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韩愈和《祭十二郎文》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 (1)韩愈,字 ,世称 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 他的主要贡献是与 起倡导了“ ,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 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 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 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 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3)相关作品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il,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 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 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 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an,双丝的细绢,单衣) 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 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i,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 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in,婴幼儿时期)情状, 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顺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 嫂非不婉嫕(yi,柔顺和静),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 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 (bdi,微小)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 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 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 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 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 zhun xi,埋葬)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
其三:韩愈和《祭十二郎文》 一、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 (1)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_,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 他的主要贡献是与__________一起倡导了“_________”,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 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 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 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 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3)相关作品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ǐlí,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 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 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 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ān,双丝的细绢,单衣) 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 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 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 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婴幼儿时期)情状, 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顺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 嫂非不婉嫕(yì,柔顺和静),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 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 (bài,微小)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 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 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 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 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zhūn xī,埋葬)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
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i,低湿的地方),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 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 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 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 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鸣呼哀哉!呜呼哀哉 三、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闻汝丧()之七日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 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孰谓汝遽()去吾万乘() 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四、课文解析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五()能衔( )哀致诚 ),使建中远( 县()时羞( 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第一段段意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 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玉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 知其言之悲也 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 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段意 吾年十九,()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鲨(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甍(),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么();图( 久远者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盒()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也 特殊句式:1.使取汝者始行:此句为倒装句,其中“ 是标志,其作用是 ,意思 是 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倒装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正常语序为 意思是 段意 以上为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是: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而发苍( 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恐旦暮( )死,而汝抱( )无涯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
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xí,低湿的地方),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 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耳。予虽亲 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 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 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三、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闻汝丧( )之七日 及长( ) 不省( )所怙( ) 兄殁( )南方 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佐戎( )徐州 孰谓汝遽( )去吾 万乘( ) 之公相 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 四、课文解析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能衔( )哀致诚( ),使建中远( ) 具( )时羞( )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灵: 第一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 )所怙( ),惟兄嫂是依。中年( )兄殁南方( ),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 )又与汝就食( )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 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 )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 )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 知其言之悲也。 特殊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 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年十九,始( )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 )河阳省( ) 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 )一岁,请归取其孥( )。 明年,丞相薨( ),吾去( )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 吾又罢去( ),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 )久远者,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 )汝遽( )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 )京师,以( )求斗斛之禄。诚 (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 )汝而就( )也。 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句为倒装句,其中“_____”是标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倒装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 )茫茫( ),而发苍苍( ), 而齿牙动摇。念(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恐旦暮( )死,而汝抱( )无涯之戚( )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
者夭而病者全乎? 段意: 呜呼!甚( )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 其諷()乎?汝之纯明()而不克( 蒙 )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 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 )乎?未可以为信( )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 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 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段意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 )疾也, 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些 )而殒(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段意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 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马 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 月日问家人”意思是 段意 以上为第二部分,意思是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 取以()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 力能改葬,终( )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 )其所愿 特殊句式:则待终丧而取以来:省略句,全句该是“则待汝终丧而取之以来”,意思是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旦(),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 汝以尽哀。殓不得恁( )其棺,窆 )不得临其穴。吾行( )负( )神明, 而使汝天。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 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 角,生面(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 )之,其(
者夭而病者全乎?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呜呼!其( )信( )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 ) 其嗣( )乎?汝之纯明( )而不克( )蒙( )其泽( )乎?少者强者而 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 )乎?未可以为信( )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 兰之报,何为(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 业( )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 )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 ),而寿者不可知矣。 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 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 )衰,志气日益微 ( ),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 )其成立( )邪?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吾曰:“是( )疾也, 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 )而殒( )其生乎?抑( ) 别有疾而至斯乎?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 )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 ) 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 )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 )吾书,乃( ) 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 月日问家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第二部分,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 )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 )待终丧,则待终丧而 取以( )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 )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 力能改葬,终( )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 )其所愿。 特殊句 式: 则待终 丧而 取以 来:省 略句 ,全 句该是 “则 待汝 终丧而 取之 以来 ”,意 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 ),汝殁吾不知日( ),生不能相养以共居( ),殁不能抚 汝以尽哀。殓不得凭( )其棺,窆( )不得临其穴。吾行( )负( )神明, 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 )生,相守以( )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 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 )为( )之,其( )
何尤!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基( )无意( 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长(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段意 以上为第三部分,意思是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基()知也邪?其 )不知也 邪?鸣呼哀哉!尚飨!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敛不凭其棺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D.毛血日益衰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惟兄嫂是依 B·将成家而致汝C·吾往河阳省坟墓D·韩氏两世,惟此而己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乃能衔哀致诚汝来省吾,止一岁皆不幸早世 3.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汝之子始十岁|使取汝者始行长者衰者而全乎|长吾女与汝女 A.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不同 C.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相同 B.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也相同 D.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也不同 ②如耿兰之报|如不能守以终丧然后惟其所愿丨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A.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不同 C.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也相同 B.两个如字不同,两个惟字不相同 D.两个如字不相同,两个惟字相同 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③使者妄称以应之乎④未可以为信 ⑤未始以为忧也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A.②和③相同B.④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⑥相同 5.下列对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乃能衔哀致诚②而神者诚难明③诚知其如此④所谓天者诚难测 A.①和②相同B.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相同D.②和④相同 6.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B.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C.叶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 D.'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7.下列划线词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志气旦益微B.谨拜表以闻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D.臣具以表闻
又何尤!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自今已往( ),吾其( )无意( )于 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长;长( ) 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第三部分,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呜呼!言有穷( )而情不可终( ),汝其( )知也邪?其( )不知也 邪?呜呼哀哉!尚飨!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敛不凭其棺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C.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D.毛血日益衰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惟兄嫂是依 B.将成家而致汝 C.吾往河阳省坟墓 D.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乃能衔哀致诚 汝来省吾,止一岁 皆不幸早世 3.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汝之子始十岁┃使取汝者始行 长者衰者而全乎┃长吾女与汝女 A.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不同 B.两个'始'字相同,两个'长'字也相同 C.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相同 D.两个'始'字不同,两个'长'字也不同 ②如耿兰之报┃如不能守以终丧 然后惟其所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A.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不同 B.两个'如'字不同,两个'惟'字不相同 C.两个'如'字相同,两个'惟'字也相同 D.两个如字不相同,两个惟'字相同 4.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 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日月 ③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④ 未可以为信 ⑤ 未始以为忧也 ⑥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A.②和③相同 B.④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⑥相同 5.下列对'诚'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 乃能衔哀致诚 ② 而神者诚难明 ③ 诚知其如此 ④ 所谓天者诚难测 A.①和②相同 B.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③相同 D.②和④相同 6.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薨'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B.'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C.'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 D.'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7.下列划线词活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志气日益微 B.谨拜表以闻 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臣具以表闻
8.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汝殁以六月二日B.惟兄嫂是依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D.吾佐董丞相于汴 其三:韩愈和《祭十二郎文》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 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 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 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 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 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 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 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3)相关作品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淅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il,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 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 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冋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 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n,双丝的细绢,单衣) 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 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i,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8.选出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汝殁以六月二日 B.惟兄嫂是依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D.吾佐董丞相于汴 其三:韩愈和《祭十二郎文》 一、 作者、背景、相关作品介绍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 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 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 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2)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 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 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 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 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3)相关作品 《祭妹文》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pǐlí,离别。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 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 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清晰的样子) 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发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披单缣(jiān,双丝的细绢,单衣) 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 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jǐ,牵动)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