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上)语文试卷 、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A.震悚( shong)荒谬(miao)溃退(gui)锐不可当(dang B.要塞(sai)瞥见(pie)惊骇(gai)歼灭(qian) C.俨然(yan)幽咽(yon)请问(j1)差使(cha) D.阡陌(qian)举箸(zh)寒噤(jn)仄歪(ze) 2.请用横线画出每个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 中。(3分) 斩钉击铁无是生非振耳欲聋引人入深 3、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 很踌躇。 C小红长得低眉顺眼、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 走来 4、课文揣摩: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 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B.《阿长与<山海经>》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 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深切怀念之情 C.《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不仅串起了全文事件和内容, 而且突出了人物形象 D.《中国石拱桥》中作者选用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突出表现中国石拱桥 的特点,其实选择其中的一座桥就足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3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髙峰
洗马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上)语文试卷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22 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 分)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请用横线画出每个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 中。(3 分) 斩钉击铁 无是生非 振耳欲聋 引人入深 3、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3 分)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 很踌躇..。 C 小红长得低眉顺眼 ....、乖巧伶俐,很逗人喜欢。 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 走来。 4、课文揣摩: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 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B.《阿长与<山海经>》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 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深切怀念之情。 C.《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不仅串起了全文事件和内容, 而且突出了人物形象。 D.《中国石拱桥》中作者选用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突出表现中国石拱桥 的特点,其实选择其中的一座桥就足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3 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 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6.综合性学习。(7分) 爱让世界充盈着和谐,爱让生活溢满了温馨.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没 有了战争的纷扰。让人类远离战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有良知 者的真情期盼。某班同学开展了以“用你我的爱驱散战争的阴霾”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与。 活动一:了解战争——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与资料。某同学搜集了以下战 争的图片与资料,打算以“战争”为题材办一期黑板报,要求分三类编排, 你觉得如何编排?并说说理由。(3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资料;(2)解放战争图片资料;(3)伊拉克战争 图片资料;(4)赤璧之战图片资料;(5)甲午中日战争图片资料;(6)官渡之 战图片资料 我的编排: 我的理由 活动二:再现战争——讲述有关战争的故事。讲述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 的战争故事与全班同学交流。(2分) 我讲述的故事 活动三:真情期盼一一表达对人类远离战争的愿望。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 方式拟一幅对联(不超过10个字)或唱一首歌(搜集一段歌词)表达自己对 人类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与向往。(任选一种方式即可)(2分) (1)我的对聒 (2)我的歌(搜集歌的歌词)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20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6.综合性学习。(7 分) 爱让世界充盈着和谐,爱让生活溢满了温馨.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没 有了战争的纷扰。让人类远离战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有良知 者的真情期盼。某班同学开展了以“用你我的爱驱散战争的阴霾”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与。 活动一:了解战争——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与资料。某同学搜集了以下战 争的图片与资料,打算以“战争”为题材办一期黑板报,要求分三类编排, 你觉得如何编排?并说说理由。(3 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资料;(2)解放战争图片资料;(3)伊拉克战争 图片资料;(4)赤璧之战图片资料;(5)甲午中日战争图片资料;(6)官渡之 战图片资料 我的编排: 我的理由: 活动二:再现战争——讲述有关战争的故事。讲述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 的战争故事与全班同学交流。(2 分) 我讲述的故事: 活动三:真情期盼——表达对人类远离战争的愿望。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 方式拟一幅对联(不超过 10 个字)或唱一首歌(搜集一段歌词)表达自己对 人类和平美好生活的期望与向往。(任选一种方式即可) (2 分) (1)我的对联: (2)我的歌(搜集歌的歌词): 二、现代文阅读(48 分) (一)20 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
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 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 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 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 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 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 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 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 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 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 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 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 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4分)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2分)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 性格?(4分)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 为什么?(2分)
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 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 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 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 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 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 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 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 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 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 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 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 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 分)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4 分)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2 分)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 性格?(4 分)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 为什么?(2 分)
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 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15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 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 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 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 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 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 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 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 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 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 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 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 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 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 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 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 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 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
6.“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属于什 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二)(15 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 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 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 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 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 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 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 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 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 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 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 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元钱。一年后,凭“花盆 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 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 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 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 150 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 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 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
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2分) A.偶遇B.换票的悲剧C.换票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分) (三)(13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 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 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 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 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 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 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 “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 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 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 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 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 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 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 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 分) (三)(13 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 2 时 15 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 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 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 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 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 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 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 “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 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 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 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