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2)毒素oxmy 外毒素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 内毒素 (1)外毒素( exotoxin):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 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 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酶酶原/毒蛋白,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 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 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2021/10/18
2)毒素(toxin)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 外毒素 内毒素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 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 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酶/酶原/毒蛋白),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 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 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26 2021/10/18
A Exotoxin ( bActerium mRNA produces and releases exotoxin A(active) B(binding)+polypeptides 释放毒素 Bacterium Receptor 与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 Plasma membrane 2 B(binding)com ponent of exotoxin binds to host cell Nucleus receptor and exotoxin enters cell Host cel∥ 毒素活性成分抑制细胞 功能一蛋白合成 A(active)compor ent of exotoxin 白喉毒素作用机理 alters cell function by inhibiting protein Figure 15. 4 The action of an exotoxin. A proposed model fo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diphtheria toxin 2021/10/18 Diphteria toxin consists of two different polypeptides: B 27 (binding) and A(active); B is required to make A active
27 释放毒素 与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 毒素活性成分抑制细胞 功能--蛋白合成 2021/10/18 白喉毒素作用机理
致病机制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脊髓前角 血液 脑干 破伤风 封闭抑制性突触 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2021/10/18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 封闭抑制性突触 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致病机制 29 2021/10/18
破伤风梭菌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能耐煮沸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对破伤风的预防、治疗? 2021/10/18
对破伤风的预防、治疗? 破伤风梭菌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能耐煮沸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30 2021/10/18
三2)毒素(oxin (2)内毒素( endotoxin)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 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但相 对毒性较弱。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 发热又称致热作用,少量内毒素(0.001μg/凵进入血流即可引起发热, 所以又称“热源质” 内源性热原质:来自白细胞,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增高。如,白细胞介素-1(l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6(L-6)等细胞因子。 2021/10/18 31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 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降及微循环障碍,有多方面复杂作用,但相 对毒性较弱。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异性 (2)内毒素(endotoxin) 发热又称致热作用,少量内毒素(0.001μg / L)进入血流即可引起发热, 所以又称“热源质”。 31 2)毒素(toxin) 2021/10/18 内源性热原质:来自白细胞,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增高。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 (IFN)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