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3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波长( 最小模式带宽(MHz) 100 250 (4)光回波损耗 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得的光回波损耗应大于表14中的数值。 表14最小光回波损耗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波长(nm 850 1310 1550 最小光回波损耗(dB 此外,还有最大传播时延,在某些应用系统中有这种专门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 计时应了解其需要,以便在光缆布线链路中考虑。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主要布线部件和其它的技术要求,如电气特性、机械物理 性能及屏蔽接地要求等,因内容较多,受篇幅所限,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附注:《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各部分名称和 编号 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1部分:总规范(YD/T9261-1997) 2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2-1997) 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926.2-1997) 4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YD/T8381-1996 5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对绞电缆—分规范(YD/T8382-1997) 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表 13 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波长(nm) 850 1300 最小模式带宽(MHz) 100 250 ——(4)光回波损耗 ——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得的光回波损耗应大于表 14 中的数值。 表 14 最小光回波损耗 波长(nm)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850 1300 1310 1550 最小光回波损耗(dB) 20 20 26 26 ——此外,还有最大传播时延,在某些应用系统中有这种专门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 计时应了解其需要,以便在光缆布线链路中考虑。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主要布线部件和其它的技术要求,如电气特性、机械物理 性能及屏蔽接地要求等,因内容较多,受篇幅所限,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附注:《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各部分名称和 编号: 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1 部分:总规范(YD/T926.1-1997) 2.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2 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2-1997) 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3 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 926.2-1997) 4.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 1 部分:总规范(YD/T 838.1-1996) 5.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 2 部分:水平对绞电缆——分规范(YD/T 838.2-1997) 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3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分规范(YD/T8383-1997) 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4部分:主干对绞电缆——分规范(YD/T8384-1997) 第三讲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 本讲概述综合布线系统对房屋建筑、计箅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闭路监视电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 消防通信之间,在工程建设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配合协调事宜 智能化建筑中都配备有各种公用设施(如水、气、电、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和相应的设备(如建筑 自动化的控制、显示和信号设备等),它们都是附属在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 服务,起到保证生产活动、居住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关键部分和基础设 施或虽有这些设施,但因工程质量低劣而无法正常运行,将会降低智能化建筑的使用价值。作为通信和计 算机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联系纽带——综合布线系统,它与房屋建筑、电视和楼字自动化系统及其它设施都 有密切关系,它们存在于同一个整体内,既是相辅相成、彼此结合的统一体,又有各自独立的不同性质 因此,作为智能化建筑配套的基础设施一一室内通信线路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 装施工时,必须经常与房屋建筑和各种设施的设计及施工单位配合协调,采取统一考虑和妥善处理方式 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达到智能化建筑正常发挥其智能化功能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外界配合的具体内容如 下所述 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电缆竖井、设备间和交接间等设施,以及暗敷管道、线槽、洞孔等都与房 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因为它们都属于永久性的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 施工时,应紧密相互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或发生矛盾,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遗留难以弥补的后患, 这些都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主体功能和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质量。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有以下几个主 要部分 1.通信线路引入房屋建筑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都需对外连接,其通信线路的建筑方式应采用地下管道引入,以保证通信安全可靠和便 于今后维护管理(包括直埋电缆或直埋光缆穿管引入方式),具体配合的主要内容有: (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的地下管道引入房屋建筑的路由和位置,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 它是由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建筑物配线架的装设位置。与其它管线之间有元互相影响或矛盾等因 素综合考虑的。如地下管道引入部分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时,应建议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改变技术方 案或另选路由及位置,也可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压力的问题 (2)引入管道的管孔数量或预留洞孔尺寸除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外,应适当考虑备用量,以便今后发展, 要求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和有利于维护管理,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引入管道或 预留洞孔的四周,应作好防水和防潮等技术措施,以免污水和潮气进入房屋。为此,空闲的管道管孔或预
第 3 部分:工作区对绞电缆——分规范(YD/T 838.3-1997) 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 4 部分:主干对绞电缆——分规范(YD/T838.4-1997) 第三讲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 ——本讲概述综合布线系统对房屋建筑、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闭路监视电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 消防通信之间,在工程建设时,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配合协调事宜。 ——智能化建筑中都配备有各种公用设施(如水、气、电、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和相应的设备(如建筑 自动化的控制、显示和信号设备等),它们都是附属在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 服务,起到保证生产活动、居住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关键部分和基础设 施或虽有这些设施,但因工程质量低劣而无法正常运行,将会降低智能化建筑的使用价值。作为通信和计 算机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联系纽带——综合布线系统,它与房屋建筑、电视和楼字自动化系统及其它设施都 有密切关系,它们存在于同一个整体内,既是相辅相成、彼此结合的统一体,又有各自独立的不同性质。 因此,作为智能化建筑配套的基础设施——室内通信线路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 装施工时,必须经常与房屋建筑和各种设施的设计及施工单位配合协调,采取统一考虑和妥善处理方式, 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达到智能化建筑正常发挥其智能化功能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外界配合的具体内容如 下所述。 一、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电缆竖井、设备间和交接间等设施,以及暗敷管道、线槽、洞孔等都与房屋 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因为它们都属于永久性的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 施工时,应紧密相互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或发生矛盾,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遗留难以弥补的后患, 这些都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主体功能和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质量。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有以下几个主 要部分: ——1.通信线路引入房屋建筑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都需对外连接,其通信线路的建筑方式应采用地下管道引入,以保证通信安全可靠和便 于今后维护管理(包括直埋电缆或直埋光缆穿管引入方式),具体配合的主要内容有: ——(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的地下管道引入房屋建筑的路由和位置,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 它是由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建筑物配线架的装设位置。与其它管线之间有元互相影响或矛盾等因 素综合考虑的。如地下管道引入部分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时,应建议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改变技术方 案或另选路由及位置,也可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压力的问题。 ——(2)引入管道的管孔数量或预留洞孔尺寸除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外,应适当考虑备用量,以便今后发展, 要求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和有利于维护管理,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引入管道或 预留洞孔的四周,应作好防水和防潮等技术措施,以免污水和潮气进入房屋。为此,空闲的管道管孔或预
留洞孔及其四周都应使用防水材料和水泥砂浆密封堵严。这部分施工应与房屋建筑施工同步进行,以保证 工程的整体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设备间部分 建筑物配线架均设于专用设备间内,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枢纽部分。为此,在设备间的有关设计和 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时,对于设备间的设置及其位置,可考虑与其它系统配套安装保安设备 的房间合用,以节省房间面积和减少线路长度,但要求各个系统安装主机的房间在建筑设计中尽量相邻安 排。如果是综合布线系统专用的设备间,要求建筑设计中将其位置尽量安排在邻近引入管道和电缆竖井(或 上升管槽、上升房)处,以减少建筑中的管线长度,保证不超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定的电缆或光缆最大距离。 同时要求建筑设计中对通信线路路由选择要合理,如过多地经过走廊或过厅等公共场所或其它房间,不但 会增加工程建设造价,也不利于安装施工和维护管理。 (2)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 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不应小于10 在设备间内不得有煤气管、上下水管等管线,以免对通信设备发生危害,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上述 要求。其它如光线、温度、相对湿度、防火和防尘要求以及交流电源等,都需向建筑设计单位提出建设标 准的具体内容,以求满足通信需要,这些工艺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都要考虑,并及时与建筑设计单 位协商,以便配合。 3建筑物主干布线部分 在智能化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主干布线部分的缆线,从建筑物的低层向上垂直敷设到顶层, 形成垂直的主干布线,一般采取在上升管路(槽道),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等辅助设施中敷设或安装。在建 筑设计时,对上升管路的数量(或槽道的尺寸)、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的大小及防火等工艺要求,应与综合 布线系统设计互相配合,共同研究确定。如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部分缆线利用其它管线竖井敷设时,应与 电缆竖井合设的其它管线单位综合协商决定具体安装位置等事宜 4.楼层水平布线部分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是分布到各个楼层,几乎覆盖各个楼层的整个面积,它是综合布线系 统中最为繁琐复杂但非常重要的支线部分,具有分布较广、涉及面宽、最临近用户等特点。因此,它与建 筑设计和施工常有矛盾,必须协作配合,加强协调。它涉及楼层水平布线的管路或槽道的路由、管径和槽 道规格、通信引出端的位置和数量、预留穿放缆线的洞孔尺寸大小以及各种具体安装方式等问题。此外, 水平布线的敷设和楼层配线架及通信引出端的安装以及预留洞孔的尺寸,都要结合所选用的设备型号和缆 线规格要求,互相吻合。建筑设计和施工时除必须按照建筑规范执行外,还要考虑通信专业标准的规定。 做到既能满足目前用户通信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使水平布线子系 统能适应今后的变化。 智能化建筑内部装修标准较高时,尤其是重要的公用场所(如会议厅和会客室等),综合布线系统工 程的施工时间和安装方法必须与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协调配合,以免在施工过程中互相影响和干扰,甚至发
留洞孔及其四周都应使用防水材料和水泥砂浆密封堵严。这部分施工应与房屋建筑施工同步进行,以保证 工程的整体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设备间部分 ——建筑物配线架均设于专用设备间内,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枢纽部分。为此,在设备间的有关设计和 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时,对于设备间的设置及其位置,可考虑与其它系统配套安装保安设备 的房间合用,以节省房间面积和减少线路长度,但要求各个系统安装主机的房间在建筑设计中尽量相邻安 排。如果是综合布线系统专用的设备间,要求建筑设计中将其位置尽量安排在邻近引入管道和电缆竖井(或 上升管槽、上升房)处,以减少建筑中的管线长度,保证不超过综合布线系统规定的电缆或光缆最大距离。 同时要求建筑设计中对通信线路路由选择要合理,如过多地经过走廊或过厅等公共场所或其它房间,不但 会增加工程建设造价,也不利于安装施工和维护管理。 ——(2)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 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不应小于 10m2。 ——在设备间内不得有煤气管、上下水管等管线,以免对通信设备发生危害,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上述 要求。其它如光线、温度、相对湿度、防火和防尘要求以及交流电源等,都需向建筑设计单位提出建设标 准的具体内容,以求满足通信需要,这些工艺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都要考虑,并及时与建筑设计单 位协商,以便配合。 ——3.建筑物主干布线部分 ——在智能化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主干布线部分的缆线,从建筑物的低层向上垂直敷设到顶层, 形成垂直的主干布线,一般采取在上升管路(槽道),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等辅助设施中敷设或安装。在建 筑设计时,对上升管路的数量(或槽道的尺寸)、电缆竖井和上升房的大小及防火等工艺要求,应与综合 布线系统设计互相配合,共同研究确定。如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部分缆线利用其它管线竖井敷设时,应与 电缆竖井合设的其它管线单位综合协商决定具体安装位置等事宜。 ——4.楼层水平布线部分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智能化建筑中是分布到各个楼层,几乎覆盖各个楼层的整个面积,它是综合布线系 统中最为繁琐复杂但非常重要的支线部分,具有分布较广、涉及面宽、最临近用户等特点。因此,它与建 筑设计和施工常有矛盾,必须协作配合,加强协调。它涉及楼层水平布线的管路或槽道的路由、管径和槽 道规格、通信引出端的位置和数量、预留穿放缆线的洞孔尺寸大小以及各种具体安装方式等问题。此外, 水平布线的敷设和楼层配线架及通信引出端的安装以及预留洞孔的尺寸,都要结合所选用的设备型号和缆 线规格要求,互相吻合。建筑设计和施工时除必须按照建筑规范执行外,还要考虑通信专业标准的规定。 做到既能满足目前用户通信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使水平布线子系 统能适应今后的变化。 ——智能化建筑内部装修标准较高时,尤其是重要的公用场所(如会议厅和会客室等),综合布线系统工 程的施工时间和安装方法必须与建筑内部装修工程协调配合,以免在施工过程中互相影响和干扰,甚至发
生彼此损坏装饰和设备。为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均应以智能化建筑的整体为本, 主动配合协作,做到服从主体和顾全大局 二、与计算机系统的配合 在智能化建筑中因传输各种信息的需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互相渗透和彼此融合,组成 同一物理网,以满足客观需要和实现传输要求。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与计算机 网络系统的策划单位密切配合。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较为复杂,具有内容独特、涉及面广等特点,详 细内容见其专业书籍,这里仅就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有关部分予以介绍 1.计算机网络体系和网络拓朴结构及数据传输速率 (1)计算机的网络体系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体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3种类型。它们在服务范围、网络结构和 技术要求等方面虽有较大差别,但也有相同特点。广域网或城域网的形成都基于局域网之间互联,形成更 大覆盖范围的网络,使网络结构复杂和技术功能增加。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 须以局域网为基本服务对象,同时重视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的传输速率和用户需要等环节,选 用配备相应等级的设备和缆线,以保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拓扑结构 算机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混合型4种。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最常 用的是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要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成环型或总线型的拓扑结构,可以在配线架 电缆(或光缆)及应用设备进行适当连接,将原有网络由星型实现环型和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 配线架 配线架 配线架 (1)星型布线拓扑 (2)由星型实现环型布线拓扑 (3)由垦型实现总线型布线拓扑 图1由星型实现环型或总线型布线拓扑结构 (3)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选用综合布线系统的类型时,对于需传送数据系统信息的场合,应考虑满足该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要求,在设备和部件的选型时,选用相应等级,以符合传输标准和有关规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 据传输速率要求不一样,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在设计中必须慎重考虑,必要时应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策划单 位商讨决定。目前国内较常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见表1
生彼此损坏装饰和设备。为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均应以智能化建筑的整体为本, 主动配合协作,做到服从主体和顾全大局。 二、与计算机系统的配合 ——在智能化建筑中因传输各种信息的需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互相渗透和彼此融合,组成 同一物理网,以满足客观需要和实现传输要求。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与计算机 网络系统的策划单位密切配合。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较为复杂,具有内容独特、涉及面广等特点,详 细内容见其专业书籍,这里仅就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有关部分予以介绍。 ——1.计算机网络体系和网络拓朴结构及数据传输速率 ——(1)计算机的网络体系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体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3 种类型。它们在服务范围、网络结构和 技术要求等方面虽有较大差别,但也有相同特点。广域网或城域网的形成都基于局域网之间互联,形成更 大覆盖范围的网络,使网络结构复杂和技术功能增加。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 须以局域网为基本服务对象,同时重视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的传输速率和用户需要等环节,选 用配备相应等级的设备和缆线,以保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和混合型 4 种。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最常 用的是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要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成环型或总线型的拓扑结构,可以在配线架上对 电缆(或光缆)及应用设备进行适当连接,将原有网络由星型实现环型和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 ——(3)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选用综合布线系统的类型时,对于需传送数据系统信息的场合,应考虑满足该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要求,在设备和部件的选型时,选用相应等级,以符合传输标准和有关规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数 据传输速率要求不一样,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在设计中必须慎重考虑,必要时应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策划单 位商讨决定。目前国内较常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见表 1
表1计算机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计算机型号和规程传输速率要求(bit/s) 计算机型号和规程 传输速率要求(bi/s) 20k 100k 1 6M Token Ring 16M Star I IM TP-PMD/ CDDI L00M IBM 3270 IM-I0M 100 Base-T LOoM 4M Token Ring 4M ATM 155M/622 2.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的配合 由于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规模、设备配置和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的配合也有差别。但 一般有设备位置的设置,通信线路的配备与敷设等问题 (1)设备位置的设置 在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较小的智能化建筑中,智能化程度不高,计算机主机和用户电话交换机容量都 较小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设备可以考虑合设在同一个专用机房内,以节约建筑面积,减少缆线长度 和便于维护管理。如有条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各自的专用机房中设置。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 智能化建筑或建筑群体(包括智能化小区)中,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大,应将计 算机主机、用户电话交换机和其它自动控制设备(如大楼自动化等设备)分别设置在各自的专用机房,这 样有利于分工负责维护管理。当计算机主机等设备拟采取分设时,为了便于利用已有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 和设备互相连接,要求建筑设计中宜尽量将其它系统的机房位置也邻近通信系统的主要机房(如安装建筑 物配线架的设备间或用户电话交换机房),甚至可把与综合布线系统极为密切相关的硬件和设备(如计算 机网络系统中的路由器等)放在通信系统的设备间或机房内,这样更便于连接和有利维护 (2)通信线路的配备 计算机系统的网络需与外界联网时,必须配备对外传输信息的通信线路,其线路数量和设置方式应根 据计算机系统网络对外业务流量和流向的多少来确定。在大型智能化建筑(包括高层智能化建筑)中计算 机系统的通信线路可以自备专用或采取租用专线通道(即与通信系统的线路合用)方式。计算机系统每日 对外的工作时间较长(如超过點h甚至更多)的数据链路宜设自备专用线路,也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 租用通道方式。专用通信线路宜采用双回路系统,也可采用自备专用通信线路和与通信系统合用线路互为 备用的方式,以保证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每日对外的工作时间较短且业务 流量较小时,一般可使用通信系统的交换链路传输信息,这时可考虑与通信系统的线路合用,以节省工程 次投资和日后维护费用。 (3)通信线路的敷设要求 在智能化建筑中通信和计算机两个系统采用联网的综合布线系统时,在通信线路敷设的设计中必须按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关标准规定及具体要求考虑,以满足双方的需要。有关设计和施工部分具体细 节将在以后的专门文章介绍。 、与公用通信网的配合
表 1 计算机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计算机型号和规程 传输速率要求(bit/s) 计算机型号和规程 传输速率要求(bit/s) RS-22 ≤20k 10Base-T 10M DCP 100k 16M Token Ring 16M Star LAN 1 1M TP-PMD/CDDI 100M IBM 3270 1M~10M 100 Base-T 100M 4M Token Ring 4M ATM 155M/622M ——2.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的配合 ——由于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规模、设备配置和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的配合也有差别。但 一般有设备位置的设置,通信线路的配备与敷设等问题。 ——(1)设备位置的设置 ——在建设规模和建筑面积较小的智能化建筑中,智能化程度不高,计算机主机和用户电话交换机容量都 较小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设备可以考虑合设在同一个专用机房内,以节约建筑面积,减少缆线长度 和便于维护管理。如有条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各自的专用机房中设置。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 智能化建筑或建筑群体(包括智能化小区)中,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大,应将计 算机主机、用户电话交换机和其它自动控制设备(如大楼自动化等设备)分别设置在各自的专用机房,这 样有利于分工负责维护管理。当计算机主机等设备拟采取分设时,为了便于利用已有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 和设备互相连接,要求建筑设计中宜尽量将其它系统的机房位置也邻近通信系统的主要机房(如安装建筑 物配线架的设备间或用户电话交换机房),甚至可把与综合布线系统极为密切相关的硬件和设备(如计算 机网络系统中的路由器等)放在通信系统的设备间或机房内,这样更便于连接和有利维护。 ——(2)通信线路的配备 ——计算机系统的网络需与外界联网时,必须配备对外传输信息的通信线路,其线路数量和设置方式应根 据计算机系统网络对外业务流量和流向的多少来确定。在大型智能化建筑(包括高层智能化建筑)中计算 机系统的通信线路可以自备专用或采取租用专线通道(即与通信系统的线路合用)方式。计算机系统每日 对外的工作时间较长(如超过 2h 甚至更多)的数据链路宜设自备专用线路,也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 租用通道方式。专用通信线路宜采用双回路系统,也可采用自备专用通信线路和与通信系统合用线路互为 备用的方式,以保证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每日对外的工作时间较短且业务 流量较小时,一般可使用通信系统的交换链路传输信息,这时可考虑与通信系统的线路合用,以节省工程 初次投资和日后维护费用。 ——(3)通信线路的敷设要求 ——在智能化建筑中通信和计算机两个系统采用联网的综合布线系统时,在通信线路敷设的设计中必须按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关标准规定及具体要求考虑,以满足双方的需要。有关设计和施工部分具体细 节将在以后的专门文章介绍。 三、与公用通信网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