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以笔名“废名面闻名30年代的冯受 1901~1967),湖北黄梅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 周作人,为知堂 四弟 说,有《竹林的事》(1925) 以冲淡简练的 抗战前后住教 学中文系。在同时代文坛与学界的师友辈中,废名属卞之琳相 晚、相 交较久且相知较深的一位。1983年卞氏在为《冯文炳选集》所写的序 中,曾自述与废名的交往 我在1933年大学毕业期间,在沙滩老胡同他住处和他第一次见面, 从此成为他的小朋友以后,深得他的深情厚谊。他虽然私下爱谈禅论 道,却是人情味十足。他对我的写作以至感情生活十分关注。 名30年代以基独特的文体备受文探瞩目,丈立琳说他的,“独特 不见的好影响 来既深且广,确会涉及不少人”。笔者认 为,垂是1933年至1937年 废名的时相过从,对30年代中期与后 期的卞之琳起了两方面的“好影响” 艺术上从情境的写实转入 州念的象征思想上以佛家的空灵结食儒家的着实。两者都显 示废名之于之琳,其影响的重要性不在徐志摩、闻一多之下
• 二 写作背景:以笔名“废名”而闻名于30年代的冯文炳 (1901~1967),湖北黄梅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师 事周作人,为知堂门下四弟子之一。善以冲淡简练的诗化文笔写乡土 小说,有《竹林的事》(1925)等作品行世。抗战前后任教于北京大 学中文系。 在同时代文坛与学界的师友一辈中,废名属卞之琳相识较 晚、相 • 交较久且相知较深的一位。1983年卞氏在为《冯文炳选集》所写的序 中,曾自述与废名的交往: • 我在1933年大学毕业期间,在沙滩老胡同他住处和他第一次见面, 从此成为他的小朋友以后,深得他的深情厚谊。他虽然私下爱谈禅论 道,却是人情味十足。他对我的写作以至感情生活十分关注。 • 废名30年代以其独特的文体备受文坛瞩目,卞之琳说他的“独特 影响、看不见的好影响,看来既深且广,确会涉及不少人”。笔者认 为,正是1933年至1937年间与废名的时相过从,对30年代中期与后 期的卞之琳起了两方面的“好影响”:一、艺术上从情境的写实转入 了 观念的象征;二、思想上以佛家的空灵结合了儒家的着实。两者都显 示废名之于卞之琳,其影响的重要性不在徐志摩、闻一多之下
重点作品:《英须有先生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自传体 作品,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除子“莫须有” 的名字以外,其他都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是自传式的小说 废名前期的小说多写自然之景并在其中流露出自己的体验、感觉 与直观顿悟的话,而《莫须有先生传》更多的注重叙事,并在自 传式的事件中渗透自己的理性思考,因而也就显得更加真实
重点作品:《莫须有先生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蓝本的自传体 作品,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除了“莫须有” 的名字以外,其他都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是自传式的小说。 废名前期的小说多写自然之景并在其中流露出自己的体验、感觉 与直观顿悟的话,而《莫须有先生传》更多的注重叙事,并在自 传式的事件中渗透自己的理性思考,因而也就显得更加真实