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13-1-4) 式中:Po一一试样的表观密度,g/cm: m。一一干燥试样的质量,g: 试样、水和容量瓶的质量,g: m一 水和容量瓶的质量,g: α一一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Pw一一水的密度,g/cm3.: 表13一1一2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6.0 0.002 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7 0.005 (2)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分别测定,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至 10kgm3,如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大于20kgm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2.石子的表观密度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石子的表观密度pG(精确至0.1kgcm): m +mm )xD.(g/cm') 。 P(G=( (13-1-5) 式中:PG,一一试样的表观密度,g/cm3: m。一一干燥试样的质量,g: m一一试样、水、广口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m,一一水、广口瓶和玻璃片的质量,g: Pw-一水的密度,g/cm3。: (2)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分别测定,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两次结 果之差大于0.2gcm3,应重新取样实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实验结果之差值超 过0.2g/c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将实验方法、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1一4、1一5的相应栏目中。 1.4 堆积密度实验 14.1实验目的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科(如水泥、砂、卵石、碎石等)在维 积状态下(包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 的质量。它可以用来估算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及质量,考虑 运输工具、估计材料级配情况等。 1.4.2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10kg,感量1g、4.75mm方孔筛、塘瓷浅盘 6 活动门:5一容积简
6 ' 0 ( ) 0 2 1 ( ) s w m m m m = − + − (g/cm 3 ) (13—1—4) 式中: ' ( )s —— 试样的表观密度,g/cm 3 ; m0 —— 干燥试样的质量,g; m1 —— 试样、水和容量瓶的质量,g; m2 —— 水和容量瓶的质量,g; ——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W —— 水的密度,g/cm 3 。; 表 13—1—2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2) 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分别测定,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精确至 10 kg/m3,如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大于 20kg/m3 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2.石子的表观密度结果计算 (1) 按下式计算石子的表观密度 ' ( ) G (精确至 0.1kg/cm 3 ): ' 0 ( ) 0 2 1 ( ) G w m m m m = + − (g/cm 3 ) (13—1—5) 式中: ' ( ) G —— 试样的表观密度,g/cm 3 ; m0 —— 干燥试样的质量,g; m1 —— 试样、水、广口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m2 —— 水、广口瓶和玻璃片的质量,g; W —— 水的密度,g/cm 3 。; (2) 表观密度应用两份试样分别测定,并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两次结 果之差大于 0.2g/cm 3,应重新取样实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实验结果之差值超 过 0.2g/cm 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将实验方法、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 1—4、1—5 的相应栏目中。 1.4 堆积密度实验 1.4.1 实验目的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如水泥、砂、卵石、碎石等)在堆 积状态下(包含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单位体积 的质量。它可以用来估算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及质量,考虑 运输工具、估计材料级配情况等。 1.4.2 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 10kg,感量 1g)、4.75mm 方孔筛、搪瓷浅盘、 图 13—1—2 标准漏斗与容积筒 1—漏斗;2—筛子;3—导管; 4—活动门;5—容积筒
烘箱、干燥器、容积筒(容积为1L)、标准漏斗(见图13一1一2少、钢尺、小铲、10mm垫棒等。 143试样准备 同实验1.3,将约5kg试样(砂子)放入在搪瓷浅盘中,再放入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 量,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4.4实验方法与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称量容积筒的质量m,(精确至1g,取试样一份置于标准漏斗中,将漏斗下口置于容量筒中 心上方50mm处(如图13一1一2),让试样自由落下徐徐装入容量筒,当容量筒装满上部试样呈 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实验过程应防 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精确至1g。按实验方法、将测实数据填入实验 报告册表1一6相应栏目中 2.紧密堆积密度 称量容积筒的质量m,(精确至1g)取另一份试样,用小铲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容积筒内。第 层约装1/2后,在容积筒底垫放10mm垫棒一根,在垫有橡胶板的台面上左右交替颠击各25 下,再装第二层,把垫着的钢筋转90°同法颠击。加料至试样超出瓶口,用钢尺沿瓶口中心线向 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总质量m,(精确至1g)。按实验方法、将测实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册。 3.称量玻璃板与容器的总质量m1,以20℃±2℃的饮用水装容积筒,用玻璃板沿瓶口滑移 使其紧贴筒口。擦干容器外壁上的水分,称其质量m2。单位以g计。 g=5-m) (13-1-6) P. 式中:。一一 容积筒的容积,L: m1一一 容积筒与玻璃板的质量,kg: m2一 容积筒与玻璃板及水的总质量,kg: Pw -水的密度,kgL 1.4.5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堆积密度P。按下式计算: pi=(mm) (13-1-7) V 式中:p。一一试样的堆积密度,kg/m3: m ,容积筒的质量,kg: ,容积筒的和试样总质量,kg: -容积筒的容积,m。 分别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堆积密度测定的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1一6相应栏 目中(精确至10kg/m)。 1.5吸水率实验 1.5.1实验目的 个
7 烘箱、干燥器、容积筒(容积为 1L)、标准漏斗(见图 13—1—2)、钢尺、小铲、10mm 垫棒等。 1.4.3 试样准备 同实验 1.3,将约 5kg 试样(砂子)放入在搪瓷浅盘中,再放入 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 量,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筛除大于 4.75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1.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称量容积筒的质量 m1 (精确至 1g),取试样一份置于标准漏斗中,将漏斗下口置于容量筒中 心上方 50mm 处(如图 13—1—2),让试样自由落下徐徐装入容量筒,当容量筒装满上部试样呈 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实验过程应防 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m2,精确至 1g。按实验方法、将测实数据填入实验 报告册表 1—6 相应栏目中。 2.紧密堆积密度 称量容积筒的质量 m1 (精确至 1g)取另一份试样,用小铲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容积筒内。第一 层约装 1/2 后,在容积筒底垫放10mm 垫棒一根,在垫有橡胶板的台面上左右交替颠击各 25 下,再装第二层,把垫着的钢筋转 90º同法颠击。加料至试样超出瓶口,用钢尺沿瓶口中心线向 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总质量 m2 (精确至 1g)。按实验方法、将测实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册。 3.称量玻璃板与容器的总质量 m' 1,以 20℃±2℃的饮用水装容积筒,用玻璃板沿瓶口滑移, 使其紧贴筒口。擦干容器外壁上的水分,称其质量 m' 2。单位以 g 计。 w m m V ( ) 2 1 0 − = (13—1—6) 式中:V0 ' —— 容积筒的容积,L; m' 1 —— 容积筒与玻璃板的质量,kg; m' 2 —— 容积筒与玻璃板及水的总质量,kg; w —— 水的密度,kg/L。 1.4.5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堆积密度 0 按下式计算: 0 2 1 0 ( ) V m m − = (13—1—7) 式中: 0 —— 试样的堆积密度,kg/m 3 ; m1—— 容积筒的质量,kg; m2—— 容积筒的和试样总质量,kg; Vo —— 容积筒的容积,m 3。 分别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堆积密度测定的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表1—6相应栏 目中(精确至 10 kg/m 3 )。 1.5 吸水率实验 1.5.1 实验目的
材料吸水饱和时的吸水量与材料干燥时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叫做吸水率。 材料的吸水率通常小于孔隙率,因为水不能进入封闭的孔隙中。材料吸水奉的大小对其埔 积密度、强度、抗冻性的影响很大。 1.5.2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游标卡尺、水槽、烘箱等。 1.5.3试样准备 将试样可采用粘土砖)通过切割修整,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再放入干 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1.5.4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取试样质量mg)。 2.将试样放入水槽中,试样之间应留1~2cm的间隔,试样底部应用玻璃棒垫起,避免与 槽底直接接触。 3.将水注入水槽中,使水面至试样高度的1/3处,24h后加水至试样高度的2/3处,再 隔24h加入水至高出试样1~2cm,再经24h后取出试样,这样逐次加水能使试样孔隙中的空气 逐渐逸出。 4.取出试样后,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抹去试样表面的水分(不得来回擦拭),称其质量,称 量后仍放回槽中浸水。 以后每隔1昼夜用同样方法称取试样质量,直至试样浸水至恒定质量为止(l质量相差不超 过0.05g时),此时称得的试样质量为m1。 1.5.5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按下式计算质量吸水率Ws及体积吸水率W体: W6=%二”x100% (13-1-8) W4=兰x100%=%二mxAx100%=W黄×A (13-1-9) 式中:V,一一材料吸水饱和时水的体积,cm3: V。一一干燥材料自然状态时的体积,cm3: P。一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 PH,0一 -水的密度,常温时p,0=lg/cm。 2.吸水性测定用三个试样平行进行,最后取三个试样的吸水率计算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将实验方法、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1一7的相应栏目中。 实验二水泥技术指标测试 要求:掌握水泥细度的几种测定方法,掌握如负压筛、水筛等实验设备的使用。掌握水泥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测定。了解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及国标对凝结 时间的规定,并能较准确的测定出水泥的凝结时间。了解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有哪些, 8
8 材料吸水饱和时的吸水量与材料干燥时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叫做吸水率。 材料的吸水率通常小于孔隙率,因为水不能进入封闭的孔隙中。材料吸水率的大小对其堆 积密度、强度、抗冻性的影响很大。 1.5.2 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台秤(称量 10kg,感量 10g)、游标卡尺、水槽、烘箱等。 1.5.3 试样准备 将试样(可采用粘土砖)通过切割修整,放在 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再放入干 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1.5.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取试样质量 m(g)。 2.将试样放入水槽中,试样之间应留 1~2cm 的间隔,试样底部应用玻璃棒垫起,避免与 槽底直接接触。 3.将水注入水槽中,使水面至试样高度的 1/3 处,24h 后加水至试样高度的 2/3 处,再 隔 24h 加入水至高出试样 1~2cm,再经 24h 后取出试样,这样逐次加水能使试样孔隙中的空气 逐渐逸出。 4.取出试样后,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抹去试样表面的水分(不得来回擦拭),称其质量,称 量后仍放回槽中浸水。 以后每隔 1 昼夜用同样方法称取试样质量,直至试样浸水至恒定质量为止(1d 质量相差不超 过 0.05g 时),此时称得的试样质量为 m1。 1.5.5 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 1.按下式计算质量吸水率 W 质及体积吸水率 W 体: 1 100% − = m m m W质 (13—1—8) 0 H O 1 0 0 1 100% 100% 2 = − 体 = = W质 m m m V V W (13—1—9) 式中:V1 —— 材料吸水饱和时水的体积,cm 3 ; V0 —— 干燥材料自然状态时的体积,cm 3 ; 0 —— 材料的表观密度,g/cm 3 ; H2O—— 水的密度,常温时 H O 1 2 = g/cm 3。 2.吸水性测定用三个试样平行进行,最后取三个试样的吸水率计算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将实验方法、检测数据及实验计算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册 1—7 的相应栏目中。 实验二 水泥技术指标测试 要求:掌握水泥细度的几种测定方法,掌握如负压筛、水筛等实验设备的使用。掌握水泥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并能较准确地测定。了解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及国标对凝结 时间的规定,并能较准确的测定出水泥的凝结时间。了解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有哪些
掌握如何进行检测。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样的制作方法,了解标准养护的概念,水泥石强度发 展的规律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等知识,掌握水泥抗折强度测定仪、压力机等设备的操作和 使用方法。 本节实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1.GB/T1345一19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2.GB/T1346一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GB/T17671一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1S0法)》 4.GB175一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技术指标检验的基准方法按照水泥检验方法(ISO法)标准,也可采用ISO法允许的 代用标准。当代用后结果有异议时以基准方法为准。 本节检验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1水泥检验的一般规定 1.取样方法 以同一水泥厂、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期到达的水泥不超过400为一个取样单 位(不足400t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取样单位)。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个以上 不同部位分别抽取约1kg水泥,总数至少12kg: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 并记录筛余物情况,当实验水泥从取样至实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 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实验用水应是洁净的淡水,仲裁实验或其他重 要实验用蒸馏水,其他实验可用饮用水。仪器、用具和实模的温度与实验室一致。 2.养护条件 实验室温度应为20℃士2℃,相对湿度应大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 应大于90% 3.对实验材料的要求 (1)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 (2)实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3)水泥试样、标淮砂、拌合用水等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相同 2.2水泥细度实验 2.11实验目的 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由于水泥的许多性质(凝结时间、收缩性、强度等)都与水泥的 细度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以它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细度 测定。 2.12主要仪器设备
9 掌握如何进行检测。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样的制作方法,了解标准养护的概念,水泥石强度发 展的规律及影响水泥石强度的因素等知识,掌握水泥抗折强度测定仪、压力机等设备的操作和 使用方法。 本节实验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1.GB/T 1345—199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2.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3.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4.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技术指标检验的基准方法按照水泥检验方法(ISO 法)标准,也可采用 ISO 法允许的 代用标准。当代用后结果有异议时以基准方法为准。 本节检验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1 水泥检验的一般规定 1.取样方法 以同一水泥厂、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期到达的水泥不超过 400t 为一个取样单 位(不足 400t 者也可以作为一个取样单位)。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 20 个以上 不同部位分别抽取约 1kg 水泥,总数至少 12kg;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 0.9mm 方孔筛 并记录筛余物情况,当实验水泥从取样至实验要保持 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 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实验用水应是洁净的淡水,仲裁实验或其他重 要实验用蒸馏水,其他实验可用饮用水。仪器、用具和实模的温度与实验室一致。 2.养护条件 实验室温度应为 20℃±2℃,相对湿度应大于 50%。养护箱温度为 20℃±1℃,相对湿度 应大于 90%。 3.对实验材料的要求 (1) 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 (2) 实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3) 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等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相同。 2.2 水泥细度实验 2.1.1 实验目的 检验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由于水泥的许多性质 (凝结时间、收缩性、强度等) 都与水泥的 细度有关,因此必须检验水泥的细度,以它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进行细度 测定。 2.1.2 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筛:实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孔边长为80μm),其结构尺寸见图13一2一1、 图13一2一2:负压筛析仪(装置示意图见图13一2一3):水筛架和喷头:水筛架上筛座内径为140 mm。喷头直径55mm,面上均匀分布90个孔,孔径0.5~0.7mm(水筛架和喷头见图13一2-4): 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感量0.05g):塘瓷盘、毛刷等。 7 图13一2一3负压筛析仪示意图 图13一2一4水饰法装置系统图 1一有机玻璃盖:2-0.080mm方孔筛:3一橡胶垫圈:4一喷气 1一喷头:2一标准简:3一旋转托架:4一集水斗: 嘴:5一壳体:6一微电机:7一压缩空气进口:8一抽气口(接负 5一出水口:6一叶轮:7一外篇:8一把手 压案9一旋风收尘器:10一风门(调节负压:11一细水泥出口 2.1.3试样准备 将用标准取样方法取出的水泥试样,取出约200g通过0.9m方孔筛,盛在搪瓷盘中待用。 2.1.4实验方法与步骤 1.负压饰析法(GB1345一1991) 负压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13一2一3所示装置。 (1)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 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者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O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 水筛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13一2一4所示装置 ()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 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 (2)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 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O.05MPa士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 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1g。 10
10 实验筛:实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孔边长为 80 m),其结构尺寸见图 13—2-1、 图 13—2-2;负压筛析仪(装置示意图见图 13—2—3);水筛架和喷头:水筛架上筛座内径为 140 mm。喷头直径 55mm,面上均匀分布 90 个孔,孔径 0.5~0.7mm(水筛架和喷头见图 13—2-4); 天平(最大称量为 200g,感量 0.05g);搪瓷盘、毛刷等。 2.1.3 试样准备 将用标准取样方法取出的水泥试样,取出约 200g 通过 0.9mm 方孔筛,盛在搪瓷盘中待用。 2.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负压筛析法(GB1345—1991) 负压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 13—2—3 所示装置。 (1) 筛析实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 至 4000~6000Pa 范围内。 (2) 称取试样 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 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 当工作负压小于 4000Pa 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 水筛法测定水泥细度,采用图 13—2—4 所示装置。 (1) 筛析实验前,检查水中应无泥沙,调整好水压及水压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喷头, 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 35~75mm。 (2) 称取试样 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洁净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再将筛子 置于水筛架上,用水压为 0.05MPa±0.02MPa 的喷头连续冲洗 3min。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 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 0.1g。 图13—2—2 水筛(单位:mm) 1—筛网;2—筛框 图13—2—1 负压筛(单位:mm) 1—筛网;2—筛框 图 13—2—3 负压筛析仪示意图 1—有机玻璃盖;2—0.080mm 方孔筛;3—橡胶垫圈;4—喷气 嘴;5—壳体;6—微电机;7—压缩空气进口;8—抽气口(接负 压泵);9—旋风收尘器;10—风门(调节负压);11—细水泥出口 图13—2—4 水筛法装置系统图 1—喷头;2—标准筛;3—旋转托架;4—集水斗; 5—出水口;6—叶轮;7—外筒;8—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