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 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 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 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柬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 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 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 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 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 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 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 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 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 约東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 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①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 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6.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2分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 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 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 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 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答案】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 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 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 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 ——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 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 4 千克铀燃料或 1000 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 0.03 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 300 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 45 万亿吨氘,它 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 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 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 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 3 倍,占地面积有 60 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 约束在体积达 837 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 50 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 500 秒。 50 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 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 2016 年 5 月 7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6.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2 分)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 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 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 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 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答案】
16.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答出两点即给满分,共 2分) 17.B(2分) 【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的概括能力.说明文要注意每段的中心句,一般中心句在毎段的开 头位置,依据题干要求,不难找到中心句,“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说明了所 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 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氨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说明了清洁无 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用了“约”词,准确地说明了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 量,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否则显得太绝对化。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第18-20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 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 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 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勺、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 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 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 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 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甲】。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 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 暴自弃;基础妤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 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16.①清洁无害;②产生的能量巨大;③所使用的燃料蕴藏丰富。(答出两点即给满分,共 2 分) 17.B(2 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二)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第 18—20 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 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 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 1000 万字的 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 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 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 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二要 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甲】。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 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 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 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