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干筛法 在没有负压筛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1)称取水泥试样50g倒入符合GB3350.7要求的干筛内。 (2)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钟约120次,每40次向同 一方向转动60°,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0.05g为止。用天 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2.1.5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1.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用下式计算: F=B×100% (13-2-1) me 式中:F一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 水泥筛余的质量(g): 水泥试样的质量(g)。 负压筛法、水筛法或干筛法均以一次检验测定值作为鉴定结果。在采用水筛法和干筛法 时,如果两者结果发生争议时,以水筛法为准。 按实验方法将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精确至0.1%)填入实验报告2一1、2、3中 2.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2.3.1实验目的 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与用水量有关,为了消除实验条件的差异而有利于比较,水泥 净浆必须有一个标准的稠度。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以 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做好准备。 2.3.2主要仪器设备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的维卡仪(见图13一2一),实模:采用圆模(见图13一2一6:水 泥净浆搅拌机(见图13一2-7刀:搪瓷盘:小插刀量水器(最小可读为0.1mL,精度1%):天平 玻璃板(150mm×150mm×5mm)等。 2.3.3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1)标准法维卡仪如图13一2-5所示,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杆有效长度为50mm±1mm, 由直径为10mm±0.05mm的圆柱形耐腐蚀金属制成。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针(见图 13一2一5d、e)代替试杆。试针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疑针为50mm土1mm.终疑针为30mm ±1mm,直径为1.13mm±0.05mm的圆柱体。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g±1g。与试杆、试针 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摇动现象。 (②)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见图13一2一6)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试模为深 40mm士0.2mm,项内径为65mm±0.5mm,底内径为75mm士0.5mm的截项圆锥体。每只试模 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2.5mm的平板玻璃底板。 (3)水泥净浆搅拌机一160B型符合JC/T729一2005的要求。如图13一2一7所示 NJ一160B型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结构由底座17、立柱16、减速箱19、滑板15、搅拌叶片 14、搅拌锅13、双速电电动机1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 11
11 3.干筛法 在没有负压筛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1) 称取水泥试样 50g 倒入符合 GB 3350.7 要求的干筛内。 (2) 用一只手执筛往复摇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拍打速度每分钟约 120 次,每 40 次向同 一方向转动 60º,使试样均匀分布在筛网上,直至每分钟通过的试样量不超过 0.05g 为止。用天 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 0.1g。 2.1.5 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1.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用下式计算: = 100% c s m R F (13—2—1) 式中:F ——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s —— 水泥筛余的质量(g); mc —— 水泥试样的质量(g)。 负压筛法、水筛法或干筛法均以一次检验测定值作为鉴定结果。在采用水筛法和干筛法 时,如果两者结果发生争议时,以水筛法为准。 按实验方法将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精确至0.1%)填入实验报告2—1、2、3中。 2.3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2.3.1 实验目的 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与用水量有关,为了消除实验条件的差异而有利于比较,水泥 净浆必须有一个标准的稠度。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以便 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实验做好准备。 2.3.2 主要仪器设备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的维卡仪(见图13—2—5),实模:采用圆模(见图13—2—6);水 泥净浆搅拌机(见图13—2-7);搪瓷盘;小插刀;量水器(最小可读为0.1mL,精度1%);天平; 玻璃板(150mm×150mm×5mm)等。 2.3.3 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1) 标准法维卡仪 如图 13—2-5 所示,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杆有效长度为 50 mm±1 mm, 由直径为 10mm±0.05 mm 的圆柱形耐腐蚀金属制成。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针(见图 13—2—5d、e)代替试杆。试针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 50 mm±1 mm,终凝针为 30mm ±1 mm,直径为 1.13mm±0.05mm 的圆柱体。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300 g±1 g。与试杆、试针 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摇动现象。 (2)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见图 13—2-6)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试模为深 40 mm±0.2mm,顶内径为 65mm±0.5 mm,底内径为 75mm±0.5 mm 的截顶圆锥体。每只试模 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2.5mm 的平板玻璃底板。 (3) 水泥净浆搅拌机 NJ—160B 型符合 JC/T729—2005 的要求。如图 13—2—7 所示。 NJ—160B 型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结构由底座 17、立柱 16、减速箱 19、滑板 15、搅拌叶片 14、搅拌锅 13、双速电电动机 1 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
搅拌叶宽度111mm 搅拌叶转速低速挡:l40r/min±5r/min(自转):62r/min±5r/min(公转) 高速挡:285r/min士10r/min(自转):125r/min±10r/min(公转) 净重 45kg 00 65±0.5 75±0.5 (@)初凝时间测定用立式试模的侧视图 ()终凝时间测定用反转试模的前视图 铁座:2。金属清杆:.松繁蝶丝旋钮:4。标尺:5.指 3.3 1.13±0.05 0.5×45 1I排气孔 130.05 © (c)标准稠度试杆 (d)初凝用试针 (@终凝用试针 图13一2一5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用的维卡仪(单位:mm) 其工作原理是双速电动机轴由连接法兰2与减速箱内蜗杆 ◆65 轴6连接,经蜗轮轴副减速使蜗轮轴5带动行星定位套同步旋 转。固定在行星定位套上偏心位置的叶片轴10带动叶片14公 转,固定在叶片轴上端的行星齿轮9围绕固定的内齿圈8完成 自转运动,由双速电机经时间继电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慢转一 入 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 p75 本机器安装不需特别基础及地脚螺钉,只需将设备放置在图13一2一6圆模(单位:mm) 平整的水泥平台上,并垫一层厚5~8mm的橡胶板
12 搅拌叶宽度 111mm 搅拌叶转速 低速挡:140r/min±5r/min(自转);62r/min±5r/min(公转) 高速挡:285r/min±10r/min(自转);125r/min±10r/min(公转) 净重 45kg 其工作原理是双速电动机轴由连接法兰 2 与减速箱内蜗杆 轴 6 连接,经蜗轮轴副减速使蜗轮轴 5 带动行星定位套同步旋 转。固定在行星定位套上偏心位置的叶片轴 10 带动叶片 14 公 转,固定在叶片轴上端的行星齿轮 9 围绕固定的内齿圈 8 完成 自转运动,由双速电机经时间继电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慢转→ 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 本机器安装不需特别基础及地脚螺钉,只需将设备放置在 平整的水泥平台上,并垫一层厚 5~8mm 的橡胶板。 (a) 初凝时间测定用立式试模的侧视图 (b) 终凝时间测定用反转试模的前视图 1.铁座;2.金属滑杆;3.松紧螺丝旋钮;4.标尺;5.指针 (c) 标准稠度试杆 (d) 初凝用试针 (e) 终凝用试针 图 13—2—5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用的维卡仪 (单位:mm) 图 13—2—6 圆模 (单位:mm )
本机将电源线插入,红灯亮表示接通电源,将钮子开关拨到程控位置,即自动完成一次慢 转120s→停15s→快转120s的程序,若置钮子开关于手动位置,则手动三位开关分别完成上述 动作,左右搬动升降手柄20即可使滑板15带动搅拌锅13沿立柱16的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向 上移动用于搅拌,向下移动用于取下搅拌锅。搅拌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机器出厂前己将搅拌叶片与搅拌锅之间的工作间隙调整到2±1mm。时间继电器也己调整到 工作程序要求。 23 618 出可 图13一2一7水泥浆搅拌机示意图 1.双速电机:2.联接法兰:3.蜗轮:4.轴承盖:5.蜗杆轴:6.蜗轮轴:7。轴承盖:8。行星齿轮 9.内齿阁:10。行星定位套:11.叶片轴:12.调节螺母:13.授拌锅:14.搅拌叶片:15.滑板: 16.立柱:17.底座:18.时间控制器:19。定位螺钉:20。升降手柄:21.减速器 2.3.4试样的准备 称取500g水泥,洁净自来水(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2.3.5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标准法测定: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杆降至接触玻璃板时,将指针应对 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2)水泥净浆的拌和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到入搅拌锅内,在5~ 10s内将称好的500g水泥全部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钢 座上,升至搅拌位置,旋紧定位螺钉,连接好时间控制器,将净浆搅拌机右侧的快一停一慢扭 拨到“停”:手动→停→自动拨到“自动”一侧,启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搅拌机将自动低速搅拌 120s,停15s,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 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标准稠 度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松紧螺丝旋钮1~2s后,突然放松,使标 准稠度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
13 本机将电源线插入,红灯亮表示接通电源,将钮子开关拨到程控位置,即自动完成一次慢 转 120s→停 15s→快转 120s 的程序,若置钮子开关于手动位置,则手动三位开关分别完成上述 动作,左右搬动升降手柄 20 即可使滑板 15 带动搅拌锅 13 沿立柱 16 的燕尾导轨上下移动,向 上移动用于搅拌,向下移动用于取下搅拌锅。搅拌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机器出厂前已将搅拌叶片与搅拌锅之间的工作间隙调整到 2±1 mm。时间继电器也已调整到 工作程序要求。 2.3.4 试样的准备 称取 500g 水泥,洁净自来水(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2.3.5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标准法测定: (1)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杆降至接触玻璃板时,将指针应对 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2) 水泥净浆的拌和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在 5~ 10s 内将称好的 500g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 座上,升至搅拌位置,旋紧定位螺钉,连接好时间控制器,将净浆搅拌机右侧的快→停→慢扭 拨到“停”;手动→停→自动拨到“自动”一侧,启动控制器上的按钮,搅拌机将自动低速搅拌 120s,停 15s,接着高速搅拌 120s 停机。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 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标准稠 度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松紧螺丝旋钮 1~2s 后,突然放松,使标 准稠度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 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 图 13—2—7 水泥浆搅拌机示意图 1.双速电机;2.联接法兰;3.蜗轮;4.轴承盖;5.蜗杆轴;6.蜗轮轴;7.轴承盖;8.行星齿轮; 9.内齿圈;10.行星定位套;11.叶片轴;12.调节螺母;13.搅拌锅;14.搅拌叶片;15.滑板 ; 16.立柱;17.底座;18.时间控制器;19.定位螺钉;20.升降手柄;21.减速器
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 底板6土I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的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 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代用法测定: (①)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以前者 为准。 (②)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锥接触 锥模顶面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③)此处介绍不变用水量法。 ①先用湿布擦摸水泥浆拌合用具。将142.5ml拌和用水倒入搅 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②将装有试样的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的搅拌位置,开动机器 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③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中(见图13一2一8),用 小刀插捣并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测定仪试 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1s~2s,然后 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沉入净浆中,到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 录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1.5min内完成。 图13一2一8试锥和锥树 ④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mm)。以锥下沉深度Smm)=28±2mm为 (单位:m 1一试锥:2一核 标准稠度净浆。若试锥下沉深度Smm)不在此范围内,则根据测得的 下深Smm),按以下经验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 (13-2-2) 这个经验公式是由调整水量法的结果总结出来的,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采用调 整水量法测定。 2.3.6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用标准法测定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P=(拌和用水量/水泥质量)×100% (13-2—3) 如超出范用,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做实验,直至达到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 时为止。 2.按所用的实验方法,将实验过程记录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2一4、5、6中。 2.4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检验 2.4.1实验目的 测定水泥加水后至开始凝结初凝)以及凝结终了(终凝)所用的时间,用以评定水泥性质。 2.4.2主要仪器设备 测定仪与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所用的测定仪相同,只是将试杆换成试针(如图13一2一5d、 所示),试模(见图13一2一6),湿汽养护箱(养护箱应能将温度控制在20士1℃,湿度大于90% 14
14 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 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 底板 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的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 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代用法测定: (1) 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以前者 为准。 (2) 实验前必须检查维卡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当试锥接触 锥模顶面时,将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等。 (3) 此处介绍不变用水量法。 ① 先用湿布擦摸水泥浆拌合用具。将 142.5ml 拌和用水倒入搅 拌锅内,然后在 5~10s 内小心将称好的 500g 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② 将装有试样的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的搅拌位置,开动机器, 慢速搅拌 120s,停拌 15s,接着快速搅拌 120s 后停机。 ③ 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中(见图 13—2—8),用 小刀插捣并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测定仪试 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 1s~2s,然后 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沉入净浆中,到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 30s 时记 录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 1.5min 内完成。 ④ 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S(mm)。以锥下沉深度 S(mm)=28±2mm 为 标准稠度净浆。若试锥下沉深度 S(mm)不在此范围内,则根据测得的 下深 S(mm),按以下经验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 P(%): P =33.4 - 0.185S (13—2—2) 这个经验公式是由调整水量法的结果总结出来的,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 13mm 时,应采用调 整水量法测定。 2.3.6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用标准法测定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m±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P = (拌和用水量/水泥质量) × 100% (13—2—3) 如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做实验,直至达到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m±1mm 时为止。 2.按所用的实验方法,将实验过程记录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 2—4、5、6 中。 2.4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检验 2.4.1 实验目的 测定水泥加水后至开始凝结(初凝)以及凝结终了(终凝)所用的时间,用以评定水泥性质。 2.4.2 主要仪器设备 测定仪与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所用的测定仪相同,只是将试杆换成试针(如图 13—2—5d、 e 所示),试模(见图 13—2—6),湿汽养护箱(养护箱应能将温度控制在 20±1℃,湿度大于 90% 图 13—2-8 试锥和锥模 (单位:mm) 1—试锥;2—锥模
的范围),玻璃板(150mm×150mm×5mm)。 2.4.3试样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将自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刻(,)记录在实验报告册 表2一7中。将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水泥全部 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刻的起始时间。 2.4.4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圆模内侧稍许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当试针接 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2.初凝时间的测定:试样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 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定位螺钉(图13一2 一5)1一2s后,突然放松(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 以自由下落为准),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 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l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 状态,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状态。将此时刻()记 录在实验报告册表2一7中。 3.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图 13一2一5)。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 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图13一2一5b),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实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 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到达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 为到达终凝状态。将此时刻()记录在实验报告册表2一7中。 4.注意事项: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实完毕须将试针擦拭干净并将试模 放回湿气养护箱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且整个测试过 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2.4.5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计算时刻4至时刻2时所用时间,即初凝时间1前=5-1,(用min表示)。 2.计算时刻4,至时刻3时所用时间,即终凝时间1=43-1(用min表示)。 3.将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2一7中。 2.5水泥安定性检验 2.5.1实验目的 当用含有游离CaO、MgO或SO,较多的水泥拌制混凝土时,会使混凝士出现龟裂、翘曲 甚至崩溃,造成建筑物的漏水,加速腐蚀等危害。所以必须检验水泥加水拌和后在硬化过程中 体积变化是否均匀,是否因体积变化而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 水泥安定性用雷氏夹法(标准法)或试饼法(代用法)检验,有争议时以雷氏夹法为准。雷氏夹 法是观测由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度,即水泥净浆在雷 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试饼法是观察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来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 15
15 的范围),玻璃板(150mm×150mm×5mm)。 2.4.3 试样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将自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刻(t 1 )记录在实验报告册 表 2—7 中。将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水泥全部 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刻的起始时间。 2.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圆模内侧稍许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当试针接 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2.初凝时间的测定:试样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 30min 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 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定位螺钉(图 13—2 —5a)1—2s 后,突然放松(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 以自由下落为准),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 30s 时指针的 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 5min 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 4mm±1m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 状态,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状态。将此时刻(t 2 )记 录在实验报告册表 2—7 中。 3.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图 13—2-5e)。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 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图 13—2-5b),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15min 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实体 0.5mm 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 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到达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 为到达终凝状态。将此时刻(t 3 )记录在实验报告册表 2—7 中。 4.注意事项: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实完毕须将试针擦拭干净并将试模 放回湿气养护箱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 10mm,且整个测试过 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2.4.5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计算时刻 t 1 至时刻 t 2 时所用时间,即初凝时间 t 初 = t 2 - t 1 (用 min 表示)。 2.计算时刻 t 1 至时刻 t 3 时所用时间,即终凝时间 t 终 = t 3 - t 1 (用 min 表示)。 3.将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 2—7 中。 2.5 水泥安定性检验 2.5.1 实验目的 当用含有游离 CaO、MgO 或 SO3 较多的水泥拌制混凝土时,会使混凝土出现龟裂、翘曲、 甚至崩溃,造成建筑物的漏水,加速腐蚀等危害。所以必须检验水泥加水拌和后在硬化过程中 体积变化是否均匀,是否因体积变化而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 水泥安定性用雷氏夹法(标准法)或试饼法(代用法)检验,有争议时以雷氏夹法为准。雷氏夹 法是观测由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度,即水泥净浆在雷 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试饼法是观察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来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