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谟,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囹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 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 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 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 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 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 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 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信然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 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 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 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 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 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 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 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 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 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 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 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 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 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 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课文悟读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 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 王昭君干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题解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 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 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澘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课文悟读 ⚫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 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 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题解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 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 二字,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 “独留”两字,是怨 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