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導論 理論上已是一個統一國家,不過只是一種「封建式的統一」,而非後代郡縣式的統一而已。中國此時 始,大體都由一個中央政府,即西周王室所分封,或經西周王室之正式承認。因此西周時代的中國, 家,每一國家雖則幾乎亦同樣以一個城市,即中國古書中稱爲「國」的為中心,但這些國家,論其创 種互相獨立的市府政治,每一市府,各成一單位。中國西周乃至春秋時代,雖亦同樣有許多國 方有一種大的不同。希臘諸邦,雖則有他們共同的文化,卻從没有他們共同的政治組織。希臘永遠是 歐洲文化的遠祖是希,希臘文化爛時期,正和中國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代相平行。但雙 長,直到現在,成爲人類文化之兩大主幹。我們不妨乘便再將此兩大文化約略作一簡單的比較。 三 若照全世界人類文化已往成績而論,便只有西方歐洲文化和東方中國文化兩大系統,算得源遠流 位,而讓給其他的新興民族來扮演另一幕的主角了。 與他同時的幾個文明古國,如埃及、巴比命、印度等,皆已在世界文化史上開始退出他們重要的地 代,正為中國文化開始走上新環境、新氣象之另一進程,漸漸由黄河流域展至長江流域的時代。而 因於上迹三點,所以中國文化經過二三千年的發展,完成了他的上古史之後,一到秦、漢統一時 八
第一章中國文化之地理背景 國,早已有他二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商、周時代,國家體制早已逐潮完成了。一到漢代,在他内 種新組織,卻不能說他遇到一個新的征服者。羅馬帝國由征服而完成,漢代中國則不然。那時的中 種變化,即如上節所說,由封建式的統一轉變成爲郡縣式的統一。因此漢代中國,我們只可說他有了 中心,漢代的中國,大體上依然承襲春秋、戰國時代來,只在其内部組識上,起了一種新變化。這一 地。這是在帝國内部顯然對立的兩個部分。至於中國漢代,其開始並没有一個像希臘市府般的基本 九 逐步向外伸張,始造成一個偉大的帝國。這一個帝國之組織,有他的中心即羅馬城,與其四圍之征服 我們繼此可以說到西方羅馬與漢代之不同。羅馬政府的性質,論其原始也和希臘市府一般。後來 質與功能,益增完密與强固而已。 是在舊中國的内部,自身有一種改進,由封建式的統一,轉變而成「那縣式的統一」,使其統一之性 秦、漢時代,卻並非如西方般,由外面來了一個新勢力,把舊有的中國吞械,中國秦、漢時代,只 府,一到中國秦、漢時代,便不免完全爲羅馬所吞滅,從此西方文化又要走人一新境界。但中國 來,代替王室,繼續聯合和好與統一的工作。這是西方希臘政治所不能完成的。因此西方希臘諸市 他爲中原諸侯共主的尊嚴早已失去,但選可以有齊桓公、督文公一辈在列國諸侯中稱霸爲盟主的起 之所謂「封建」,亦和歌洲中世紀的封建不同。惟其如此,所以一到春秋時代,雖則西周王室東遇
在中國内地,已經同樣受到中國的教育。他們的勤亂,最格言之,仍可看作當時中國内部的一種政治 统之轉移。此後五胡亂華,雖有不少當時稱為胡人的乘機起亂,但此等胡人,早已歸化中國,多數居 漢以後,魏、蜀、吳三國分裂,下及西晋統一,依然可以說是一種政治變勤,而非整個民族和國家傳 诚,並不是在中國以外,另來了一個新的征服者,而仍然是在中國内部起了一種政治形態之動置。東 變勤,由南方羅馬人轉變到北方日耳曼人,又由羅馬帝國轉變到中世紀封建諸王國。中國漢代的覆 洲史,不懂政治形態上發生變勤,由帝國到封建,而且在整個的人民和國家的大傅統上也一樣的發生 仍有著的不同。羅馬覆亡,依然和希臘覆亡一樣,是遇到了一個新的征服者,北方擅族。此後的歌 我們再由此說到羅馬覆亡後的西方中古時期,和中國漢代覆亡後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兩者中間 没有變,依然是中國人和中國,只變了他内部的政治形態,由封建到那縣。 了,由希臘人及希臘諸市府變到羅馬人與羅馬帝國。而那時的中國,則人民和國家的大傳統,一些也 希臘到羅馬,不懂當時的政治形態變了,由市府到帝國,而且整個的國家和人民的大傅統也全都變 習價稱羅馬為帝國(日。),漢代中國決不然,只可稱爲一國家(2amo)。照西方歷史講,由 兩部分之對立,而在漢代中國则輝然整然,只是一體相承,并没有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區分。西方 部,另有一番新的政治组織之醒酿與轉化。因此在羅馬帝國裹面,顯然有「征服者」與『被征服者」 中國文化史導論
第一章中國文化之地理青景 二 因此西方的中古時期,可以說是一個轉變,亦可說是一個脱節,那時的事物,主要的全是新翼 魏晋南北朝時代和歌洲中古時期的絕大不同處。 以許多小支流浸灌人一條大河中,當時雖有一些激動,不久即全部混化而失其存在了。這一層是中國 為當時政治、社會、文化各部門各方面之主幹與中堅。至於新的胡人,只以比較的少數加入活動,如 則在數量上己成被歷倒的劣勢而逐漸消失。反之,在中國史上,魏晋南北朝時代,依然以舊的中國人 因此西方的中古時代,北方蟹族完全以一種新的民族出現而為此下西方歷史之主幹,营的羅馬人 民族和國家的大傳統,文化上的大趣向,則根本並無搖移。 仍然為中國式的舊傳統。雖不免有少許變動,但這種變動,乃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所不免。若單論到 等,則全以漢人為主幹。因此當時北朝的政治傳統,社會生活,文化信仰,可以說一樣承製著漢代而 族,没有南遷而留在北方的,依然形成當時政治上的中堅勢力,而社會下層震、工、商、賈各色人 室由胡族為之,其一部分主要的軍隊由胡人充任以外,全個政府,還是胡、漢合作。中國許多故家大 口依然是中國的漢人。當時南方政治系統,固然沿著漢代以來的舊傳统與舊規模,即在北朝,除卻王 僅南方中國,全以中國漢人爲主體,即在北方中國,除都少數胡族外,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主要后 問题和社會間題,而非在中國人民與中國國家之外,另來一個新的征服者。若依當時人口比數論,不
督教文化。在中國,則依然是一個孔子傳統,只另外又加進一些佛教的成分。卻不能說那時的中國, 度之沿續,根本上並無多少轉换。論文化與信仰,在歐洲中古時期,則由舊的羅馬文化轉變到新的基 治,在歌洲中古時期,是舊的羅馬統治崩潰,而新的封建社會興起。在中國則依然是秦、漢的政治制 而新的日耳曼民族興起。在中國則只在舊的中國漢民族裹面增加了一些新民族新分子,胡人。論政 到底與儒教思想相合流相混化。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欧洲中古時期,論其民族,是舊的羅馬民族衰歇 會人生之最大信仰與最大歸趣,只在那時又新增了一個由印度傳來的佛教,而一到唐代以後,佛教也 方蟹族的功能的。但魏督南北朝時代的中國,則以往傳統文化並未全部衰歇。孔子的教訓,依然爲社 古時期的基督教絕然不同。基督教是在羅馬文化爛熟腐敗以後,完全以新的姿態出現而完成其感化北 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雖同樣有印度佛教之流人,並亦一時稱盛,但在歷史影響上,復與西方中 教會組織。這種教會組織又是新興的。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會之三者,成為近代西方文化之三主源。 以後一種暫時脱節的現象。那時在西方主持聯合與統一工作的,主要者並非封建制度,而爲基督教的 同。中國的封建制度,乃古代中國統一政治進展中之一步骤、一動象;西方封建,則爲羅馬政治解消 中國文化史導論 西方的封建,乃羅馬政治崩溃後,自然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根本與中國史上西周時代所謂的封建不 的。北方日耳曼民族成為將來歷史和文化之主幹,這是新興的。當時所行的封建制度,亦是新興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