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 前的全球性大战,小十一个国家和地区 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 亿人,大约九干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 干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 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醋而血腥、雄 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 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 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 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 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 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 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 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 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课文背景: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 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 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 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 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 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 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 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 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 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 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 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 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 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 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 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 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 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 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 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 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蜡烛 苏联西蒙楉夫 体裁:战地通讯
蜡 烛 苏联 西蒙诺夫 体裁: 战地通讯
通讯是记叙文体中的又一实用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 述,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 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叙 述,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形象更 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通讯是记叙文体中的又一实用文体。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系统
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 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 中国》一书。 《我城一少年》、《俄罗斯 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 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 《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 西蒙诺夫 的》、《最后的夏天》,三部曲获 1915-1979 1974年度列宁奖金
西蒙诺夫简介 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 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 中国》一书。 《我城一少年》、 《俄罗斯 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 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59至1971年发 表的三部曲 《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 的》、《最后的夏天》,三部曲获 1974年度列宁奖金。 西蒙诺夫 1915-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