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景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 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 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 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 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 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 德,前往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 集团军群从巴尔千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 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 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 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 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 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 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 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 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 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 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 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学常识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 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时效),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 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 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 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 质意义。 《红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 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时效性),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 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 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 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 质意义。 《红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注音与析词 拂晓(f)瓦砾(I) 地窖 JIao )·蘸< Ju gong we 颤巍巍(
拂晓 ( ) 瓦砾 ( ) 地窖 ( ) 鞠躬 ( ) 颤巍巍( ) lì jiào jū gōng wěi fú
阅课丈 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 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厚感情
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 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 厚感情
1、快速阅读(全文约300)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起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 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 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1、快速阅读(全文约3000字)概括出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 (起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 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 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