控制语句对应。1条件分支(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条件分支的概念2. if~else分支、流程图形式及程序形式;3.字母大小写转换程序实现4.i份支、流程图形式及程序形式;5.借助中间变量的数据交换程序实现。七、课程小结:(约5分钟,语言表述)八、布置作业:P584.14.2第五次课:2学时
1.逗号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2.逗号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3.区分逗号作分隔符与运算符; l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 (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能够系统自动转换,为何还需要强制转换? 2.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及其优先级、结合方向; 3.强制类型转换为何是"一时性转换"? 七、课程小结: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八、布置作业:P33 3.17-3.21 第四次课:2学时 内容:"第四章:C程序的流程控制"之—§4.1算法、§4.2 C语句概述、§4.3 "条件分支"之-§4.3.1 if~else分支 §4.3.2 if分支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算法的基本知识; 2.理解并掌握算法的流程图、N-S图的表示方法; 3.理解三种基本结构的概念; 4.了解三种基本结构的C语句的表示; 5.理解并掌握if~else分支和if分支 二、教学重点:三种基本结构、流程图、N-S流程图 三、教学难点:流程图、N-S流程图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l 算法 (约4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特性; 3.算法的表示; 4.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循环; 5.三种基本结构的流程图和N-S图的画法; 6.三种基本结构的共同特点。 l C语句概述 (约1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C语言语句的分类; 2.流程控制语句; 3.顺序结构表示程序的执行的前后顺序,没有专门的控制语句对应。 l 条件分支 (约3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条件分支的概念; 2.if~else分支、流程图形式及程序形式; 3.字母大小写转换程序实现; 4.if分支、流程图形式及程序形式; 5.借助中间变量的数据交换程序实现。 七、课程小结: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八、布置作业:P58 4.1 4.2 第五次课:2学时
内容:“第四章:C程序的流程控制"之"S4.3条件分支"之--$4.3.3条件分支嵌套、S4.3.4elseif结构s4.4多分支选择(switch~case)一、教学目的理解条件分支嵌套的概念;掌握else配对原则;2.3.理解else if结构中else所表示的条件;4.掌握else if结构表示多分支的方法;5.理解并掌握switch~case多分支选择。二、教学重点:多分支选择教学难点:eelse配对,case分量的设计-四、李教学方法:禾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软件、投影仪六、教学过程1条件分支嵌套(约4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条件分支嵌套的概念;2.字母、数字的条件表示3.else配对原则;4.不能企图用书写格式体现的逻辑关系去规定程序执行的逻辑;5. else if结构程序形式、流程图形式;6.程序举例4.5,分析else if结构中else表示的条件。I多分支选择(switch~case)(约4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elseif结构实现多分支的不足;2.switch~case的结构程序实现、流程图形式3.区分switch~case的结构中的两类表达式;4.多分支程序的实现中如何确定case分量?5.在switch~case的结构中break的作用;七、课程小结:(约5分钟,语言表述)八、布置作业:P594.3/4.4/4.5第六次课:2学时内容:“第四章:循环结构"之s4.5.1while循环s4.5.2do~while循环、s4.5.3for循环、4.5.4if~goto循环一、教学目的:1.理解循环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循环形式;2.3.理解并掌握各种循环结构程序形式、流程图画的方法;4学会分析循环的执行过程循环的结构、循环的执行过程一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循环条件的设计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软件、投影仪六、教学过程「循环结构(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1.循环的概念;2.循环的分类Iwhile循环(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内容:"第四章:C程序的流程控制"之——"§4.3 条件分支"之-§4.3.3 条件 分支嵌套、§4.3.4 else if结构 §4.4 多分支选择(switch~case)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条件分支嵌套的概念; 2.掌握else配对原则; 3.理解else if结构中else所表示的条件; 4.掌握else if结构表示多分支的方法; 5.理解并掌握switch~case多分支选择。 二、教学重点:多分支选择 三、教学难点:else配对,case分量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l 条件分支嵌套 (约4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条件分支嵌套的概念; 2.字母、数字的条件表示; 3.else配对原则; 4.不能企图用书写格式体现的逻辑关系去规定程序执行的逻辑; 5.else if结构程序形式、流程图形式; 6.程序举例4.5,分析else if结构中else表示的条件。 l 多分支选择(switch~case) (约4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else if结构实现多分支的不足; 2.switch~case的结构程序实现、流程图形式; 3.区分switch~case的结构中的两类表达式; 4.多分支程序的实现中如何确定case分量? 5.在switch~case的结构中break的作用; 七、课程小结: (约5分钟,语言表述) 八、布置作业:P59 4.3/ 4.4/ 4.5 第六次课:2学时 内容:"第四章:循环结构"之——§4.5.1 while循环 §4.5.2 do~while循环、 §4.5.3 for循环、§4.5.4 if~goto循环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循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循环形式; 3.理解并掌握各种循环结构程序形式、流程图画的方法; 4.学会分析循环的执行过程; 二、教学重点:循环的结构、循环的执行过程 三、教学难点:循环条件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利用ppt文档及课本讲解 五、教学用具:黑板、计算机及Powerpoint软件、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l 循环结构 (约5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 1.循环的概念; 2.循环的分类; l while循环 (约20分钟,ppt文档结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