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卷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27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江山多jia0 。遍访名山大川,写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亦为人生一大乐 事。走进心驰神往西双版纳的茂林,登临海峡那边的阿里山,可以俯瞰 )风 光秀丽的姊妹潭,承天寺静mi幽雅,积水空明,威尼斯别具魅( )力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订正到田字格中。(4分) 千锤百炼苛捐杂税万赖俱寂风烛残年因地制宜司空见惯 故弄弦虚不能自己气势汹汹无精打采自出新裁重峦叠障 错别字 改正字 3、按原文填空(9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七律长征》(毛泽东)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④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王安石)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⑦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比喻修辞描写月光下疏影摇曳、空明澄澈景色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27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江山多jiāo 。遍访名山大川,写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亦为人生一大乐 事。走进心驰神往西双版纳的茂林,登临海峡那边的阿里山,可以俯瞰.( )风 光秀丽的姊妹潭,承天寺静mì 幽雅,积水空明,威尼斯别具魅.( )力。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订正到田字格中。(4 分) 千锤百炼 苛捐杂税 万赖俱寂 风烛残年 因地制宜 司空见惯 故弄弦虚 不能自已 气势汹汹 无精打采 自出新裁 重峦叠障 错别字 改正字 3、按原文填空(9 分)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 。《七律 长征》(毛泽东)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④荡胸生层云, 。《望岳》(杜甫)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王安石) ⑥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⑦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用比喻修辞描写月光下疏影摇曳、空明澄澈景色的句子是: “ ,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 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 哪里。(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9-12)。(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 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 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一元结《右溪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可名状(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3 分) A.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赶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 的一个词语是 。(2 分)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 哪里。(2 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9—12)。(12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 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 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 分) 甲文: 乙文:
1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10分)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 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 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 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 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 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 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 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 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 扁食”,人们对它 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 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 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 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4、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分) 15、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16、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共11分)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 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 我想起的是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据说,是娘给母亲接
1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10 分)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 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 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 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 “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 1300 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 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 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 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 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 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 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 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 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 彩。 (选自《北京晚报》 有删改) 1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4、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3 分) 15 、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 分) 16、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7-20 题(共 11 分) 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远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 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 我想起的是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据说,是娘给母亲接
的生。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而我,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 四十三岁。 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 村里的孩子夏天时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 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 只是不明白,我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 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 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 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 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 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 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 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 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 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 动她乱蓬蓬的白发 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变成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高三 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 到宿舍门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朴朴的,三十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 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 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 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 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 年,她六十二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摸,把她的 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 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里迁户口。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娘原本是邻乡一个村 子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 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后来,和她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她 的儿子就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颠颠。 那一刻,忽然就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 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己是远到隔世 (选自《北方人》) 17.题目“眼泪这么近”指的是: “背影那么远”指的是: (4分) 18.娘一生中打过“我”两次,从后文来看“我”挨打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19.下面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根据娘的神态、动作变化,揣摩一下娘的心理变化。(3分)
的生。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而我,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 四十三岁。 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 河,村里的孩子夏天时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 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 只是不明白,我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 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 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 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 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 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 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 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 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 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 动她乱蓬蓬的白发。 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变成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高三 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 到宿舍门前时,竟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朴朴的,三十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 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 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 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 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 年,她六十二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摸,把她的 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 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里迁户口。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娘原本是邻乡一个村 子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 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后来,和她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她 的儿子就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颠颠。 那一刻,忽然就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 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 (选自《北方人》) 17.题目“眼泪这么近”指的是: ; “背影那么远”指的是: 。(4 分) 18.娘一生中打过“我”两次,从后文来看“我”挨打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19.下面是一处细节描写,请你根据娘的神态、动作变化,揣摩一下娘的心理变化。(3 分)
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 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 20.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2分) 链接材料5岁的陈玉蓉是武汉乡办企业的下岗工人。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时,被确诊 为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肝豆状核病变。为了拯救儿子,陈玉蓉决定捐肝救子。然而,就在肝 移植前,她被査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每天10公里的“暴走减肥” 7个月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四双鞋。 我的感悟: 第三部分(6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 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 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 (1分) (2)主人公是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 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1分) (3)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的精神,的意志 的高贵品质。(3分) (4)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1分) 第四部分(50分) 七、作文(50分 22.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 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 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 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摩了一下。 20.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2 分) 链接材料 55 岁的陈玉蓉是武汉乡办企业的下岗工人。她的儿子叶海滨 13 岁时,被确诊 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为了拯救儿子,陈玉蓉决定捐肝救子。然而,就在肝 移植前,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每天 10 公里的“暴走减肥”, 7 个月体重减轻了 8 公斤,穿破了四双鞋。 我的感悟: 第三部分 ( 6 分 ) 六、名著阅读(6 分)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 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 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 题。 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 。(1 分) ⑵主人公是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 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1 分) ⑶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的精神, 的意志, 的高贵品质。(3 分) ⑷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1 分) 第四部分 (50 分) 七、作文(50 分) 22.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 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 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