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 废名
关于竹子的诗 题画(清 有兰有竹有 任他逆风严霜, 竹里王安石 竹里编茅倚石根, 闲眠尽目无人到自有春风为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竹)>(≡国)关羽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 栽竹>(唐杜甫本国难日种,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录晚风时。故国何年到,冠挂一枝 庭竹>(唐)刘禹锡露涤错粉节,播样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宣。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关于竹子的诗句: 题画(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竹里 王安石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诗竹)>(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 零。 • < 栽竹>(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 < 庭 竹>(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
作者生平与作品 1、生平:废名,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城关人 901年1月9日生。祖父原是蔑匠,即制作竹器(包括家具)的手工业工人 父亲是读书人,以教书为业;两个叔父经营商业(开布店)。当时冯家是大家 庭,渐渐置了一些田产,盖了新屋,是小康之家。废名兄弟三人,都是读书人 都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后来也都是小学教师。废名在兄弟中排行第 他幼时在家乡私塾里就读,十五岁离家到省城武昌上中学、上师范、当教 师;1922年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学系;1927年张 作霖入北京,改北京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废名因此离开北大一年多,先是在 所中学教书,后来卜居于西山正黄旗的村舍里,到北大恢复开学时回校继续在 英文学系读书,至1929年毕业,后来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教散文习作和 现代文艺。这样直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全面抗战开始,废名毅然 离开故都,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南归,于1937年冬回到故乡黄梅避难。起先住 在县城里的家中,后因目本侵略军逼近,举家迁至乡间。1938年夏,县城沦陷 1939年秋,至金家寨小学任教师,教国语和自然。1940年春开办初级中学, 改任中学教师,教英语。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自西南迁回北平,废名于 1946年秋离故乡重新任教于北大中文系,任副教授、教授,讲授《论语》 《孟子》、陶渊明、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1952年,由北大调至东北人民 大学(即吉林大学)任教授,讲授鲁迅、杜甫、美学等课程。1967年9月,病 逝于长春
一、作者生平与作品 1、生平:废名,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城关人。 1901年11月9日生。祖父原是蔑匠,即制作竹器(包括家具)的手工业工人; 父亲是读书人,以教书为业;两个叔父经营商业(开布店)。当时冯家是大家 庭,渐渐置了一些田产,盖了新屋,是小康之家。废名兄弟三人,都是读书人, 都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后来也都是小学教师。废名在兄弟中排行第 二。他幼时在家乡私塾里就读,十五岁离家到省城武昌上中学、上师范、当教 师;1922年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学系;1927年张 作霖入北京,改北京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废名因此离开北大一年多,先是在一 所中学教书,后来卜居于西山正黄旗的村舍里,到北大恢复开学时回校继续在 英文学系读书,至1929年毕业,后来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教散文习作和 现代文艺。这样直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全面抗战开始,废名毅然 离开故都,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南归,于1937年冬回到故乡黄梅避难。起先住 在县城里的家中,后因日本侵略军逼近,举家迁至乡间。1938年夏,县城沦陷。 1939年秋,至金家寨小学任教师,教国语和自然。1940年春开办初级中学, 改任中学教师,教英语。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自西南迁回北平,废名于 1946年秋离故乡重新任教于北大中文系,任副教授、教授,讲授《论语》、 《孟子》、陶渊明、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1952年,由北大调至东北人民 大学(即吉林大学)任教授,讲授鲁迅、杜甫、美学等课程。1967年9月,病 逝于长春
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版 《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非文学。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 》及《莫须有先生传(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两部更在 帱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 他将作人的支艺念引全小歌领域加以实我,融西力现代小说校和中 国古典诗文笔调于—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僱之美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网,对其后的从文等派作家产 定影响,40年代的曾祺身上电可以找到他的 废名 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 为是第一的难懂 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他写的都是大部人 摸不着头脑的散文,这使小部分人越发地想站到板凳E去摸 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 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 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 废名 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出版的 《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 《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 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 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 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 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的影子。废名 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们认 为是第一的难懂,只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他写的都是大部分人 摸不着头脑的丈二散文,这又使一小部分人越发地想站到板凳上去摸它。 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 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