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文字学术语规范综论
锗 论 (一)研究的缘起 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它“指的是人类语言中用来 标记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各种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 征、关系和过程的词或词组”①。 一般来说,术语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专业性。术语是表达各个专业的特殊概念的,所以通行 范围有限,使用的人较少。 (2)》科学性。术语的语义范围准确,它不仅标记一个概念, 而且使其精确,与相似的概念相区别。 (3)单义性。术语与一般词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单义 性,即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是单义的。有少数术语属于两个 或更多专业,如汉语中“运动”这个术语,分属于政治、哲学、物理 和体育4个领域。 ①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1页。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363页
4 文字学术语规范研究 (4)系统性。在一门科学或技术中,每个术语的地位只有在 这一专业的整个概念系统中才能加以确定。 科学技术的名词术语,是语言的词汇领域中的特定现象。 由于语言文字使用的多样性和随意性,人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 不可能自然地趋向整齐划一。然而社会交际的效率原则又要求 人们对语言文字的选择和使用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种规 范和标准当然不能由个人制定,而只能在对语言文字的历史、现 状,发生和发展规律作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的 意见,由国家职能部门组成专门委员会草拟出方案,然后通过一 定的渠道下达实施和推广普及,逐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约定,这 一过程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科学技术名词术语 的规范化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中尤为重要的一环。① 术语规范化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繁荣社会文化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它既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 动。它以研究术语模型构建规律和制定术语规范的方式参与文 化创造,同时又以审定公布等方式形成社会定约,使术语成为人 类共有的知识财富。科学术语规范化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建 设和重要内容。许嘉璐指出:“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汉语汉字的 特点,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有着比其他国家更为特殊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② 我国的术语研究和规范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0 年国家就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下设自然科学、社会 ①刘青:《简述科技术语规范化的基本环节》,《科技术语研究》2001年 第1期。 ②《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174页
上篇文宇学术语规范综论 科学、医药卫生、文学、艺术五个组,共有150多位科学家担任委 员。1956年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名词研究室。1985年国务院批 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年该委员会改名 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订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并被授权 作为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订和公布的权威性机构,负责确 定名词术语工作的方针,拟订全国术语统一工作的计划和实施 方案、审定科学技术各学科的统一名词术语并公布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主 要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进行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①。 然而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却迟迟没 有开展起来。目前,在社科研究领域,学术名词使用不统一、不 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在外来词的翻译方面,不用“因纽 特人”而用“爱斯基摩人”,不用“原居人”而用“土著人”,“因特 网”、“国际互联网”、“互联网”的并用等等。专家认为,由于学者 的认识角度和学术观点不同,导致对同一外来词有不同的翻译, 或者对同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阐释,都是社会科学研究 中的正常现象。但是,面对急剧增长和高速传播的术语发展态 势,积极推进社科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特别是容易引起混乱的名 词使用的统一、规范,是开展学术探讨和交流的重要前提。 社会科学名词术语的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人们的交际, ①到2005年为止,我国现有61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专门开展名词 审定工作,涵蓝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又学 科等各个领域,向全社会公布了60多个学科的20多万条科技名词。 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禄题组编《中国语言生活狄况报告 (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197~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