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 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 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魔 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 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 着中国的正义人士。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 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中心”之称的武汉,却 发现报国无门!权贵们依旧作威作福,而自己 的同胞却苟延残喘!
写作背景 • 本诗写于1937年12月的武汉。 • 1937年,这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年 份: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侵华的魔 爪正伸向中国内地;国民党反动派不想着全力 抗日,而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 着中国的正义人士。诗人怀着急切突入战斗的 决心来到当时有“抗战中心”之称的武汉,却 发现报国无门!权贵们依旧作威作福,而自己 的同胞却苟延残喘!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 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 难,而神州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 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 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 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 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 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 他深切地感悟到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在解 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极其深重的灾 难,而神州广袤的土地和亿万生灵的命 运也将要经历极为艰辛的日子。诗人意 识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 是泥泞的、寒冷的、曲折的。这一切都 强烈地震撼了诗人本已经十分动荡的内 心,所以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