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温攀提示: 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4页,答题纸共4页。试题卷共有“积 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全卷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在试题卷正面的右下角填写座位号。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运用(30分)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线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7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谱()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 为多文化的和谱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 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 并将之引入更高的jng()界。因此,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sui()。(选 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1).在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3).联系自身体会,请你谈谈对“和谐城市”的理解。(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语文的积累与运用的考查:“拟写标语”考察学生对句式的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的能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 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让能够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且对语言综合运用方 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拟写标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排比 【参考答案】 1)xie、境髓 2)如:“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与世博同赢与精彩同行与世界同 〔3)只要结合体会,答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如“和谐城市应当包含城市教育的和谐发展,让 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 【试题来源】选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③晨兴理荒秒, 。陶渊明《归园田居》
2010 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0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 4 页,答题纸共 4 页。试题卷共有“积 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个部分,全卷 24 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在试题卷正面的右下角填写座位号。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 分)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线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7 分)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 )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 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 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 并将之引入更高的 jìng( )界。因此,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 suǐ( )。 (选 自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1).在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2 分) (2).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3).联系自身体会,请你谈谈对 “和谐城市”的理解。 (3 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语文的积累与运用的考查;“拟写标语”考察学生对句式的运用以及语言表达的能 力;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 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让能够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且对语言综合运用方 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拟写标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排比。 【参考答案】 〔1〕 xié、境 髓 〔2〕 如:“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与世博同赢 与精彩同行 与世界同 步” 〔3〕只要结合体会,答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如“和谐城市应当包含城市教育的和谐发展,让 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 【试题来源】 选自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 ③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重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考查 试题的特色:围绕09中考式样,去掉理解性默写,降低考试难度 试题测试后讲评意见:既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得分,也对古诗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答案】略 【试题来源】《2010年中考复习指南》、语文课本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 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人生更像一本丰厚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C.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主任处心积虑地想了很多措施 D.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组织肆无忌惮的策划了75打砸烧抢时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 强烈愤慨。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与高考接轨,又考查了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感情色彩这一类型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 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还要掌握其比喻义或引伸义, 【参考答案】C 【试题来源】《2010年中考复习指南》和新闻网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3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连云港新闻网】近日,江苏省语委正式发文,认定连云港市灌云县、灌南县通过国家 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①至此,连云港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一基本全面达 标,获省语委颁发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面达标市”牌匾。自创建以来,连云港市各 级政府充分认识到,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经济软实力具有深远影响。③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连云港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各行业语言文字工作,终 于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察学生综合修改文章的能力:考查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中 的三种:语序不合理、搭配不当、语意重复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联系日 常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积累与运用
④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重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考查 试题的特色: 围绕 09 中考式样,去掉理解性默写,降低考试难度。 试题测试后讲评意见:既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得分,也对古诗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答案】略 【试题来源】《2010 年中考复习指南》、语文课本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 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人生更像一本丰厚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C.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主任处心积虑地想了很多措施。 D.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组织肆无忌惮的策划了 7·5 打砸烧抢时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 强烈愤慨。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与高考接轨,又考查了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感情色彩这一类型;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 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还要掌握其比喻义或引伸义。 【参考答案】C 【试题来源】《2010 年中考复习指南》和新闻网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 3 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 【连云港新闻网】 近日,江苏省语委正式发文,认定连云港市灌云县、灌南县通过国家 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①至此,连云港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一基本全面达 标,获省语委颁发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全面达标市”牌匾。自创建以来,连云港市各 级政府充分认识到,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经济软实力具有深远影响。③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连云港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各行业语言文字工作,终 于顺利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察学生综合修改文章的能力;考查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六种病句类型中 的三种:语序不合理、搭配不当、语意重复;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 联系日 常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积累与运用;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学生只要平时基础掌握到位,修改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参考答案】 ①把一基本”去掉;②把“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互调:⑧把“实施 改成“推进” 【试题来源】连云港新闻网(2010-02-02有改动) 5.名著阅读题。(4分) 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糞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 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我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们 跑了去,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我把我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他讲 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他年轻,聪明,是一个较高级 的部族的野蛮人,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他始终是我的个可靠的伙伴。 ①文中的“我”叫,文中划线处应填 ②在我的性格中,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并写出你的理由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说出文学名著的知识点和重要情节 试题的特色:对学生是否认真读过原著进行细节方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本题目内容不难,但在语言叙述上有不到位现象 【参考答案】 ①鲁宾(滨)逊(孙)、星期五:(2分)②顽强、坚毅如在“洞中历险”一文中。性格1分理 由1分(2分) 【试题来源】 (1)《语文课程标准》名著推荐,《2010年中考复习指南》 6.阅读下面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2009年国庆大阅兵资料,完成题目。(5分)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午12时多,1.64万余名刚刚走下战场的士兵以及部分国名党 起义官兵携带三八大盖、缴获的坦克、大炮以及各色战马,组成开国大典阅兵部队,行进 在颠簸不平的天安门广场,开启了新中国盛典阅兵的先河 材料二:1984年,经过一段人世沧桑,共和国的军队也在曲折中前进,我军的武器装备, 已经越过了缴获和仿制,达到自行研制生产的阶段。那年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 部是中国自行研制,其中19种是新装备。 材料三:200年10月1日上午10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 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中国六十 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新面貌,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 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1)写出你阅读材料后探究所得。(2分) (2)阅兵是军队对祖国和人民的汇报,也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是中央电 视台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阅兵过程的解说词。(2分)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学生只要平时基础掌握到位,修改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参考答案】 ①把“一基本”去掉;②把“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互调;③把“实施” 改成“推进” 【试题来源】连云港新闻网(2010-02-02 有改动) 5. 名著阅读题。 (4 分) 有一天早晨,我从望远镜里看见三十个野蛮人正在围着篝火跳舞。他们已煮食了一个俘虏, 还有两个正准备放到火上去烤,这时我提着两支上了子弹的滑膛枪和那柄大刀往下朝他们 跑了去,及时救下了他们来不及吃掉的一个俘虏。我把我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 ”,他讲 话的声音成了我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他年轻,聪明,是一个较高级 的部族的野蛮人,后来在我留在岛上的那段时间,他始终是我的个可靠的伙伴。 ①文中的“我”叫 ,文中划线处应填 ②在我的性格中,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并写出你的理由。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能说出文学名著的知识点和重要情节; 试题的特色:对学生是否认真读过原著进行细节方面考查;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本题目内容不难,但在语言叙述上有不到位现象。 【参考答案】 ①鲁宾(滨)逊(孙)、星期五;(2 分)②顽强、坚毅如在“洞中历险”一文中。性格 1 分理 由 1 分(2 分) 【试题来源】 (1)《语文课程标准》名著推荐,《2010 年中考复习指南》 6.阅读下面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2009 年国庆大阅兵资料,完成题目。(5 分) 材料一: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午 12 时多,1.64 万余名刚刚走下战场的士兵以及部分国名党 起义官兵携带三八大盖、缴获的坦克、大炮以及各色战马,组成开国大典阅兵部队,行进 在颠簸不平的天安门广场,开启了新中国盛典阅兵的先河。 材料二:1984 年,经过一段人世沧桑,共和国的军队也在曲折中前进,我军的武器装备, 已经越过了缴获和仿制,达到自行研制生产的阶段。那年阅兵,受阅武器装备共 28 种,全 部是中国自行研制,其中 19 种是新装备。 材料三:2009 年 10 月 1 日上午 10 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天安门 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第 14 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中国六十 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新面貌,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 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1)写出你阅读材料后探究所得。(2 分) (2)阅兵是军队对祖国和人民的汇报,也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如果你是中央电 视台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阅兵过程的解说词。(2 分)
【命题意图】 考査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及语文。学生在此题时 必将运用语文解决实践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用语文的快乐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联系日 常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积累与运用 【参考答案】 (1)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力量不断成长和强大 (2)看,迎面走来的机械化部队,2009年,突飞猛进的人民解放军己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并正在逐步向信息化迈进。如果说1999年的阅兵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迈向信息化的人民解 放军,那么2009年人们应该看到一个在信息化道路上越来越自信的人民解放军。 【试题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考专辑并连云港市中考指南语言运用部分作出调整。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但意境醇美,请结合具体词句品味。(2分) (2)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并分析一下陶渊明内心情感。(3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名句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有分析提炼概括能力因素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没有从形式与内容上有条理分析。 【参考答案】 (1)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同口语,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又展现了 醇美的意境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看见南山的美景,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 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2)“真意”指的是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得人生自然之理。(1分)表现了作者鄙弃官场黑 暗,对闲适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喜爱。(答出“田园生活”或“自然风光即可)(2分) 【试题来源】《2010年中考复习指南》围绕09中考样式作适当调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及语文。学生在此题时 必将运用语文解决实践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用语文的快乐。 试题的特色: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 联系日 常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积累与运用; 【参考答案】 (1)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力量不断成长和强大。 (2)看,迎面走来的机械化部队,2009 年,突飞猛进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并正在逐步向信息化迈进。如果说 1999 年的阅兵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迈向信息化的人民解 放军,那么 2009 年人们应该看到一个在信息化道路上越来越自信的人民解放军。 【试题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考专辑并连云港市中考指南语言运用部分作出调整。 二、理解·感悟(60 分) (一)诗歌鉴赏(4 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 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但意境醇美,请结合具体词句品味。(2 分) (2)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并分析一下陶渊明内心情感。(3 分)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名句的能力; 试题的特色:有分析提炼概括能力因素;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没有从形式与内容上有条理分析。 【参考答案】 (1)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同口语,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又展现了 醇美的意境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看见南山的美景,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 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2)“真意”指的是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得人生自然之理。(1 分)表现了作者鄙弃官场黑 暗,对闲适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喜爱。(答出 “田园生活”或“自然风光”即可)(2 分) 【试题来源】《2010 年中考复习指南》围绕 09 中考样式作适当调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 9~13 题。(15 分) 【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普 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子曰:“夫大 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提之涤,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 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 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 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平丝桐之间?”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 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提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钩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 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 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 家》) 注:①提之涤,之愉者,政令也:手指勾弦用力,放开舒缓,象征政令。②弭:安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琴按剑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威王说而舍之右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善哉鼓琴齐人三鼓D.大小相益曾益其所不能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两段文字中邹忌劝谏的艺术特点 (2)两段文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邹忌和威王?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文言文考查,由课内向课外过渡,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对句意的理解和对 文意的把握,强调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搜索、提炼、概括信息,然后用简洁 的语言组织表达 试题的特色:知识与能力进行迁移、延展(课内外)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对人物的评价、对事件的分析等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提高。 【参考答案】 9.(1)、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授予下等的赏赐 (2)、何止是谈论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其中啊!” 10.邹忌子似以鼓琴见威王 11.(1)二段劝谏的共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第一 篇邹忌是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第二篇以鼓琴喻理,生动形象。(2)邹忌子冒威王之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 (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 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邹忌子曰:“夫大 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涤,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 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 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 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平丝桐之间?”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 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 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 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选自《史记 田敬仲完世 家》) 注:①攫之涤,之愉者,政令也:手指勾弦用力,放开舒缓,象征政令。②弭:安抚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去琴按剑∕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 威王说而舍之右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善哉鼓琴∕齐人三鼓 D. 大小相益∕曾益其所不能 9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10.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 分)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 11. 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 (1)请两段文字中邹忌劝谏的艺术特点。 (2)两段文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邹忌和威王? 【命题意图】 考查目的:文言文考查,由课内向课外过渡,重点考查学生对常见实词、对句意的理解和对 文意的把握,强调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搜索、提炼、概括信息,然后用简洁 的语言组织表达。 试题的特色:知识与能力进行迁移、延展(课内外); 试题测试后的讲评意见:对人物的评价、对事件的分析等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提高。 【参考答案】 8.A 9.(1)、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 授予下等的赏赐 (2)、何止是谈论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其中啊!” 10.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 11.(1)二段劝谏的共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第一 篇邹忌是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第二篇以鼓琴喻理,生动形象。(2)邹忌子冒威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