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成语的正确使用 知识网络 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 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 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 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 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 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 倦等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 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 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 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 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 不断丰富词汇。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 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但关键还在于 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一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 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 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 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 成语 考场回声 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常有专门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试题出现,主要题型有:成语字的书 写规范,找错字,改错字:成语中的重点字解释或成语,语意的静态、动态解释:在具体语 境中正确选用成语,找加点成语使用准确或不当的项:写出课文或名著中相关的成语:成语 词汇量储存的考查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正确运用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3温州卷 下面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冲耳不闻“冲”读 chong意思是:堵塞 B.讳莫如深“讳”读wei意思是:隐秘不说 C.扪心自问“扪”读men意思是;摸、按 偃旗息鼓“偃”读 意思是:遮盖 2003荆州卷 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②同舟共()③救死()伤④自强不() 答案:①众志成(城)②同舟共(济)③救死(扶)伤④自强不(息)2003天
中考复习专题——成语的正确使用 [知识网络] 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 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 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 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 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 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 倦等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 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 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 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 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 不断丰富词汇。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 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但关键还在于 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 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 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 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 成语。 [考场回声] 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常有专门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试题出现,主要题型有:成语字的书 写规范,找错字,改错字;成语中的重点字解释或成语,语意的静态、动态解释;在具体语 境中正确选用成语,找加点成语使用准确或不当的项;写出课文或名著中相关的成语;成语 词汇量储存的考查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正确运用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考题: 2003 温州卷 下面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C) A.冲耳不闻 “冲”读 chōng 意思是:堵塞 B.讳莫如深 “讳”读 wéi 意思是:隐秘不说 C.扪心自问 “扪”读 mén 意思是;摸、按 D.偃旗息鼓 “偃”读 yǎn 意思是:遮盖 2003 荆州卷 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 ) ②同舟共( )③救死( )伤 ④自强不( ) 答案:①众志成(城) ②同舟共(济)③救死(扶)伤 ④自强不(息)2003 天
津中考卷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B A.机会:日理万机随机应变B.更加:精益求精老当益壮 名声,莫名其妙名不副实D.渡口:无人问津津津有味 04年荆州卷 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③德拉…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比之下显得远远不如]。 ④花种得好,()〔形容百花艳丽,颜色好看〕,满园芬芳,可以欣赏。 答案:①惟妙惟肖②与日俱增③相形见绌④姹紫嫣红 04年山东烟台卷 许多成语源自古诗文。源自《<论语>六则=,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 是是是 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 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 (3分) 答案:不耻下问或三人行,必有我师,一鼓作气,世外桃源 04年福州卷 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1)吕蒙 (2)诸葛亮 (3)项羽 (4)( 答案:(1)刮目相看(待)吴下阿蒙)(2)三顾茅庐(鞠躬尽瘁)(3)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4)示例:曹刿——一鼓作气陈胜——揭竿而起(鸿鹄之志) 2003青岛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D)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 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 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 做事果断) 04年襄樊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04年重庆卷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津中考卷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B) A.机会;日理万机 随机应变 B.更加: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C.名声,莫名其妙 名不副实 D.渡口: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 04 年荆州卷 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 )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 ) [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③德拉……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 )[相比之下显得远远不如]。 ④花种得好,( )〔形容百花艳丽,颜色好看〕,满园芬芳,可以欣赏。 答案:①惟妙惟肖 ②与日俱增 ③相形见绌 ④姹紫嫣红 04 年山东烟台卷 许 多 成 语 源 自 古 诗 文 。 源 自 《 < 论 语 > 六 则 = , 表 示 虚 心 好 学 的 成 语 是 , 。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 是 ;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 是 。(3 分) 答案:不耻下问或三人行,必有我师,一鼓作气,世外桃源 04 年福州卷 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1)吕蒙——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3)项羽——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刮目相看(待)(吴下阿蒙) (2)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3)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4)示例:曹刿——一鼓作气 陈胜——揭竿而起(鸿鹄之志) 2003 青岛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D)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 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 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 做事果断) 04 年襄樊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04 年重庆卷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 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 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 而喻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 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2003北京海定卷 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一一让她深 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 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 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这些考题,有的考查音,有的考查意,更多地将音、形、意综合起来考查;有的将成语 与名著阅读,课文的背诵与积累结合起来考查,题型多样,灵活多变。但所考成语都是平时 里常见的,并不偏、难。所以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再在下面这些方面特 别注意并加强训练: 1、成语读音和写法的规范化:如03年温州卷和荆州卷中的考题 2、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如:03年天津卷和04年荆州卷中的考题 3、了解一些成语的出典。如:04年烟台卷和福州卷 3、要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场合和用途;如04年襄樊卷的D项,桂林的山水 黄山的松本来就不是人工所为,而是大自然自己的“鬼斧神工 4、要熟悉成语的语法功能和搭配特点:如α年襄樊卷的B项。“诲人不倦”本身是个 动词,不能用在定语的位置上 5、对义近形似容易混淆不清的成语要注意辨析:如04年襄樊卷的A项,应为“无可 救药”,它与“病入膏肓”义近而容易混淆。 妙题解说] 1、04年广东河源卷 成语接龙。(2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示例: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解说: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成语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一道成语考题,看似简单 却新颖别致,不死板的考某一个成语,考査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 2、04年宜昌卷 胸无成竹的快乐 文/冯骥才 ①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我问何故“弃文 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②友人说:看你一一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 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 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 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 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 而喻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 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2003 北京海定卷 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 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 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 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这些考题,有的考查音,有的考查意,更多地将音、形、意综合起来考查;有的将成语 与名著阅读,课文的背诵与积累结合起来考查,题型多样,灵活多变。但所考成语都是平时 里常见的,并不偏、难。所以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再在下面这些方面特 别注意并加强训练: 1、成语读音和写法的规范化;如 03 年温州卷和荆州卷中的考题。 2、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如:03 年天津卷和 04 年荆州卷中的考题。 3、了解一些成语的出典。如:04 年烟台卷和福州卷 3、要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场合和用途;如 04 年襄樊卷的 D 项,桂林的山水 黄山的松本来就不是人工所为,而是大自然自己的“鬼斧神工”。 4、要熟悉成语的语法功能和搭配特点;如 04 年襄樊卷的 B 项。“诲人不倦”本身是个 动词,不能用在定语的位置上。 5、对义近形似容易混淆不清的成语要注意辨析;如 04 年襄樊卷的 A 项,应为“无可 救药”,它与“病入膏肓”义近而容易混淆。 [妙题解说] 1、04 年广东河源卷 成语接龙。(2 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 → → 示例: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解说: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成语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一道成语考题,看似简单, 却新颖别致,不死板的考某一个成语,考查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 2、04 年宜昌卷 胸无成竹的快乐 文/冯骥才 ①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我问何故“弃文 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②友人说:看你――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 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 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
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揣摩第②段中加点的“撒手人寰”一词,在不影响句子表达的前提下,请你试用另一个 成语来替换它。(1分) 答: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一命呜呼 解说:本题的特点是将成语知识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 可将替换的成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检验,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语的意义,并尽可能多掌握一些 同义成语。让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2003宁波卷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 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答案:②赤壁之战附加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 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解说:许多典故性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这一题将成语的考 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从出题角度看,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既考名著阅读,又让学生对 成语的来源有所了解,明白典故性的成语需要探索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 义 4、2001陕西卷 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是() 啄木鸟要想吃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 远吃不到虫子的,这正是 A.粗心大意见异思迁 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痴心妄想 D.并行不悖徒劳心力 解说:答这道题,首先要读通句子的本意,了解到啄木鸟吃不到虫子的的关键在于方向 错误,其次要准确理解选项中成语的意义和各项之间的区别,然后两相对照:很明显只有“南 辕北辙缘木求鱼”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均是行动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 5、2001年重庆卷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扁鹊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 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 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解说:本题旨在考査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其出处的了解。答题时,一要读懂各项提示语, 包括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要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字眼确定恰当的成语。如A项中的“三 顾”“草庐”,C项中的“无人问津”,D项中的“扑朔”“迷离”“辨”等。答案为A、三顾 茅庐B、讳疾忌医C、无人问津D、扑朔迷离
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 揣摩第②段中加点的“撒手人寰”一词,在不影响句子表达的前提下,请你试用另一个 成语来替换它。(1 分) 答: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一命呜呼 解说:本题的特点是将成语知识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 可将替换的成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检验,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语的意义,并尽可能多掌握一些 同义成语。让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2003 宁波卷: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 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 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答案:②赤壁之战 附加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 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解说:许多典故性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这一题将成语的考 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从出题角度看,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既考名著阅读,又让学生对 成语的来源有所了解,明白典故性的成语需要探索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 义。 4、2001 陕西卷 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是( ) 啄木鸟要想吃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 远吃不到虫子的,这正是 A.粗心大意 见异思迁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 痴心妄想 D.并行不悖 徒劳心力 解说:答这道题,首先要读通句子的本意,了解到啄木鸟吃不到虫子的的关键在于方向 错误,其次要准确理解选项中成语的意义和各项之间的区别,然后两相对照:很明显只有“南 辕北辙 缘木求鱼”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均是行动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 5、2001 年重庆卷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扁鹊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 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 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解说: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其出处的了解。答题时,一要读懂各项提示语, 包括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要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字眼确定恰当的成语。如 A 项中的“三 顾”“草庐”,C 项中的“无人问津”,D 项中的“扑朔”“迷离”“辨”等。答案为 A、三顾 茅庐 B、讳疾忌医 C、无人问津 D、扑朔迷离
6、2003青岛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D)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 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 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 做事果断) 解说:理解成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关键,这道题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 让学生来判断释义的正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D项中的 自强不息”正确释义应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致意。也者有这样才能与“克 服困难”并用,放到句子中也才讲得通 7、04年南通卷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D)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 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 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 爱莫能助了。 D、张建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 几个球 8、04年嘉兴卷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己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解说:这两道考题的题型是最常见的,在全国各地的中高考中经常出现。考题的特点在 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 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但所考成语是我们平时常用而又容易用 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另外用于编写句子的材料 时代性强,传递出方方面面的时代信息,也是这样的考题受到青睐的原因之 综合练习] 1、2003南通卷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风华正mo()心旷神y1()ch()名中外 2、04年山东滨州卷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不屑 )置辩②杳()无消息③锲()而不舍 ④中流d()柱⑤s()兴夜寐⑥气势磅bo() 3、04年宿迁卷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方格中订正
6、2003 青岛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D)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 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 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 做事果断) 解说:理解成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关键,这道题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 让学生来判断释义的正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D 项中的 “自强不息”正确释义应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致意。也者有这样才能与“克 服困难”并用,放到句子中也才讲得通。 7、04 年南通卷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D )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 2003 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 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 叹为观止。 C.随着 21 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 爱莫能助了。 D、张建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 几个球。 8、04 年嘉兴卷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解说:这两道考题的题型是最常见的,在全国各地的中高考中经常出现。考题的特点在 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 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但所考成语是我们平时常用而又容易用 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另外用于编写句子的材料 时代性强,传递出方方面面的时代信息,也是这样的考题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 [综合练习] 1、2003 南通卷 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风华正 mào ( ) 心旷神 yí( ) chí( )名中外 2、04 年山东滨州卷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不屑( )置辩 ②杳( )无消息 ③锲( )而不舍 ④中流 dī( )柱 ⑤sù( )兴夜寐 ⑥气势磅 bó( ) 3、04 年宿迁卷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方格中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