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新阳中学、桃州中学两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 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一部分(17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正值成长的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与朋友和m )相处,在学习 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摒( 弃私心杂念,做到心无旁w(),那么我们 的未来一定是多姿多彩的,这段奋斗的岁月也会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 2.默写。(8分) ①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②③④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泥香带落花 (葛天明《迎燕》)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林则徐对联) 3.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3月15日,谷歌阿尔法围棋 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五番棋第5局在韩国 首尔战罢,李世石执黑中盘落败,最终 AlphaGo以4比1取胜,②李世石只在第四局赢回一 盘,避免了人类在这次比赛中完全彻底的失败,③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围棋为计算机 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了贡献,④这次人机大战,广泛引发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标志着 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第句,修改 第句,修改 4.综合性学习。(3分) 材料一:根据历史记载,近1000年来,有139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平均每10年就有一种 鸟从地球上消失,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目前全世界9775种鸟类中就有1212种 濒临灭绝,如大型鸟类黑鹳和白鹳,丹顶鹤、灰灌鹤、信天翁、朱缳等。 材料二:为了获得食物、衣着和乐趣而进行的捕猎只是我们消灭整个物种的某些最直接的方 式。正常的情况下,鸟类的繁殖率高于死亡率。生存环境的巨变,使部分鸟类生存繁殖能力 无法适应,使鸟类死亡率大于繁殖率,使种群数量大为减少 (1)从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2分) (2)并请你针对 这种情况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11分)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新阳中学、桃州中学两校 2015-2016 学年八年级 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一部分(17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 分)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正值成长的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与朋友和 mù( )相处,在学习 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摒.( )弃私心杂念,做到心无旁 wù( ),那么我们 的未来一定是多姿多彩的,这段奋斗的岁月也会成为我们永不褪.( )色的记忆。 2.默写。(8 分) ①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闻雁》) ②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③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 ④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⑤ ,泥香带落花。 (葛天明《迎燕》) ○6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7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 (林则徐对联) 3.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①3 月 15 日,谷歌阿尔法围棋 AlphaGo 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五番棋第 5 局在韩国 首尔战罢,李世石执黑中盘落败,最终 AlphaGo 以 4 比 1 取胜,②李世石只在第四局赢回一 盘,避免了人类在这次比赛中完全彻底的失败,③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围棋为计算机 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了贡献,④这次人机大战,广泛引发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标志着 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第 句,修改: 。 第 句,修改: 。 4.综合性学习。(3 分) 材料一:根据历史记载,近 1000 年来,有 139 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平均每 10 年就有一种 鸟从地球上消失,其中三分之一是近 50 年灭绝的。目前全世界 9775 种鸟类中就有 1212 种 濒临灭绝,如大型鸟类黑鹳和白鹳,丹顶鹤、灰灌鹤、信天翁、朱缳等 。 材料二:为了获得食物、衣着和乐趣而进行的捕猎只是我们消灭整个物种的某些最直接的方 式。正常的情况下,鸟类的繁殖率高于死亡率。生存环境的巨变,使部分鸟类生存繁殖能力 无法适应,使鸟类死亡率大于繁殖率,使种群数量大为减少。 (1)从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2 分) (2)并请你针对 这种情况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 分) 第二部分(38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7 题。(11 分)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 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 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选自《旧唐文·韩愈传》)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5.解释下面句中加字的词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邪 (4)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7.【甲】文通过对千里马的论述,表达了韩愈什么思想感情?从【乙】文可以看出韩愈是 个怎样的人?(3分)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8~10题。(8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 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 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 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 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 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 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 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頓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 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 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 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 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 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 ②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 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 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选自《旧唐文·韩愈传》)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5.解释下面句中加字的词语。(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邪 (4)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 7.【甲】文通过对千里马的论述,表达了韩愈什么思想感情?从【乙】文可以看出韩愈是一 个怎样的人?(3 分)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 8~10 题。(8 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阳光动力 2 号”正在进行为期 5 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 3 月初在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 72 米宽的翼展,比波 音 747 飞机多出了近 4 米,重量只有 2.3 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 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 1.7 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 2 号” 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 135 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 2 号”昼夜飞行,不需要 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 300 年历史。 1974 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 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 40 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 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 2 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 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 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 2 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 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 换效率大约在 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
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 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 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 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 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8.“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9.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2分) A.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7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 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 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 我们从何处获的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 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侻之情。然而, 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 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 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 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善良;第三让 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人成员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 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 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社会就 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 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 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 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果。 “阳光动力 2 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 图纸变为现实历经 12 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 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 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 3.5 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 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8. “阳光动力 2 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3 分) 9. 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2 分) A.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 30%。 D.这场长达 3.5 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3 题。(7 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我听了之后 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 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 我们从何处获的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 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 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 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 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 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善良;第三让 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人成员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 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 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 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社会就 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 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 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 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 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 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 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 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 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 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 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 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1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1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13.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 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 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 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 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①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 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⑩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 和我聊了起来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 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 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 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 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 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 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 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 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 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1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1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2 分) 13.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3 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6 题。(12 分)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 40 岁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 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 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 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 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 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 和我聊了起来
③3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 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 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 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⑩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⑤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 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⑩“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 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 我一起来学校! ①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 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 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 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4.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文章第①段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17.“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 分) 第三部分(15分) 六、诗歌鉴赏(5分)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春日晚望(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3分) 七、名著阅读(10分) 19.下列情节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2分)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 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 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 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 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 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 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 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 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 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4.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15.文章第①段 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您是几天来 ...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17.“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 分) 第三部分(15 分) 六、诗歌鉴赏(5 分)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 分)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3 分) 七、名著阅读(10 分) 19. 下列情节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