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毛泽东 第一章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 题。 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 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 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 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 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不 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 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 革命战争-革命的阶级战争和革命的民族战争,在一般战争的情形和性质之外,有它的 特殊的情形和性质。因此,在一般的战争规律之外,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不懂得这些特 殊的情形和性质,不懂得它的特殊的规律,就不能指导革命战争,就不能在革命战争中打胜 仗。 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 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战争和一般 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 中打胜仗。 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 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有一种人的意见是不对的,我们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一般战争的 规律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反动的中国政府或反动的中国军事学校出版的那些军事条 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这些条令仅仅是一般战争的规律,并且全是抄了外国的,如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毛泽东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 题。 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 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 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 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 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不 懂得它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 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 革命战争--革命的阶级战争和革命的民族战争,在一般战争的情形和性质之外,有它的 特殊的情形和性质。因此,在一般的战争规律之外,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不懂得这些特 殊的情形和性质,不懂得它的特殊的规律,就不能指导革命战争,就不能在革命战争中打胜 仗。 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 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因此,在一般战争和一般 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 中打胜仗。 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 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有一种人的意见是不对的,我们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一般战争的 规律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反动的中国政府或反动的中国军事学校出版的那些军事条 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这些条令仅仅是一般战争的规律,并且全是抄了外国的,如果
我们一模一样地照抄来用,丝毫也不变更其形式和内容,就一定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他 们的理由是:过去流过血得来的东西,为什么要不得?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尊重过去 流血的经验,但是还应该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 又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己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俄国 革命战争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 事条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苏联的规律和条令,包含着苏联内战和苏联红军的特殊性, 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抄了来用,不允许任何的变更,也同样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这些人 的理由是:苏联的战争是革命的战争,我们的战争也是革命的战争,而且苏联是胜利了,为 什么还有取舍的余地?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因为它是最近 代的革命战争的经验,是在列宁、斯大林指导之下获得的:但是我们还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 争的经验,因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又有许多特殊的情况。 再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就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一九二六年至 一九二七年的北伐战争的经验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学习它,具体地说,学北伐战争的长驱直 进和夺取大城市。他们不知道:北伐战争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应该刻板地抄用,因 为我们现时战争的情况已经变化了。我们只应该采用北伐战争中那些在现时情况下还能适用 的东西,我们应该按照现时情况规定我们自己的东西。 由此看来,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 从时间的条件说,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 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地 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 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 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还不止此。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起初会指挥小兵团,后来又会指挥大兵团,这对于他 是进步了,发展了。一个地方和许多地方也不相同。起初会在某一熟悉的地方作战,后来在 许多地方也会作战,这对于一个指挥员又是进步了,发展了。因为敌我双方的技术、战术、 战略的发展,一个战争中各阶段的情形也不相同。在低级阶段会指挥的,到了高级阶段也会 指挥,这对于一个指挥员更是进步和发展了。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战争发展的 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 步,这对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我们要求有大的作用的战争指 导者。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 西是没有的。 第二节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而且就在不远的 将来会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 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 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 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人类的战争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
我们一模一样地照抄来用,丝毫也不变更其形式和内容,就一定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他 们的理由是:过去流过血得来的东西,为什么要不得?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尊重过去 流血的经验,但是还应该尊重自己流血的经验。 又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俄国 革命战争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 事条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苏联的规律和条令,包含着苏联内战和苏联红军的特殊性, 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抄了来用,不允许任何的变更,也同样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这些人 的理由是:苏联的战争是革命的战争,我们的战争也是革命的战争,而且苏联是胜利了,为 什么还有取舍的余地?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因为它是最近 代的革命战争的经验,是在列宁、斯大林指导之下获得的;但是我们还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 争的经验,因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又有许多特殊的情况。 再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就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一九二六年至 一九二七年的北伐战争的经验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学习它,具体地说,学北伐战争的长驱直 进和夺取大城市。他们不知道:北伐战争的经验是应该学习的,但是不应该刻板地抄用,因 为我们现时战争的情况已经变化了。我们只应该采用北伐战争中那些在现时情况下还能适用 的东西,我们应该按照现时情况规定我们自己的东西。 由此看来,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 从时间的条件说,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 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地 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 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 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还不止此。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起初会指挥小兵团,后来又会指挥大兵团,这对于他 是进步了,发展了。一个地方和许多地方也不相同。起初会在某一熟悉的地方作战,后来在 许多地方也会作战,这对于一个指挥员又是进步了,发展了。因为敌我双方的技术、战术、 战略的发展,一个战争中各阶段的情形也不相同。在低级阶段会指挥的,到了高级阶段也会 指挥,这对于一个指挥员更是进步和发展了。只能适应于一定兵团、一定地方和战争发展的 一定阶段,这叫做没有进步和没有发展。有一种人,抱着一技之长和一孔之见,再也没有进 步,这对革命虽则在一地一时有些作用,但是没有大的作用。我们要求有大的作用的战争指 导者。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 西是没有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而且就在不远的 将来会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 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 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 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人类的战争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
而结束,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属于最后战争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战争, 毫无疑义又是最大的和最残酷的战争的一部分。最大的和最残酷的非正义的反革命的战争, 迫临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如果不打起正义战争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就要遭受摧残。人类正 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中国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和 中国人的大多数所举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正义的战争,是拯救人类拯救中国的至高无上 的荣誉的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 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 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 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 第三节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 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 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 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 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 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 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 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 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有的时候, 有些局部破坏了或失败了,全局可以不起重大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不是对于全局有决 定意义的东西。战争中有些战术上或战役上的失败或不成功,常常不至于引起战争全局的变 坏,就是因为这些失败不是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但若组成战争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 决定意义的某一二个战役失败了,全局就立即起变化。这里说的多数战役和某一二个战役, 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 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 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 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 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 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 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 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说到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但战略和战役的关系是如此,战役和战术的关系也是如此。 师的动作和团营动作的关系,连的动作和排班动作的关系,就是实例。任何一级的首长,应 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
而结束,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属于最后战争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战争, 毫无疑义又是最大的和最残酷的战争的一部分。最大的和最残酷的非正义的反革命的战争, 迫临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如果不打起正义战争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就要遭受摧残。人类正 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人类的旗帜,中国正义战争的旗帜是拯救中国的旗帜。人类的大多数和 中国人的大多数所举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正义的战争,是拯救人类拯救中国的至高无上 的荣誉的事业,是把全世界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 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 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我们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出发 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这是区别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界线。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 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 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 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 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 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 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 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 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然而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有的时候, 有些局部破坏了或失败了,全局可以不起重大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些局部不是对于全局有决 定意义的东西。战争中有些战术上或战役上的失败或不成功,常常不至于引起战争全局的变 坏,就是因为这些失败不是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但若组成战争全局的多数战役失败了,或有 决定意义的某一二个战役失败了,全局就立即起变化。这里说的多数战役和某一二个战役, 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 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 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 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 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 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 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 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说到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但战略和战役的关系是如此,战役和战术的关系也是如此。 师的动作和团营动作的关系,连的动作和排班动作的关系,就是实例。任何一级的首长,应 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
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说重要,说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规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 规定。作战时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兵力的情况去规定。 在给养丰富的地方要注意不使战士吃得太饱,在给养不足的地方却要注意不使战士饿肚。在 白色区域,可以因为仅仅一个消息的走漏而使尔后的战斗失败:在红色区域,则走漏消息的 问题常常不是最重要的。某些战役,高级指挥员有亲自参加之必要,其他则无此必要。一个 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会,主要应注意动 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如此等等。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 要的关节。 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晴看 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 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 东西。战略问题,如所谓照顾敌我之间的关系,照顾各个战役之间或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 系,照顾有关全局的(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照顾全盘情况中的特点,照顾前后方之间 的关系,照顾消耗和补充,作战和休息,集中和分散,攻击和防御,前进和后退,荫蔽和暴 露,主攻方面和助攻方面,突击方面和钳制方面,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持久战和速决战, 阵地战和运动战,本军和友军,这些兵种和那些兵种,上级和下级,干部和兵员,老兵和新 兵,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红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老区和新区,中心区和 边缘区,热天和冷天,胜仗和败仗,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消灭敌人和争取群 众,扩大红军和巩固红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过去的任务和现在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和 将来的任务,那种情况下的任务和这种情况下的任务,固定战线和非固定战线,国内战争和 民族战争,这一历史阶段和那一历史阶段,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但若用心去想一想,也就都可以了解,都可以捉住,都可以精通。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 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 的任务。 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为什么要组织红军?因为要使用它去战胜敌人。为什么要学习战争规律?因为要使用这 些规律于战争。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战争的学问拿在讲堂上,或在书本中,很多人 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战争史和我们自己的战争生活,都证明了 这一点。 那末,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 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要达到智勇双全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要 学的,学习的时候要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
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说重要,说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规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 规定。作战时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要按照当前的敌情、地形和自己兵力的情况去规定。 在给养丰富的地方要注意不使战士吃得太饱,在给养不足的地方却要注意不使战士饿肚。在 白色区域,可以因为仅仅一个消息的走漏而使尔后的战斗失败;在红色区域,则走漏消息的 问题常常不是最重要的。某些战役,高级指挥员有亲自参加之必要,其他则无此必要。一个 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个民众大会,主要应注意动 员民众到会和提出恰当的口号。如此等等。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 要的关节。 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 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 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 东西。战略问题,如所谓照顾敌我之间的关系,照顾各个战役之间或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 系,照顾有关全局的(有决定意义的)某些部分,照顾全盘情况中的特点,照顾前后方之间 的关系,照顾消耗和补充,作战和休息,集中和分散,攻击和防御,前进和后退,荫蔽和暴 露,主攻方面和助攻方面,突击方面和钳制方面,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持久战和速决战, 阵地战和运动战,本军和友军,这些兵种和那些兵种,上级和下级,干部和兵员,老兵和新 兵,高级干部和下级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红色区域和白色区域,老区和新区,中心区和 边缘区,热天和冷天,胜仗和败仗,大兵团和小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消灭敌人和争取群 众,扩大红军和巩固红军,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过去的任务和现在的任务,现在的任务和 将来的任务,那种情况下的任务和这种情况下的任务,固定战线和非固定战线,国内战争和 民族战争,这一历史阶段和那一历史阶段,等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但若用心去想一想,也就都可以了解,都可以捉住,都可以精通。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 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 的任务。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为什么要组织红军?因为要使用它去战胜敌人。为什么要学习战争规律?因为要使用这 些规律于战争。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战争的学问拿在讲堂上,或在书本中,很多人 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战争史和我们自己的战争生活,都证明了 这一点。 那末,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 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要达到智勇双全这一点,有一种方法是要 学的,学习的时候要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用这种方法。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
律于自己的行动。 许多国家颁布的军事条令书上,都指示了“按照情况活用原则”的必要,又都指示了打 败仗时的处置方法。前者是不要指挥员因死用原则而主观地犯错误:后者是当着指挥员主观 地犯了错误,或客观情况起了非所预料的和不可抗的变化时,告诉指挥员怎样去处置。 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 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 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 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 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举战术的例子来说。攻击点选在敌人阵地的某一翼,而那里正是敌人的薄弱部,突击因 而成功,这叫做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指挥员的侦察、判断和决心,和敌人及其配置的 实在情形相符合。如果攻击点选在另一翼,或中央,结果正碰在敌人的钉子上,攻不进去, 就叫做不相符合。攻击时机的适当,预备队使用的不迟不早,以及各种战斗处置和战斗动作 都利于我不利于敌,便是整个战斗中主观指挥和客观情况统统相符合。统统相符合的事,在 战争或战斗中是极其少有的,这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双方是成群的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互相 保持秘密的缘故,这和处置静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只要做到指挥大体上适合情 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 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 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 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 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 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 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 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 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 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 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 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己定计划加以改 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 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上面说的是一个战略的行动,或一个战役和战斗的行动。经验多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 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 熟了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切 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 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
律于自己的行动。 许多国家颁布的军事条令书上,都指示了“按照情况活用原则”的必要,又都指示了打 败仗时的处置方法。前者是不要指挥员因死用原则而主观地犯错误;后者是当着指挥员主观 地犯了错误,或客观情况起了非所预料的和不可抗的变化时,告诉指挥员怎样去处置。 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 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 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 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 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举战术的例子来说。攻击点选在敌人阵地的某一翼,而那里正是敌人的薄弱部,突击因 而成功,这叫做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指挥员的侦察、判断和决心,和敌人及其配置的 实在情形相符合。如果攻击点选在另一翼,或中央,结果正碰在敌人的钉子上,攻不进去, 就叫做不相符合。攻击时机的适当,预备队使用的不迟不早,以及各种战斗处置和战斗动作 都利于我不利于敌,便是整个战斗中主观指挥和客观情况统统相符合。统统相符合的事,在 战争或战斗中是极其少有的,这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双方是成群的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互相 保持秘密的缘故,这和处置静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只要做到指挥大体上适合情 况,即在有决定意义的部分适合情况,那就是胜利的基础了。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 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 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 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 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 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 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 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 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 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 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 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 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 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上面说的是一个战略的行动,或一个战役和战斗的行动。经验多的军人,假使他是虚心 学习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又摸 熟了敌人的部队(同样,指挥员、战斗员、武器、给养等等及其总体)的脾气,摸熟了一切 和战争有关的其他的条件如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等等,这样的军人指导战争或作战,就 比较地有把握,比较地能打胜仗。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