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所傳誦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便從這種觀念下產生。中國人只想把他的德行、事業 國,因此中國人要求永生,也只想永生在這個世界上。中國人要求不朽,也只想不朽在這個世界上 國」和「人世」的對立。在中國人觀念裹,則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人不看重並亦不信有另外的一個天 繼此我們再講到中西雙方的宗教信仰。西方人常看世界是兩體對立的,在宗教上也有一個「天 中國人的人生觀念和其文化精神。 歷史,自可認識和評判其特殊的意姜和價值了。但反過來說,我們也正要在中國的文化大流裏來認識 到隱藏在中國史内面深處的意義與價值。我們必先廉解中國人的人生觀念和其文化精神,再來看中國 中國文化史導論 我們若把希雕的自由觀念和羅馬帝國以及基督教會的一種组識和聯合的力量來看中國史,便得不 並不成爲對立。這是中國人的人生觀。 一層一層的接大,即是一層一層的生長,又是一層一層的圓成,最後融和而化,此身與家、國、天下 自然融和而浑化了。此即到莲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國大學一書上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小我並不和此大自然體對立,只成爲此體之一種根麦,渐渐生長披大而圆成,則此小我便與大 是天;小言之,則是各自的小我。「小我」與「大自然』混然一體,這便是中國人所謂的「天人合 於向内看的緣故,看人生和社會只是浑然整然的一體。這個渾然整然的一體之根本,大言之是自然
學來。 第一章 中國文化之她理青景 九 宇宙。因此在中國道家思想裹,雖有許多接近西方科學精神的端倪,但到底還發展不出嚴格的西方科 立場來觀察真理的,但他們也依然保留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點,他們並不曾從純客觀的心情上來考察 觀」,這種態度是最爲明颗了。即在道家,他們是要擺脱儒家的人本主姜,而從宇宙喜物的更廣大的 是向内看。他認為我奥世界還是息息相通,融為一體。儒家思想完全以「偷理觀」來融化了「宇宙 心一致」的觀念,並不信有靈肉對立。他看世界,亦不認為對我而超然獨立,他依然不是向外看,而 獨立的,因此他們才能用純客觀的態度來探究宇宙而走上科學思想的大園地。中國人則較為倾向「身 世界」。從此推衍,便有西方傳統的「二元論」的哲學思想。而同時因為西方人認爲物質世界是超然 『靈魂」「肉體」兩部分,靈魂部分接觸的是理性的「精神世界」,肉體部分接觸的是感官的「物質 西方人不僅看世界常是兩體對立,即其看自己個人,亦常是兩體對立的。西方古代觀念,認人有 是「性」(自由)與「命』(義務)之合一,也便是「天人合一」。 念。在西方常以義務與權利相對立,在中國則常以羲務與自由相融和。義務與自由之融和,在中國便 展為宗教的,在中國只發展成「偷理」。中國人對世界對人生的「羲務」觀念,反更重於「自由」觀 教訓永遠留存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上。中國人不想超世界超社會之外,還有一個天國。因此在西方發
一觀點來觀察和批評中國史和中國文化,則終必有搔不著痛癀之苦。 的路。我們要想瞭解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我們先應該習得中國人的觀點,再循之推尋。否則若從另 中國文化史導論 以上所迹,只在指出中西雙方的人生觀念、文化精神和歷史大流,有些處是完全各走了一條不同 5
第二章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和 第二章 二 現在先說到中國民族,這在古代原是由多數族系,經過長時期接觸融和而漸邊統一的。造其統一 實中國文化,一樣有他豐富的内容與動進的步伐。 由第一點上,人們往往誤會中國文化為單純。由第二點上,人們又往往會中國文化爲保守。其 千年來,常見爲「一線相承」,「傅統不輟」。只見展擴的分數多,而轉變的分數少。 第二事田第一事引申而來。正因中國文化乃由一民族或一國家所獨創,故其「文化演進一,四五 家」,在中國史上,是早已「融凝爲一」的。 第一是中國文化乃由中國民族所獨創,換言之,亦可說是由中國國家所獨創。「民族」與「國 我們要講远中國文化史,首先應該注意兩事。 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和
因而有明代之全盛。 中國文化史導論 部、苗、猪等,此種趨勢,尚未達到一止境。這一個民族融和之成功,無疑的又將為中 第四期:直自滿洲入關至於現代,在中國民族裏又繼續融和了許多新流,如滿洲、羌、藏、回 契丹、女真、蒙古之類,而再進一步形成明代之中國人。這裹第三次民族融和之成功, 第三期。自隋、唐迄於元末。在此期内,尤其在隋、唐以後,又在中國民族裹匯進許多新流,如 隋、唐時代的中國人了。這又因民族融和之成功,而有隋、唐時代之全盛。 新流,如匈奴、鮮卑、氏、羌等諸族,而進一步融成一個更新更大的中國民族,這便是 第二期:自秦、漢迄於南北朝。在此期内,尤其在秦、漢之後,中國民族的大流裹,又容睡許多 有秦、漢時代之全盛。 和形成一個更大的中國民族,這便是秦、漢時代之中國人了。亦因民族融和之成功,而 華夏族為主幹,而納入許多别的部族,如古史所稱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之類,而融 第一期:從上古迄於先秦。這是中國民族融和統一的最先基業之完成。在此期内,中國民族即以 大水系,乃由一大主幹逐段納入許多支流小水而睡成一大流的。在歷史上約略可分成四個時期。 完成之後,也還依然不斷的有所吸收融和而日趨擴大。這仍可把上章所逃的河流為喻。中國民族譬如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