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阻抗为1009对称电缆及连接硬件的性能分为三类、四类、五类,它们分别适 用于以下相应的情况 类100Ω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16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四类100Ω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2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五类100Ω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10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特性阻抗为150Ω的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简称150Ω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 只有五类一种,其传输性能支持100MHz以下速率的应用 在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中,推荐采用三类、四类和五类1009的对称电缆:允许采用 五类1509的对称电缆 (3)信道长度(传输距离) 信道长度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它是分别根据传输媒质的性能要求(如 对称电缆的串音或光缆的带宽)与不同应用系统的允许衰减等因素来制定的。为了便于 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在表3中列出了链路级别和传输媒质的相互关系,表中还列出了可 以支持各种应用级别的信道长度。由于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在表3中 规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国际标准各种应用的目录并不完整,未能列入目录的某些 应用也可被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具体应根据通信行业标准中链路要求规定的内容办理。 表3传输媒质可达到的信道长度 对称电缆 光缆缆 指标 链路 应用举例 三类四类五类五类模模 PBX(用户电话交换 A 100kHz 2000300030003000 机),X.21/V11 O总线(扩 展),SO一点对点 B级 IMHZ 200260260400 信道 SI/S2, CSMA/ 长度 CSMA CD (m) 10 Base-T,令牌环, 16MHZ 150 60250 AMbt/s,令牌环 令牌环,16Mbt/ D级 I OOMHZ 00150 ATM(TP), TPOPMD
——特性阻抗为 100Ω 对称电缆及连接硬件的性能分为三类、四类、五类,它们分别适 用于以下相应的情况: ——三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 16MHz 以下速率的应用。 ——四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 20MHz 以下速率的应用。 ——五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其传输性能支持 100MHz 以下速率的应用。 ——特性阻抗为 150Ω 的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简称 150Ω 对称电缆)及其连接硬件, 只有五类一种,其传输性能支持 100MHz 以下速率的应用。 ——在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中,推荐采用三类、四类和五类 100Ω 的对称电缆;允许采用 五类 150Ω 的对称电缆。 ——(3)信道长度(传输距离) ——信道长度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它是分别根据传输媒质的性能要求(如 对称电缆的串音或光缆的带宽)与不同应用系统的允许衰减等因素来制定的。为了便于 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在表 3 中列出了链路级别和传输媒质的相互关系,表中还列出了可 以支持各种应用级别的信道长度。由于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在表 3 中 规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国际标准各种应用的目录并不完整,未能列入目录的某些 应用也可被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具体应根据通信行业标准中链路要求规定的内容办理。 表 3 传输媒质可达到的信道长度 指标 名称 链路 级别 最高传 输速率 传输媒质 应用举例 对称电缆 光缆缆 三类 100Ω 四类 100Ω 五类 100Ω 五类 150Ω 多 模 光 纤 单 模 光 纤 信道 长度 (m) A 级 100kHz 2000 3000 3000 3000 1 1 PBX(用户电话交换 机),X.21/V.11 B 级 1MHz 200 260 260 400 1 1 SO—— 总线(扩 展),SO——点对点 S1 /S2 ,CSMA / CD,1Base 5 C 级 16MHz 100 150 160 250 1 1 CSMA / CD , 10Base-T,令牌环, 4Mbit/s,令牌环, 16Mbit/s D 级 100MHz 100 150 1 1 令牌环,16Mbit/s, ATM(TP),TP0PMD
CSMA/CD FOIRL, CSMA/CD I0 Base-F,令牌环, 光缆 000B000 FDDI, LCF FDDI SM FDDI, HIPPI. ATM, FC 此外,国内外厂商目前正在研制六类线(传输速率200MHz)和七类线(传输速率 600MHz),其标准也在商讨制订中。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注意相关 技术的发展动态 2.综合布线系统各段缆线的最大长度 综合布线全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段缆线传输最大长度必须符合图2中所示的要求。 这是因为网络传输特性的限制,为保证通信质量所确定的。图2中的A、B、C、D、E、F、 G表示相关段落缆线或跳线的长度。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如采用单模光纤光 缆作为主干布线时,其最大长度可延长到3000m。若采用国外产品不能满足我国通信行 业标准规定的最大长度要求时,应设法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切实有效地调整。 [设备 设备 终端设备 i 週信引出 1500m Bl≥15m选用 m90m.A 建筑群主干电缆 建筑物主干电缆 水平电缆(光缆) 光缆) (光缆) 图2综合布线系统各段缆线的最大长度 3.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有以下几个 表4链路最大衰减值 频率(MHz)0.1 16.0 31.25 A级16 最大衰减B级555.8 值(dB)C级 3.7 6.6 10.7 14.0 D级 4.8 13.1 (1)特性阻抗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特性阻抗分别有标称值之内
光缆 1 1 1 1 2000 3000 CSMA / CD , FOIRL,CSMA/CD 10Base-F,令牌环, FDDI , LCF FDDI SM FDDI,HIPPI, ATM,FC ——此外,国内外厂商目前正在研制六类线(传输速率 200MHz)和七类线(传输速率 600MHz),其标准也在商讨制订中。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注意相关 技术的发展动态。 ——2.综合布线系统各段缆线的最大长度 ——综合布线全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段缆线传输最大长度必须符合图 2 中所示的要求。 这是因为网络传输特性的限制,为保证通信质量所确定的。图 2 中的 A、B、C、D、E、F、 G 表示相关段落缆线或跳线的长度。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如采用单模光纤光 缆作为主干布线时,其最大长度可延长到 3000m。若采用国外产品不能满足我国通信行 业标准规定的最大长度要求时,应设法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切实有效地调整。 ——3.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有以下几个: 表 4 链路最大衰减值 频率(MHz) 0.1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0 最大衰减 值(dB) A 级 16 -- -- -- -- -- -- -- -- B 级 5.5 5.8 -- -- -- -- -- -- -- C 级 1 3.7 6.6 10.7 14.0 -- -- -- -- D 级 1 2.5 4.8 7.5 9.4 10.5 13.1 18.4 23.2 ——(1)特性阻抗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特性阻抗分别有标称值之内
(3)近端串音衰减 在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个线对之间,串音信号从主串回路发送端到被串回路近端的 衰减即是近端串音衰减。其值包括布线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及连接硬件 跳线在内(但不包括设备的连接插座)。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应大于或等于表5中所列 值连成的折线 表5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 频率(MHz) 160 20.0 31.25 最大衰减B级4025 值(dB)C级 D级 (4)回波损耗 回波损耗又称反射衰减,它因链路特性阻抗的变化而产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对称 电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处,测试出的回波损耗应大于或等于表6中数值所连成的折线。 表6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 最小回波损耗(dB)C级 (暂定 D (5)衰减/近端串音衰减(ACR) 链路的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差值简称为衰减/串音比(ACR),以dB为单位。衰 减/串音比Rx用下式计算 Rx=a。-a 式中 a。—一任意两个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dB) a——链路衰减值(dB) A、B、C级链路的ACR值可以利用表5中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与表4中的链 路衰减值直接相减得出,所以不专门列表。但是D级链路的ACR值不能用公式直接得到, 其ACR值应大于表7中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D级链路要求同时符合链路最大衰减值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和衰减/串音比值的要求,也就是说,D级链路除满足表4
——(3)近端串音衰减 ——在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个线对之间,串音信号从主串回路发送端到被串回路近端的 衰减即是近端串音衰减。其值包括布线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及连接硬件、 跳线在内(但不包括设备的连接插座)。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应大于或等于表 5 中所列 值连成的折线。 表 5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 频率(MHz) 0.1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0 最大衰减 值(dB) A 级 27 -- -- -- -- -- -- -- -- B 级 40 25 -- -- -- -- -- -- -- C 级 --- 39 29 23 19 -- -- -- -- D 级 -- 54 45 39 36 35 32 27 24 ——(4)回波损耗 ——回波损耗又称反射衰减,它因链路特性阻抗的变化而产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对称 电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处,测试出的回波损耗应大于或等于表 6 中数值所连成的折线。 表 6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 频率(MHz) 1~10 10~16 16~20 20~100 最小回波 损耗(dB) (暂定) C 级 18 15 - - D 级 18 15 15 10 ——(5)衰减/近端串音衰减(ACR) ——链路的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差值简称为衰减/串音比(ACR),以 dB 为单位。衰 减/串音比 RACR 用下式计算: RACR=αc-α 式中: ——αc——任意两个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dB) ——α——链路衰减值(dB) ——A、B、C 级链路的 ACR 值可以利用表 5 中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与表 4 中的链 路衰减值直接相减得出,所以不专门列表。但是 D 级链路的 ACR 值不能用公式直接得到, 其 ACR 值应大于表 7 中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D 级链路要求同时符合链路最大衰减值、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和衰减/串音比值的要求,也就是说,D 级链路除满足表 4
和表5规定要求外,还应有一定的富余度,才有可能满足ACR的要求。D级链路的最小 ACR见表 表7D级链路的最小衰减/串音比 频率(MHz) 1.0 10.0 20.0 31.25 62.5 100.0 最小衰减/串音比(dB) (6)环路直流电阻 合布线系统链路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小于表8中的指标它是按综合布线系统链路 级别和信道长度给定的数值 表8最大环路直流电阻 涟路级别 A级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g) 170 注:1.1009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19.29/100m 2.150Ω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129/100m。 (7)传播时延 合布线系统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表9中的指标。水平布线链路的最大传播 时延应小于1.0μs 表9最大传播时延 测量频率(MHz) 0.01 最大传播时延(μs) 20.0 5.0 1.0 1.0 (8)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在ITU-TG.117建议中定义的纵向变换损耗(LCL)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LCIL)值 应大于表10中给定的值 表10最小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100 最小纵向变A级30 换损耗和纵B级45
和表 5 规定要求外,还应有一定的富余度,才有可能满足 ACR 的要求。D 级链路的最小 ACR 见表 7。 表 7 D 级链路的最小衰减/串音比 频率(MHz) 1.0 4.0 10.0 16.0 20.0 31.25 62.5 100.0 最小衰减/串音比(dB) - 40 35 30 28 23 13 4 ——(6)环路直流电阻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小于表 8 中的指标它是按综合布线系统链路 级别和信道长度给定的数值。 表 8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Ω) 560 170 40 40 ——注:1.100Ω 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 19.2Ω/100m。 ———2.150Ω 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 12Ω/100m。 ——(7)传播时延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表 9 中的指标。水平布线链路的最大传播 时延应小于 1.0μs 表 9 最大传播时延 链路级别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测量频率(MHz) 0.01 1 10 30 最大传播时延(μs) 20.0 5.0 1.0 1.0 ——(8)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在 ITU-T G.117 建议中定义的纵向变换损耗(LCL)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LCTL)值 应大于表 10 中给定的值。 表 10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频率(MHz) 0.1 1.0 4.0 10.0 16.0 20.0 100.0 最 小 纵向 变 换 损 耗和 纵 A 级 30 -- -- -- -- -- -- B 级 45 20 -- -- -- -- --
向变换转移C级35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损耗(dB)|D级|4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在考虑中在考虑中 此外还有转移阻抗,它适用于屏蔽的对称布线链路。具体要求尚在考虑中。 4.光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光缆布线链路性能要求适用于在一个传输窗口中只使用单一波长的情况 (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链路的波长传输窗口参数见表11。 表1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 大光谱宽度(FWHM 下限波长(nm) 上限波长(m)基准试验波长(mm) 910 多模光纤 1285 330 1300 1339 1310 单模光纤 1575 1550 (2)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出的最大光衰减不应超过表12中的规定。表中指 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由BI.I类和A1b类光纤组成的光缆,如使用 在多个布线链路(如水平布线链路加主干布线链路)组成的长光缆布线链路中时,其衰 减不应超过11dB。这个指标仅适用于BI.I类和Blb类光纤,其它型号的光纤可能有更 严格的要求,所以是不适用的 表12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dB) 单模光纤 链路长度(m) 1300nm 平布线子系统 2 2.2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 2.7 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3.6 74 (3)模式带宽 目前,单模光纤布线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在国际上尚无规定。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 最大长度为2km,因此链路最小光学模式带宽不应大于表13中规定的数值
向 变 换转 移 损耗(dB) C 级 35 30 在考虑中 25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 D 级 40 40 在考虑中 30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在考虑中 ——此外还有转移阻抗,它适用于屏蔽的对称布线链路。具体要求尚在考虑中。 ——4.光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光缆布线链路性能要求适用于在一个传输窗口中只使用单一波长的情况。 ——(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链路的波长传输窗口参数见表 11。 表 11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 (nm) 下限波长(nm) 上限波长(nm) 基准试验波长(nm) 最大光谱宽度(FWHM 谱线) 多模光纤 850 790 910 850 50 1300 1285 1330 1300 150 单模光纤 1310 1288 1339 1310 10 1550 1525 1575 1550 10 ——(2)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出的最大光衰减不应超过表 12 中的规定。表中指 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由 BI.I 类和 A1b 类光纤组成的光缆,如使用 在多个布线链路(如水平布线链路加主干布线链路)组成的长光缆布线链路中时,其衰 减不应超过 11dB。这个指标仅适用于 BI.I 类和 B1b 类光纤,其它型号的光纤可能有更 严格的要求,所以是不适用的。 表 12 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dB) 名称 链路长度(m)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1310nm 1550nm 850nm 1300nm 水平布线子系统 100 2.2 2.2 2.5 2.2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 500 2.7 2.7 3.9 2.6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1500 3.6 3.6 7.4 3.6 3——(3)模式带宽 ——目前,单模光纤布线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在国际上尚无规定。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 最大长度为 2km,因此链路最小光学模式带宽不应大于表 13 中规定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