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基本概念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子、分子 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移动,但它们 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 对位移并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磁化:是指在物质中形成了成对的N、S磁极 三、电荷—磁极,电荷量—磁极强度 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个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表达式 相似。所不同的是公式中一个有真空介电常数En,一个为真 空磁导率μ
7.1 基本概念 一、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子、分子、 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移动,但它们 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 对位移并使其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二、磁化:是指在物质中形成了成对的N、S磁极。 三、电荷——磁极,电荷量——磁极强度 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个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表达式 相似。所不同的是公式中一个有真空介电常数o ,一个为真 空磁导率 o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 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 形成一个偶极子 q 电偶极矩μ:μ=ql 磁矩:将磁极强度为qn、相距为L 的磁极对置于磁场强度H中,为达 偶极子 到与磁场平行,该磁极对要受到 磁场力F的作用,在转矩 T= LqmHsin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该式中的系数qn定义为磁矩 磁偶:具有磁矩的磁极对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 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 形成一个偶极子 电偶极矩 :=ql 磁矩:将磁极强度为qm、相距为L 的磁极对置于磁场强度H中,为达 到与磁场平行,该磁极对要受到 磁场力F的作用,在转矩 T=LqmHsin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该式中的系数qmL定义为磁矩。 Mi= qmL 磁偶:具有磁矩的磁极对 -q +q l E 偶极子 -qmH qmH S N
极化强度P磁化强度M (单位体积中的偶极矩或磁 偶矩,表征材料被极化或磁 化的能力。) 也可用环行电流描述磁矩M 的定义:M=I△S 磁矩 (I:为环形电流,△S: 封闭环形的面积)
磁矩 极化强度P——磁化强度M (单位体积中的偶极矩或磁 偶矩,表征材料被极化或磁 化的能力。) 也可用环行电流描述磁矩M 的定义 :M=IS ( I:为环形电流, S: 封闭环形的面积)
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荷的运动。 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对于电子,无论是轨道运 动还是自旋运动,都会产生磁矩,原子核也会产生 磁矩,但该磁矩很小,因此磁及磁现象的根源主要 是电子的运动。 电子运动不能完全抵消的原子的原子具有磁矩
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荷的运动。 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对于电子,无论是轨道运 动还是自旋运动,都会产生磁矩,原子核也会产生 磁矩,但该磁矩很小,因此磁及磁现象的根源主要 是电子的运动。 电子运动不能完全抵消的原子的原子具有磁矩
极化强度P:P=cnXE(xe:电极化率) 磁化强度M=∑mV=xH(x:磁化率) 如图:有F=BI 外磁场H 电流 力F(罗仑兹力)
极化强度P: P= o eE ( e:电极化率) 磁化强度M= m/V= H (:磁化率) 如图:有F=BI, 电流 外磁场H 力F(罗仑兹力) y z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