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 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 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生中惟·珍爱的东西-结婚蜡 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2、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 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 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 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代宗师! 3、背景介绍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
三 蜡烛 【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 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 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 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2、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 1938年毕业于高尔 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 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 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3、背景介绍: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
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 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 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 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 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ˆ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 万平民伤亡。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欤)精疲力j椋)f∠a。揣在怀里()颤巍巍()鞠躬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着柔和 的光芒。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朵小火花依然 在 A、闪耀闪烁B.闪耀闪耀C、闪烁闪烁D闪烁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 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 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 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 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 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 万平民伤亡。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欤) 精疲力ji椋) f ∠ ā。揣在怀里( ) 颤巍巍( ) 鞠躬 ( )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 的光芒。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 在 。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 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2)老妇人想了半天,…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 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合作探究】 5、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 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明确∶1炮火(11)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5 老妇人的动作跪”、 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 写。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 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 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 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精读精练】 阅读“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杄,回到地 窖里去了。”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 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合作探究】 5、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 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明确:1.炮火(11)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5) 老妇人的动作“跪”、 “爬” (各3) 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 写。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 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 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 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精读精练】 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 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主题阅读】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 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 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 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 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 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 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 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 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 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 起来。 13、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 思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主题阅读】 (一)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 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 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 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 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 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 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 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 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 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 起来。 13、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 思?
14、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 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15、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 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7、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 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 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 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 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 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 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 藏有情报的蜡烛点橪,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 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 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 中取岀一盏油灲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ˆ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 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14、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 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15、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 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7、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 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 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 报工作。 ⑵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 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 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 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⑶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 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 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 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 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